第353章 鬼王潮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鬼王潮?


    萧玉若还从未听人讲过。


    平江水确实涨了一些,有可能是上游支流降雨的缘故。


    整个青州的面积很大,有时候一个城降雨都不同。


    涨水自然也并不稀奇。


    目前正是官银可能被运送出去的高危期。


    倘若真将巡江的衙役全部撤回城中。


    那不等同给贼人留下了出口。


    “老伯,什么是鬼王潮?”


    老翁说道:“姑娘是外地人吧!”


    “我们东平郡的水域复杂。”


    “每年八九月份,都会有一次涨水。”


    “一般水流不会漫过河堤。”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十年来一次的鬼王潮。”


    “江水到了夜间会逆流倒灌,形成滔天巨浪。”


    “如同阴间的鬼王降临人间。”


    “这种鬼王潮会持续半夜,很容易将两岸的河堤冲垮。”


    “我看近段时间有不少衙役在江边巡逻。”


    “万一是潮信来了,那可要被卷进江中的。”


    怎么可能江水倒灌?


    听起来多少有点神乎其神。


    水向低处流,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即便形成了潮水,按理说江水也只会更加湍急。


    “姑娘,你们也不要再在江边呆着了。”


    “平江水深的水,上一次鬼王潮把几个村子的人都淹死完了。”


    老翁说完便蹒跚着向前走去。


    萧玉若也陪陈平笙蹲在江边发呆。


    滚滚的江水,让人望而生畏。


    它如同一个庞大的巨兽,随时会咆哮着将渺小的人类吞没。


    “老汉说的话你信吗?”


    “信。”


    陈平笙拿了一根长棍,又插进了江边的泥沙中。


    这些普通的百姓虽然不一定识字。


    也没有丰富的水利知识。


    他们却具有经验和智慧。


    这些经验可能是前人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所以,老翁才会显得异常的紧张。


    “是不是有点失落。”


    “担心把两岸的衙役撤回城中,让那些狡猾的老鼠跑掉。”


    萧玉若低声道:“不担心是假的。”


    “三十万两官银要是找不到,那也是没法子的事。”


    “你只能自认倒霉。”


    “我是担心朝廷的态度会把段和谦换掉。”


    “东平郡是青州出入的主要关口。”


    “你们可能都不太喜欢段郡守的行事风格。”


    “觉得他这个人过于迂腐刻板。”


    “但他是难得的好官。”


    陈平笙听着有点奇怪。


    对于段郡守是不是好官,那不是他们说了算。


    取决于东平郡的百姓怎么认可。


    萧玉若言外的意思,重点不是丢失的官银。


    而是东平郡的地理位置。


    以他的理解很简单,让段郡守这种官员守住东平郡。


    便可成功扼住青州的咽喉。


    他总觉得萧玉若和老徐,对青州抱有特殊目的。


    这或许就是朝廷的意思。


    “你是知道的。”


    “我最初到东平郡,确实是为了这三十万两官银。”


    “有了这笔银子,我能做不少的事。”


    “首先可以把云岭的路修一下。”


    “再帮那里搞一些基础建设,也方便他们将药材运送出来。”


    “那座大周皇陵虽然被暂时封锁起来。”


    “迟早还会有人打它的主意。”


    “我总不能任由它再次被盗吧!”


    “那口黄金棺材可比官银要值钱的多。”


    “现在知道段韵和段郡守的关系。”


    “这就变成我私人的事。”


    “连张铁嘴那个财迷鬼尚且能为了义气不计个人得失。”


    “我怎样都要胜过他吧!”


    大笨蛋!


    萧玉若没有觉得陈平笙重情重义。


    他堂堂一个朝廷命官,跟张铁嘴有什么可比较的。


    再者说自己所说的重点,并非官银的问题。


    而且谁来掌管东平城。


    临行前父皇并没有交代太多具体内容。


    她只知道樊城是遏制青州的一枚重要棋子。


    本想陈大人若是死在山贼手中。


    她和徐渭就暂时控制局面,等待朝廷派一任新县令。


    再通过他们暗中的扶持,逐渐让樊城发挥作用。


    上次去了沙县,她又发现方侯府同样是父皇埋下的一枚棋子。


    既可以监控着前周遗臣的动向,关键时刻还能控制住沙县。


    那晚听过张铁嘴的分析,让她又意识到东平原来也是重要棋子。


    这些段郡守在治理地方政务上是个能手。


    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


    他要是被人莫名其妙换掉,一旦青州动乱。


    那便无法控制住局势。


    不知道陈平笙是真傻,还是故意装傻。


    连张铁嘴都能看明白的事,这家伙竟然一无所知。


    萧玉若恼怒地捡起一块石头丢在江里。


    顿时溅了陈平笙一脸江水。


    我靠!


    这个死丫头好端端的抽什么疯。


    陈平笙起身抖了一下衣服上的水珠,不悦道:“你特么想谋杀我呀!”


    “要是老子刚才受了惊吓,脚一滑丢进江里。”


    “我看你怎么办。”


    老子?


    萧玉若冷哼道:“你少跟我用流氓习气说话。”


    “姑奶奶就是看你不顺眼。”


    “没一脚把你踹进江里,已算是客气了。”


    易怒,情绪反复。


    不会是大姨妈来了吧!


    陈平笙对生理知识多少有点了解。


    也不敢再招惹这个姑奶奶。


    从到了东平郡后,大家确实都很累。


    累不是身体上的。


    而是面对毫无头绪的案情,让人发自内心的无力。


    “好啦!”


    “我以后说话注意措辞。”


    “你也别跟我一般见识。”


    “像我这种半瓶水的读书人,肯定跟段郡守比不了。”


    “回去以后让韵儿给你煮些姜糖水喝。”


    “女人每月总有那几天会心烦意乱,我懂。”


    萧玉若听得一头雾水。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呀!


    这家伙忽然转变态度,对自己一副关心的表情。


    神经病。


    在回府的路上,她一直在想陈平笙的话。


    为什么要喝姜糖水。


    她从小是最不喜欢吃姜的。


    更别提说用姜煮水喝。


    到了郡守府前,就看到老侯在门口急得团团转。


    陈平笙好奇道:”这是谁的马车,怎么能堵在门口。”


    “应该是京都来人了。”


    萧玉若一眼就认出那几辆马车的制式。


    在地方官府马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只要合乎正常的规制就行。


    京都则不同,每个府衙都有特制的马车款式。


    看样子这是御史台的。


    京都让御史台的人过来做什么?


    通常替父皇传旨的人,都是宫中的太监。


    老侯一路小跑凑了过来,“京都来人了。”


    “看架势要治段大人的罪。”


    “我劝韵儿姑娘出府等你,那丫头性子倔强得很。”


    “非要跟段郡守呆在一起。”


    “马特!”


    “添乱。”


    陈平笙怒骂一句,快步向郡守府走去。


    他并不是骂段韵添乱。


    而是骂京都这帮官员没事找事。


    官银是在东平郡地界丢的。


    但段郡守已经及时在寻找线索,眼看要有了眉目。


    这帮家伙突然冒出来搅局。


    “陈平笙,你不要乱来。”


    萧玉若急匆匆跟了过去。


    她想起王小七出的馊主意。


    段和谦当然不会公然反抗,王小七也没那个本事。


    陈平笙可不管那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