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作品:《穿越之小绣娘的发家路

    又将松子放在温热的油锅中,待油热后再炸半分钟后捞出,放小碗中备用;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汤,加食盐、糖、番茄酱、食醋,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热油少许推匀,出锅浇在鱼肉上,撒上松子、水果粒。


    这道菜就成了。


    王梁国站在后面不停的点头,松鼠鳜鱼作为一道功夫菜,想在家里烧需掌握四个注意点:这道菜需要开花刀、腌制、拍粉、油淋、浇汁一气呵成。刚刚大女儿荷花操作就很熟练,可见这灶上的手艺跟着自己没白学。


    见女儿这道菜做好了,王梁国就把她赶走了。他特意让女儿把她拿手的松鼠鳜鱼做好,就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亲家展示自己女儿的灶上手艺很不错,也能让荷花在她公婆面前露露脸,证明他王家的姑娘可不差,剩下的菜还是他来做才能放心。


    陈舒窈在一旁烧火的同时,眼睛也一直看着王梁国手上的动作,正大光明的偷师。


    在这个时代,对女子要求必须做到三从四德,一言一行都要谨遵《女诫》的教诲。地位十分低下,仅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除此之外,女子还要受到诸多约束,从小便会受到严苛的教育,可谓是将三从四德刻到了骨子里。


    三从指的的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待字闺中的时候要嫁给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成亲都要听从父亲的;等到待了及笄之年,出了门子,更要万事已夫为天,事事都要遵从;等到哪一日丈夫死去,就要听儿子的。


    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虽然这个年代的女子不能多读书,上学堂,但是她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例如妇德,指的是一位女子要有好的品德,不能有狭隘、嫉妒的品行,而妇言是指女子要言辞得当,懂得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妇容是指女子要会梳洗打扮,即便容颜丑陋,也要干净整齐,妇功便是养蚕织布、女红、主持中馈之类。


    中馈便是是指家中供膳诸事;指酒食。


    这就要求女子灶上的手艺了。


    陈舒窈很清楚她已经回不到前世了,轮回转世如此的玄妙,她根本就不能也没本事参悟。那么活在这个世界,就是她的根本要务了。


    活着是一回事,活的好又是另一回事了。


    她只是一个喝了瑕疵孟婆汤的普通人,有着一点小小的金手指,只能保障身体健康,不是什么改天换地的绝世奇才,只能顺应这世道,摸清这个世界的规则,继而掌握规则,让自己活的更好。


    她这个名义上的公公可是跟着扬州名厨学过艺的,哪怕她这个上一世经过物资发达富饶、吃过中西美食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能在这个没有味精、鸡精和各种五花八门调味品的世界,做出丝毫不逊色与上一世的菜肴。


    厨艺学的好不仅自己和家人能吃到好吃的菜肴,赢得别人的好感。它还是一门手艺,她这个公公能在偌大的扬州城养活一家老小,靠的就是这门手艺!


    有机会能这个学几手,她哪里还敢怠慢呢!


    如今她一个人独自在这个陌生的世间漂泊,很缺乏安全感,总想着多学一点安身立命的本领,这样才能多一点点的安全感。


    人活在这世间,什么都能被偷走或失去,唯独知识与技艺学会了就是自己的,这是永恒的财富。这是前世的爸爸教给她的话,她一直记得。


    想到爸爸慈爱的大手、谆谆善诱的教导,陈舒窈心情不由的低落了起来。


    “烂煮老雄鸭,功效比参芪。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吃老雄鸭功效比得上吃人参,黄芪,所以这鸭子的营养价值很高。这雄鸭去完骨后,一定要先去除它的骚味,不然这味道就没那么好了······”


    王梁国看到自己未来的儿媳妇睁大眼睛看着自己,认真的听自己讲解,心中也很满意。有向学之心,这点很好啊,总比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强。


    舒窈丫头是自己的儿媳妇,就是他们王家自家人了。这段时间他看出这丫头聪明伶俐,在家里干活也不偷懒耍滑,看孩子也细心周到,王梁国心中很满意。所以也不藏着掖着,见她愿意学他也耐心的教导。


    自己儿媳妇学的好了,也是他们一家子得宜,毕竟大女儿嫁出去后,他跟娘子还需要在四庄街的铺子忙活,家中的灶房早晚也得是儿媳妇操持。


    陈舒窈听到王梁国的讲解,赶紧收敛心神,细心的学了起来。


    在这个年代,学门手艺可不像前世那般容易,想要学手艺需要送着礼物给师傅磕头拜师,在师傅收下后,给师傅当着免费的劳动力跟着干活,师傅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手把手教导。只能靠学徒在师傅干活的时候,慢慢的跟着摸索学习,所以他们的学徒期往往特别长,因为学徒们在工作环境中获取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速度很慢,只能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把技术学到手。


    现在她未来的公公手把手的教学,可是很难得的机会,她可不能错过了。


    眼看着日头渐渐高升,王张氏有些坐不住了,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后,她打了盆水给自己收拾干净,来到灶房有些生气的说道,“相公,你昨日跟二弟说过今日的事情了吗?他是怎么回的?咱娘怎么说?咱荷花怎么说也是她头一个孙辈!看着这时辰人家朱家就要上门了!”


    说起来王张氏生气也是有原因的,一般人家女儿下聘的日子都要收拾家里,做好满座的好菜招待未来的亲家,也会请些亲近的亲戚作陪。


    王梁国只有一个兄弟,住的不远,离他们这里只隔几条巷子的柳树胡同。本来他娘应该跟着长子过活,但是常言说的好,“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老太太也不例外,她更喜欢自己的小儿子。


    等王梁国的老子没了之后,老太太就嚷嚷着让小儿子养老,又把柳树胡同的五间新建的大房子分给小儿子,连带老爷子身前衙门的活计也一并传给了小儿子。


    为此王张氏心中一直很难受,房子她不在乎,但是衙门的活计呢,那可是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的铁饭碗呢!虽然只是一般的胥吏,但是已经是一份官家正经的活计了,在平民百姓中很受尊重。


    他们可是长子啊,一般情况下都是要传给王梁国的。


    若是王梁国身上有了这份活计,她家显之何必还要去学堂苦读呢!


    她当年怀显之的时候早产导致他身体不好,不能做那些下力气的活计,连他老子做的饭馆他也没那个好身体去接手。他们夫妻两个只能让孩子先去族里的学堂学几个字,不求什么科举功名,只想着认得几个字也好找个账房之类的活计能养活自己。


    但是账房这类的活计哪里有衙门的铁饭碗金贵呢,干的不好或是东家不喜欢,说赶人就能赶人的!


    每每想到这一处,王张氏心里就憋屈,同样都是老太太的儿子,他们家梁国怎么像是后娘养的!


    今日是大女儿的好日子,荷花是她头生的孩子,哪怕是个女孩,她心中也是很疼爱的。按理说老太太也该过来为孙女把把关或是操持一下,他们做叔叔婶婶的要早早过来,帮着一起打下手做菜,或是招待客人。


    结果呢?


    客人都要上门了,他们还没见个人影呢!


    王梁国心里也不愉快,但是那是他老娘兄弟,当着娘子的面他哪怕心里不高兴,也不能说他们的不是,正要安慰娘子几句,虚掩的大门就被推来了,夹杂着几句高扬的女声。


    “大哥嫂子,我们过来了!”


    王张氏怒气横生的脸也收敛了起来,今日是她女儿的好日子,她这个当娘的可不能因为这些小事搅合了,她很能分的清楚轻重。


    她挤出了一抹笑意,走了出去,“哟,娘你们可来了,梁国都快把饭菜做好了,就等着朱家上门了!”


    宋氏是王梁国的弟妹,人长得清清秀秀,年轻的时候颇有几分姿色,哪怕人到中年徐老半娘了,也还能看出底子不错。


    她人也聪明,自然听出王张氏话音里带着些阴阳怪气,不过她不是很在乎。


    自己男人的这个哥哥一家她一直不是很看得起,只不过在四庄街赁了一家铺子做些吃食的生意维持生计的小户人家,家里又有一个病娃娃,多少钱都不够往里填,她唯恐两家处的好了,问她借银钱呢!


    她家的银钱也不多,家里孩子也多,可不像大哥家里子嗣稀少,用钱的地方多着哩,哪里能平白无故的借给别人。


    听了这话,她也不恼,嬉笑着说,“那可真是好,我来的路上还一直催促咱娘,想着过来给哥哥嫂嫂打下手,谁知道哥哥手脚麻利,已经快做好了,我们就等着吃罢了。”


    这是把王张氏的婆婆扯出来了,王张氏更不能说什么了,她心里气闷也只能憋回去了。


    不过她自心里发狠,以后的日子长着呢,谁家没有孩子?二弟家孩子可有好几个,到时候定亲了,看她这个大伯母怎么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