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借东风

作品:《穿成八零俏军嫂,糙汉老公宠成宝

    时小艾忽然意识到这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属于别人上赶着送钱,推着她往上走。


    她的心砰砰直跳。


    只不过面上却不显。


    她没有立刻回答欧区长的话,而是露出了一个为难的表情。


    迟疑了一下才说:“欧区长,非常感谢领导这样信任我,我也想替咱们区里分忧。只是说实话我现在有困难。”


    欧区长听后心中一喜。


    有困难不怕啊,愿意提出困难就说明有商量的余地。


    他不怕时小艾提要求,就怕她根本没有接手的意思。


    小吃铺有多火欧区长很清楚,但此时小吃铺刚刚开业还不到两个月,这种时候不愿意扩张也是很正常的。


    一个女同志,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丈夫又不在身边,不缺吃缺喝的,不想再辛苦很正常。


    他当即说:“有什么困难你直接说,区里能帮上忙的我们一定帮,帮不上忙的我们也可以一起讨论一下,想想办法。”


    时小艾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说:“欧区长,我这人说话直,您别介意啊。”


    欧区长也跟着笑了下,向她做了个手势,示意她继续说。


    时小艾道:“欧区长,我跟您说实话,我们现在真没有继续开店的意向。我们的小吃铺刚开业没多久,现在看着生意挺好的,可其实当初的投资也非常大。而且我们招收的员工也多,您大概也了解了,我们给员工的福利也很好。


    说白了,就是别看店子像是很赚钱的样子,但实际收入并没有外面人们传言的那么多。”


    欧区长点了点头。


    在找时小艾过来之前他确实做了调查,也知道小吃铺后来又招了一批那种所谓的钟点工。


    这样算下来,光一个小吃铺,为返城知青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达到了七十个!这也是他之所以比较倾向于让时小艾担起为各个街道办减轻负担的原因。


    在经营方面,这个年轻女同志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觉得,既然是人才就应该好好用,让她发挥出更大的能力。


    但是欧区长也明白,七十个人的工资那绝对不是个小数字,而且小吃铺的工资待遇他也打听过了,比外面很多大厂都不少。


    另外还听说他们甚至有时候还会发奖金!


    当然,奖金具体发多少他没问出来,他也不好再更细的去打听。


    但不管多少,至少能说明时小艾同志不是那种钻到钱眼里头的人,她愿意把一部分利润拿出来造福大家。


    很可能还是相当大的利润。


    这让欧区长对她人品的评价又上了一个新高度。


    时小艾看区长听得很认真,就继续说道:“我也不瞒您,当初开店包括买院子已经把我们家所有的钱全都花光了,真的是一点积蓄都没了。


    那钱是程杨的工资和奖金,如果没有他拿命去拼出来的这些钱,我们小吃铺根本就不可能建起来。


    现在小吃铺的生意看着好,可实际上刚刚维持在一个收支平衡的阶段,离把这笔钱赚回来还遥遥无期。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我想去替咱区里分忧,愿意辛苦一点去开分店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岗位也有心无力啊。”


    欧区长的神情有一丝黯然,虽然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可听到时小艾拒绝他还有有一点希望落空后的失望。


    不过他也理解,不仅时小艾缺钱,区里也缺钱啊!


    要不是缺钱,他们甚至可以自己上马一些项目,为知青们提供一些工位。


    看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了,时小艾不再抱怨,而是转口说道:“欧区长,我有一个建议,或许你先听听。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可能也能为区里解决一些问题。”


    欧区长顿时来了兴趣,他坐直了身体说:“好,你说说看。”


    时小艾说:“其实如果哪个办事处愿意与我们小吃铺合作的话,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办店。由办事处提供场地,店面,然后由他们自主招工。而我们提供小吃铺的名号,另外提供我们的货品。


    像是石头馍,卤肉饭,肉串这些我们都可以以一个优惠的价格提供给合作店铺。


    我们店里的这些货品现在已经把名气打出来了,很多人愿意坐很长时间的车也要特意跑到店里来吃。


    如果合作的话,至少在客源方面可以不用担心。”


    这对于小吃铺来说的好处当然也是大大的,以时小艾他们现在的员工数量,就是再搞一个集中厨房人手也很充足。


    那才是足不出户就把钱给赚了。


    欧区长听罢点了点头。


    他知道以小吃铺现在的生意,根本不愁做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他们店天天排长队,自己的生意都忙不过来。


    时小艾能够提出这样的建议,可见是拿出诚意了,确实是在急人所急,真心想替区里做事了。


    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小吃铺的东西是好,拿到哪里都不愁卖,从他们那里进货甚至不用担心技术问题。


    可关键是开铺子需要钱啊!


    这才是现在最大的困难。


    办事处肯定是没钱的,区里也没钱。


    指望着知青们向时小艾一样义无反顾拿出家里所有的钱来做生意,那必然也不可能。


    他们甚至都不能这么去建议。


    不然将来出问题了怎么办?赔钱了怎么办?


    那不是制造不安定因素嘛,岂不是给社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欧区长想了想,还是问道:“小时,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克服一下困难?


    不是区里难为你们,实在是咱们这边也找不到像你这样会经营,有想法的人才了。


    你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在别的街道也开几个小店?就像是你们最早那种茶水摊也可以。


    我记得你们之前生意也不错嘛,而且那个也花不了多少钱。”


    对于欧区长会这么说时小艾早有预料,毕竟现在哪个上级也不会给下属单位批带领知青做生意的预算。


    她觉得自己希望的事儿有门!


    时小艾故作为难的道:“我也想帮咱区里做点事儿,真让我们去做茶水摊我们咬咬牙,克服一下也能做。


    可是茶水摊能安排几个人呢?以前我家的茶水摊就只有我和王小凤同志两个人在做。


    后来虽然加了一个程林,但说实话那是因为他是程林弟弟。


    年龄小,又没事可干,不让他过来帮个忙,我担心他这个年龄的男孩在社会上乱闯会误入歧途。毕竟他怎么说也是程林的弟弟,既然跟着我,我就得对他负责。


    但实际上一个茶水摊两个人就差不多够用了。


    而且如果开茶水摊,我们铺子肯定还得派一个熟手过去帮助经营,不然知青们以前没接触过,他们开始的时候肯定没经验。


    那又占了一个名额,就只能再安排一个知青了。一个街道上风风火火折腾半天,就只安排一个知青上岗?”


    听她这么说,欧区长也意识到这样的安排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时小艾这时候从提议道:“欧区长,如果区里支持我一下,我觉得其实还是可以在各个街道上各开一个小吃铺的。开始的时候也不用面积搞得像我们现在这么大,就一间普通民房大小就够用。


    你不要小看这么一个小铺子,从采买到厨房再到服务,如果加上晚上的夜市,最少可以安排五到六个知青。


    当然,您也知道我们小吃铺的影响,如果再用我们的招牌,再宣传一下,说明是我们的连锁店铺,那估计生意也不会差。


    到时候甚至可以一步到位,开个更大的,还能安排更多的人。”


    这才是欧区长想要的效果,他当即问:“你需要区里怎么支持?只要你说,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去做。不过小时同志,我必须要先说一下,钱这方面可能有难度,区里没有这一块儿的预算。”


    时小艾摆了摆手:“不用区里出钱,只要区里给我做个担保就行。”


    “担保?什么担保?”欧区长问道。


    时小艾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去找银行贷款。


    她现在生意这么好,还有用不完的劳动力,完全有能力把生意快速的扩张,然后抢占下市场。


    这时候人们的消费水平虽然不高,但消费欲望却很高啊!因为物资贫乏,但凡有一点好东西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跟风,甚至疯抢。


    之前开茶水摊的时候,时小艾主要是利用刘伯伯的关系,跟着饭店一起拿菜。


    但小吃铺开起来,且打出名气之后,那些饭店的购买渠道也都认可了他们,现在程林已经绕过了饭店直接和供货方打交道了。


    反正都是公家的单位,人家供给谁不是供呢?没有必要非得从饭店那边再过一道。


    这样的话,虽然价格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是拿货更方便了。


    中间要是补货什么的,只要直接找过去当即就能拿到,再也不存在货源供应不上的问题。


    时小艾觉得自己这边各方面基础已经打的非常好了。


    以前她没想着要这么快开分店,实在是因为她这小吃铺本来就是借壳经营,她只能在办事处的辖区内搞。


    而这个辖区有现在这一家就足够了。


    现在有了区里的支持,可以跨区来搞,那简直是送东风啊!


    她必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钱嘛,没有就借呗!


    任何一个又后世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有这个概念,就是在能力范围内,完全可以用明天的钱来做今天的事。


    只是现在的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而已。


    时小艾说了自己的想法,欧区长顿时露出了难色。


    这和他的预期不一样啊!


    而且之前也从来没有过这种先例。


    借钱简单,但万一将来还不上怎么办?


    不是他不相信时小艾,但毕竟是要朝国家借钱,事关国家财产,必须慎重。


    他真不敢轻易答应。


    时小艾早就想到这一层了。


    领导嘛不管嘴上说的多好,为人做事肯定谨慎放在第一位。


    这种没有先例的事情,不给出十足的保证,就算是明知道或许会对区里有利,人家也不会愿意担责任。


    于是她当即说:“欧区长你放心,既然我决定帮助咱区里解决困难了,就不会再给区里添困难。


    贷款的事儿我不会让区里替我们小吃铺承担压力。


    我对于自己要做的事儿有信心,我觉得我有能力做好!


    所以我愿意拿我家的房子做抵押。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和一号院的房子两处加起来怎么也够我贷款的金额了,我愿意和银行签协议,如果到时候还不上贷款,可以让银行拿我家房子来抵债!”


    抵债是不会抵债的,但该表的态还是得表。


    至少得让对方感受到她的实力,觉得没有后顾之忧,才会全力的协助她。


    欧区长确实被时小艾的提议给震撼了。


    特别是在听到她愿意用家里的房子做担保的时候,这让他压力顿减。


    同时也感受到了面前这位女同志身上那种特别的气势,觉得她就是干大事的!


    也对她更信任了几分。


    他当即表态:“小时同志,你这么支持区里的工作,那我们该提供的帮助也必须到位。贷款的事儿你放心,我亲自给中行的行长打电话,让他派专人跟你对接。


    除了贷款这事儿,区里还会组织各办事处开会,让他们对你们的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这本来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嘛,提供支持是必须的!”


    有了欧区长这番话作为尚方宝剑,后面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


    时小艾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银行,而这时银行也接到了通知,专门由一位分行的主任来接待她。


    银行这边其实对于区里的交待也很头疼,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办理过给私人的贷款。


    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利率要怎么来计算。


    时小艾和那位主任说了他们下一步的预想,当然也提供了目前小吃铺的流水以及收支情况表来表示他们的实力。


    听了时小艾的侃侃而谈,加之这位主任对于小吃铺也有点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区里面的支持,以及看到了他们良好的现金流。


    于是贷款这件事办理的非常顺利。


    银行没有给私人办理过贷款,但是农业贷款这一块儿却是一直在做。


    因为没有先例,他们干脆就给时小艾也按照农业贷款的利率签订了协议,让她一次性从银行贷出了三千块钱。


    拿到了这三千块钱后时小艾并没有立刻进行后续的工作。


    她首先去找了于主任。


    她找于主任是重新完善当初的协议的。


    之前搞茶水摊的时候,在她的要求下办事处和她签订了一份协议。


    但那个协议实在是太粗糙了,上面只写了茶水摊是挂靠在办事处名下,然后他们一个月上交二十块钱,所有的经营权和事务都由时小艾全权负责。


    当初这么写其实就是走个过场,也是为了怕万一有人较真至少有个文字上的东西。


    现在要扩大经营了,事关产权的问题就必须重新来说个分明。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钱财方面还真不是特别关心,特别是公家单位。


    于主任他们看重时小艾也不是为了小吃铺赚的钱多,而是因为他们确实能帮助办事处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知青安置。


    当然还有一点,小吃铺的存在让他们云和巷办事处在区里都挂了号,受到了好评,这一点也让办事处的人员感到很骄傲,也很领时小艾的情。


    所以,对于小吃铺的经营,整个办事处的人员能帮忙的都帮忙了,还真没人拖后腿,更没有人想着从中谋划什么。


    时小艾想重新签合同,是为了以防万一。


    毕竟世事变迁,以后什么情况都不好说。


    现在于主任和这群姨姨在,可能双方能保持互惠互利,但以后万一换人呢?


    所以她得提前做好防范。


    于主任并不知道时小艾想了这么多,她听说时小艾去了区里,被欧区长亲约去单独谈话,又听说扩大经营,建立分店是区里的要求。


    那她必然配合。


    可以说时小艾要求怎么改就怎么改。


    她直接就将之前的那张纸还给了时小艾,然后拿出了一张白纸说:“小艾啊,你说的那什么协议我也不太懂。要不还是你写吧,这方面你最在行。你写完之后我直接给你盖章就行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时小艾也不能真的完全不征求于主任的意见吧?


    她当即说:“于姨,这事儿肯定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还是得咱一起商量。例如这个每个月给办事处上交的费用,我觉得就得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