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这才是乖孩子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胡闹!
萧玉若尽管知道陈平笙只是口嗨一番。
不至于真把事情做绝。
她还是觉得这家伙过于张狂了些。
私下他爱怎么胡说八道都行。
自己和徐老头早习以为常。
一些话他们听过就忘记了。
但孙权是御史台的,此次又是巡察钦差身份。
回去后必定会狠狠弹劾陈平笙。
不过想想也没多了不起的事。
陈平笙就是个七品县令。
恐怕从大衡立国以来,朝廷还没有接过弹劾县令的奏章。
传扬出去陈平笙可要名扬天下。
“把圣旨给我看一看。”
陈平笙对圣旨内容好奇,但并没有打开。
他脑子又没有坏掉。
从孙权手中夺过圣旨,可以有一百种辩解的理由。
看了上面的内容性质就大为不同。
别说他的官职,就算是王平也无权私自翻看圣旨内容。
这应该才是真正的大不敬。
至于萧玉若想看,他也不阻拦。
这丫头跟自己不同,非常懂朝廷的规矩。
背后又有过硬的靠山。
展开圣旨以后,萧玉若仔细看了一遍。
那熟悉的语气,让她差点破防。
这个老头子在皇宫肯定也孤单得要命。
她同样好奇,为何传旨的不是宫中太监。
偏偏是良村出身的官员。
依父皇的行事风格,樊城发生的这些事肯定早就一清二楚。
难道是故意要刁难陈平笙?
这个老头也太坏了。
她收敛了一下心神,看完最后的内容。
圣旨上并未明令要治罪段郡守。
只说让孙权负责盘查询问此事,尽快找到抢劫官银者。
孙权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把段郡守的家人扣押住。
确实是拿着鸡毛当令箭。
“孙大人,你确定仔细看过圣旨了吗?”
孙权并不认识萧玉若。
他看萧玉若和陈平笙关系亲密。
心道还真是翻天了。
连一介女流都有胆量翻阅圣旨,质问他这个钦差。
“陛下的圣旨,并未言明要治罪段大人。”
“你的职责是负责询问事情原委,协助段郡守寻到官银。”
“如今你却不先了解实情,直接要将段郡守押解到大牢。”
“这算不算擅改圣旨内容。”
孙权脑子嗡的一下。
顿时出了一身的冷汗。
圣旨上的措辞非常巧妙,他相信就算陈平笙看了。
也不可能理解圣意。
这个女子了不得。
只是匆匆看了几眼,就可点明要点。
张铁嘴也听出了转机,嘿嘿笑道“孙大人应该清楚,擅自篡改圣旨内容。“
“等同于欺君大罪,按照大衡律罪该当诛。”
“你还口口声声说陈大人谋逆。”
“我看真正谋逆之人是你才对。”
孙权被气得脸皮涨红,开口辩解道:“你们少诬陷本官。”
“陛下圣旨上所未明言治段大人的罪。”
“此事却由本官全权负责。”
“嗯。”
萧玉若点了点头,笑道:“你说的一点都没错。”
“官银丢失一事确实由你负责。”
“既然如此,那你就想办法找线索吧!”
“陈大人可以写封折子,就说急需这三十万两官银赈灾。”
“让朝廷限期内给你个答复。”
“我相信以孙大人的才能,最多三天便可找回官银。”
“一举将抢劫官银的贼人擒获。”
妙呀!
这招棋下得高明。
张铁嘴对朝廷制度,可以说了如指掌。
官银是调拨给樊城使用的。
陈大人便是苦主。
只要苦主向朝廷追银,朝廷便会向主管此事的官员施压。
原本大家都是自己人,陈大人也不会这么做。
现在孙权这个王八蛋过来顶包。
既然此事全权由他负责,限期内找不到官银。
罪名自然也要由孙权和老段共同承担。
段和谦心中感激涕零。
他清楚公主现在不可能亮明身份。
能暗中帮助自己脱困,那已是天大恩德。
“孙大人,此事跟旁人无关。”
“还请将我押解到大牢。”
“官银一事就拜托你了。”
孙权遭到众人前后夹攻,心中有苦难言。
他本想事情可以很简单。
段和谦是不是无辜的根本不重要。
官银丢失需要有人背黑锅。
在押解段和谦去京都的路上,就能让段郡守乖乖招供。
至于丢失的官银,那跟自己没什么直接关系。
朝廷又不缺这三十万两银子。
再者说凭什么要把银子找到送给陈平笙。
谁料陈平笙会出现在东平郡。
主要还是那个女子实在厉害。
轻而易举就通过解读圣旨,把自己陷入两难境地。
他现在肯定无法顺利把段和谦带走。
投入大牢的话,寻找官银就会落在自己头上。
以陈平笙县令的官职,实际上写奏折也送不到陛下面前。
但京都一直都有传闻,陈平笙的后台很硬。
大概率是那位离京的宰辅徐大人。
这样情况又会变得不利于自己。
“陈大人,刚才是本官鲁莽了。”
“大家都是同僚,这笔官银是朝廷调拨给樊城搞建设的。”
“不如咱们联手尽管寻回。”
“至于段大人一事,陛下自会定夺。”
“暂时便不再收监了。”
这才是乖孩子!
陈平笙挥了挥手。
老侯略有不甘地把钢刀收回鞘中。
良村人还真特么都是一丘之貉。
不吃硬不吃软的玩意。
早这么乖乖配合,又何至于丢了颜面。
“孙大人有此意甚好。”
“那便由你亲自主持工作吧!”
“咱们该如何寻找官银。”
这个……
孙权一阵气闷。
他初来乍到,怎么知道从何处着手。
陈平笙明显是在故意刁难自己。
“陈大人,开玩笑要有个度。”
“若是找不到官银,我最多是失职。”
“回京都后受陛下一顿斥责。”
“段大人才是主要责任人。”
“你真想拖延时间,我不着急。”
“现在我还有些私事要处理。”
“官银一事你们看着办就好。”
孙权起身简单告了个礼,拍拍屁股离开了郡守府。
段韵连忙把叔父搀扶起来。
这下总算暂时安全了。
“段大人,你接到鬼王潮的消息了没有。”
“不久前我们在江边遇到一个老伯。”
“他说可能会有场十年一次的鬼王潮到来。”
“让你将沿岸的衙役撤回城中。”
段和谦一阵头昏目眩,险些站不稳摔倒。
“鬼王潮!”
“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来了鬼王潮。”
“若是把沿岸的衙役都撤走。”
“贼人趁机从水路把官银运送离开该如何是好。”
张铁嘴讥讽道:“老段,你能不能有点出息。”
“怎么年龄越大,脑子越不够用。”
“十年一次的鬼王潮只是传闻。”
“谁敢保证今年会发生大潮。”
“再者说就算你的运气够坏,遇到了鬼王潮。”
“那就暂时让兄弟们回城好了。”
“我就不信对方有通天的本领,可以在鬼王潮中把官银运走。”
这番话也让萧玉若恍然。
是呀!
他们从扶林县乘船来时过青黄口都有风险。
传闻中的鬼王潮肯定更为凶险。
对方没有足够大的船如何可以顺利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