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远
作品:《郎君子·画眉珠》 北境刚下过雨。
辽阔的夜空一片漆黑,大概是快五更天的时候。
离城们外十里的矮梁后面影影绰绰,周生白静息俯伏在地上,有虫子快要爬进他的领口,他伸手拿了出来,他们已经埋伏了许久,天快亮了。
“少初”,身边的人小声对他道:“你说鞑子该不会不来了吧。”
周生白望着远处的幽暗,用极平静的声音说:“我也不知道”,虽然他心里认为多半是要来的。
“欸,少初,孙将军不是让你替他写什么文书,你咋非要和我们一起来打仗?”
周生白过了很久都没有回话,身边的人还要再说什么,刚吐出两个字,周生白道:“来了。”
奔腾的马蹄声仿佛踏在人的心弦上,这些埋伏的士兵鸦雀无声,周生白根据他们通过的时间推测敌方人数,大概有一两万人。
远远地望见城墙上瞬时一片火光,那是孙将军他们已经严阵以待。天空破晓,日头慢慢地向头顶移动,周生白摸出怀里的干粮塞进嘴里。
“少初,给我口水。”
周生白把水壶递过去,远处有三声号角响起,敌兵开始退了。
一时人人振作,周生白握紧了手里的长矛,耐心等待,只等指挥的号角一响,他们就会冲下去,截断敌军的退路。
……
魏子行骑着矮马,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北境涂山大营。
辕门处的士兵认得他,“我们还是要先向将军通报。”
魏子行拱拱手,“有劳了”,他不是来找贺大将军的,他是来看望周生白。
士兵们大多在休息,魏子行找了一圈,在一个帐篷背面发现了他,周生白孤身盘腿坐在那里,手臂上绑着新缠上去的白布,上面有干涸的血液,他拿着小木棍在地上画着什么。
魏子行忽然出现,也没有使他受惊。魏子行抽出他手中的小木棍,“胳膊都伤了,就先安分一些吧。”
周生白抬起头,一张脸略晒黑了些,清瘦中掩不住俊美,“找我何事?”
“走,带你去个地方。”
周生白无故不可能离开军营,魏子行又能将他带到何处,不过是换个地方重新盘腿坐下。
不远处就是辕门,魏子行从怀里摸出一块包裹严实的糕饼给他,“前些天不是魏梨生辰,专门留给你的。”
周生白瞥见军营外停着的一辆驴车,他视线刚投过去,车上的人便慌张把帘子放下了,魏梨从前瞧不上庶出的兄弟姐妹,如今这么个哥哥,她想亲近又有些怵他。
周生白收回视线,到底是把糕饼打开了,他掰碎一块放进口中,“军营不是好玩的地方,别让她再来了,你们最好也趁早离开北境。”
魏子行搭上他的肩膀,“你说你一天天生无可恋的一副模样,话也不多说,我要是走了,你岂不是彻底寂寞了。”
周生白默然半晌,“京城那边怎么样了?”
魏子行摇摇头,“还是那样,胶着”,他低声,“如今看来毅王是没戏了,但是陛下让誉王协理朝政就不知道有几分意思了。对了,还有康王,怀之来的信里说,他和殿下怀疑东宫案的祸首是康王,龙骧卫和宫中恐怕都有康王殿下的人,去年贺将军密奏向皇帝告状,我看保不齐康王也已知道。”
正是去年康王在北军中的小动作让贺将军秘密奏上,康王最终才被召回。
周生白只是默默听在心里,虽然他刚刚因军功破格升了官,但也只是个小小的伍长,他现在能做的太少了。
魏子行叹了一口气,视线瞥见巡逻的人离得还远,“如今康王四处布下了眼线,誉王又把持着朝政,也不知何时才能轮到我们。怀之始终距离都统的位置一步之遥,你原本好好一个京军少将军如今和普通士兵也没什么两样,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呀。”
周生白眼神无波,“不是还有柳长风?”说起来,周生白快有两年未曾见过他了,“他还好吗?”
“你说南塘,怀之可说过他是我们中间最鸡贼的一个,我回来时从南边路过,顺道去看了他一眼,他在衡阳可是混的风生水起”,魏子行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呀,还是好好关心关心自己。”
周生白不语,他站起身,对魏子行道:“回去吧”,他手里还拿着剩下的糕饼,他低头看了一眼,重新包起来揣进怀里,“告诉你妹妹,下回她生辰我会记得的。”
魏子行抚额,“究竟是我妹妹还是你妹妹。”
京城二更天,李慈言离开宸王府,还在思索龙骧卫中究竟谁是康王埋下的人。宸王曾去拜会荣安王,对于东宫案中的内情这位老皇叔避而不谈,宸王提了好酒,只能在酒兴中迂回地旁敲侧击。
宸王对他几个兄长自谓还算了解,若说陷害,他从一开始就锁定了两个人选:杨霖和康王。
但杨霖这个人,殒身也会把毅王保下来,怎么会一有线索紧跟着就查到了他五哥头上,果然宸王从荣安王的神情中看出了些端倪。
本来应该继续往下,但是陛下已经不想知道结果了。
“你们呐,愧对陛下的教导”,荣安王已不胜酒力,又一杯酒下肚,宸王也没想到他竟吐露,“我后来疑心兴许还和他有关”,荣安王醉意朦胧,缓缓伸手笔了个“三。”
想要进入当时在龙骧卫把守下的太子寝殿,不和龙骧卫中的人通气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曾有人主动离职,荣安王也已经将他们搜罗了出来,但如今康王仍然能够幸免,那就不能不让人怀疑龙骧卫中依然有他的人存在,更甚者说就是当时的人还在。
月亮已经挂上了枝头,颂安站在大门口张望,看见李慈言,跑上前道:“爷,你可算是回来了,夫人方才在房中晕倒了。”
李慈言脸色一变,“大夫怎么说?”
颂安心虚道:“夫人不让请大夫。”
李慈言盯着他,“夫人不让请就不请?”
“爷先别生气,保不齐是好事儿呢。”
李慈言一怔,随即赶回上房。他未进门便听见里面晴春道:“夫人这一个月把那一袋子酸梅都吃完了,还犯恶心,这两日又时常觉得疲倦,我看八成就是有了。”
纤云高兴地道:“真的吗?”
“我看还是明天请个大夫……”茗雪话未说完,看见了门口的李慈言,“爷。”
苏娢被丫头们围在中间,听她们这样一说,她自己也觉得有这个可能,她与李慈言成婚一年有余,前不久她娘亲还说要带她去拜拜送子娘娘。
“都下去”,李慈言吩咐。
苏娢从绣墩上起身,“我没事的。就是方才一时觉得晕没有站住,但过了一会儿就好了,天都黑了,就没让他们折腾。”
李慈言细看她的脸色确实像无事,“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苏娢拉着他坐到榻上,“就是有些犯困,胃口也算不上太好,旁的就没了”,苏娢脸上挂着笑,他拉着李慈言的手贴到自己小腹上,“会不会真的有了?”
“莺莺”,李慈言把她搂进怀里,他的声音含着一丝隐忧。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李慈言一直都很小心,他曾从柳长风那里听说女子年纪太小不宜有孕,否则妊娠和分娩都更容易出意外。
苏娢将将长到十七岁,去年冬又经历了连仪的事情,李慈言一点儿险都不敢冒。
苏娢没有他那样紧张,“这一切都要看缘分,如果缘分真的到了,那我们也不能赶他走吧。”
“岂会,但明天还是要先请大夫来好好瞧一瞧。”
翌日,李慈言点了个卯便告假回来了,顺便带了一位京中号称“妇科圣手”的名医,老先生仔细把了脉,看了舌象,问过病情,“夫人的期望怕是要落空了,虽说经水稍迟了一些,但依我看,夫人只是纳差,脾胃不和所致,脾不运化而生湿,是以觉身体困重、倦怠乏力,头晕也是由此而起,夫人还需注意饮食才是,食饮有节,不可偏嗜。”
苏娢道过谢,老先生转头去写方子。
李慈言站在苏娢身后,此时携着苏娢的手笑道:“原来是因为莺莺贪吃。”
苏娢亦觉得不好意思,还好事先不曾张扬,不然丢好大一个脸。
李慈言摸摸她的头,苏娢索性把脸贴到他衣服上,老先生还以为苏娢难过,“二位如此年轻,何须着急。”
李慈言但笑不语,竖耳聆听老大夫交代后续事宜:这药如何煎法,如何服法,又该如何将息。
送走了大夫,苏娢问李慈言,“那我们究竟什么时候适宜怀上?”
李慈言原打算再过个一两年,但现在又起兵燹,他与鞑靼有血仇,他爹戎马半生,他亦是在军营中长大,他终究要回去一趟北境,多半在兵戈止息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