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康氏药行的所作所为大白于天下, 人人喊打,康莹莹的三个姐妹怎能不受影响?


    别人提起时,都会说到她们的娘家、说到她们的婆家。


    如此一来, 三姊妹的婆家都对她们产生不满。


    陆长龄二姐陆珍珍嫁给万古洋行在上海的负责人林立仁,结婚二十年, 如今儿女成群,上面没有公婆, 底下小妾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林立仁对她一直很尊重, 婚姻未受影响,就是出门会友时难免收到一些异样的眼光, 搞得她最近不大爱出门了。


    四妹陆晴晴嫁给面粉大王的三公子熊嘉明, 两人是自由恋爱, 也生了好几个儿女,但因熊嘉明不是正室夫人所出,身为姨太太的婆婆和妯娌们经常提起康家的事嘲讽陆晴晴, 排挤她, 幸好熊嘉明和陆晴晴感情好,夫妇俩不掺和熊家的生意,日子过得十分悠哉。


    熊嘉明目前在一所大学里执教,从事建筑学, 他为人正直,不喜欢家人总以康家和康莹莹的事为由来讽刺妻子的教养,带妻儿搬出熊家,住在大学附近。


    只有六妹陆佩佩离婚了。


    陆佩佩是三姨太生的,因三姨太生的五小姐三岁夭折,和陆佩佩一胎孪生的六少爷没站住, 在老十陆长明出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姨太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对她娇生惯养,加上不指望她继承陆家的家业,什么事都由着她,包括终身大事。


    她只比陆明珠大两岁多,比陆长根大几天,十八岁出嫁,嫁给比她大两岁的高中同学金若梅,至今不过四年,尚未生儿育女。


    金家是上海出了名的大资本家之一,就是在解放后元气大伤。


    他们家大量囤积棉花、煤炭、食盐和粮食,企图以高价售出,结果因为官方从外面运进大量棉纱、粮食以遏制市场价格,所以金家赔了个底朝天。


    陆家囤积作为内部奖励以原来的市场价格出售给自家职工及其家庭,没赚也没亏。


    陆佩佩就是那时候嫁进金家的,不顾父母的阻拦。


    虽然在终身大事上一意孤行,但她有脑子,听得进父母的叮嘱,出嫁后紧攥着自己的嫁妆从不拿出来贴补金家亏空,只管自己和丈夫的衣食住行,丈夫继续读大学,她住在学校附近陪读,两人过得有滋有味,直到康家事发。


    公婆本就不喜欢陆佩佩,直接以此为理由让金若梅把陆佩佩休掉!


    陆佩佩一直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哪知丈夫唯唯诺诺,竟似有心动的样子,陆佩佩又查到他在大学里和同学偷偷谈恋爱,一怒之下便提出离婚。


    金若梅觉得颜面大伤,加上有了新恋人,又不想和康元做连襟,离婚手续办得很顺利。


    陆长龄先找离开金家后住进陪嫁洋房的陆佩佩。


    见到他,陆佩佩惊讶道:“三哥?你什么时候回上海的?是为了大姐的事情吗?可是我听说大姐已经离开上海前往香江了。”


    陆长龄简单地说了下自己出现在这里的缘由。


    陆佩佩眼睛越睁越大,“大姐改名叫康莹莹啦?竟然想破坏八妹的订婚仪式,脑子被狗吃了?咱们父亲可真不是一般的有决断力。”


    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陆长龄没有继续,只问她:“要不要跟我一起去香江?”


    他觉得,陆父和陆长生就是这个意思。


    正好,陆佩佩既没有儿女,又和金若梅离婚,干嘛还留在上海天天听人说闲话?


    陆佩佩想了想,“香江那边都说英文么?”


    陆长龄一愣,不解其意。


    陆佩佩破罐子破摔:“我英文学得不好,就会简单的词汇,到一个人人说外语的地方生活,我听不懂别人说的,我自己也不会说,有什么意思!”


    陆长龄恍然大悟。


    他差点忘了,除了陆明珠聪敏好学,其他几个姐妹的学习都一言难尽,而陆佩佩又是其中最差的一个,高中没有顺利毕业,特别崇拜成绩优秀的同学,所以才会被道貌岸然的金若梅一举拿下,爱得如痴如狂。


    果然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陆长龄选择性忘记四妹夫同样是读书人,还在建筑界颇有建树。


    “虽然官方语言是英文,但定居香江的富裕人家以上海人居多,所以平时都说上海话,很多想和我们做生意的人刻意学上海话,所以你不用担心交流问题。”陆长龄耐心地告诉陆佩佩,接着说:“反正你不需要到英方政府部门上班。”


    官方场合才以英文作为主语。


    这样的场合,陆佩佩她没资格参加啦!


    陆佩佩立刻露出谄媚的笑脸:“三哥,我跟你去香江。”


    有爹有妈,又可以过上什么都不用操心的日子了。


    陆长龄见她如此上道,感觉十分满意,“这一去可能就不会回上海了,该处理的嫁妆你就处理掉,咱们轻装上阵。”


    陆佩佩点头:“你什么时候离开?”


    “最多三五天。”陆长龄不打算长时间逗留。


    陆佩佩有点犯愁。


    金银细软比较好解决,收拾收拾打包就行,可她手里有一些陪嫁的铺子、房子正在出租当中,三五天内肯定卖不掉。


    她问陆长龄该怎么办,陆长龄也没好主意。


    想了想,陆长龄道:“你问问你那些有需要的熟人愿不愿意入手,给他们打个折扣,比市场价格低,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此时的他,不知一二年后便有新政策下来,觉得自己主意甚好。


    陆佩佩觉得有道理,送走陆长龄后便去找有买房买铺子计划的熟人,均是出身资本家庭,为了顺利脱手,陆佩佩的售价比市价便宜一两成,对方觉得占了大便宜,皆大欢喜。


    当然,两年后这些熟人就对陆佩佩破口大骂了。


    且是后话不提。


    陆长龄在上海国际饭店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就登门拜访二姐陆珍珍。


    林立仁正好在家没出门,热情地招待他,“岳父岳母在香江生活得可好?珍珍收到岳母的来信不多,我们对那边竟是一无所知。”


    陆长龄淡淡一笑,“都挺好的。”


    陆长生英年早逝的那段时间里,陆长龄是外人眼里真正意义上的陆家长子,接人待物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在父兄面前表现不好罢了。


    他先问姐姐姐夫是否安好,然后主动提起康家事,“父亲雷霆大怒,已经把康莹莹打一顿并逐出家门,同时登报声明与她断绝关系,等香江各大报纸刊登后,很快就会寄一些报纸给上海、首都、花城和天津的报社,连买十天的整版头条。”


    陆珍珍大吃一惊,“怎么会?”


    毕竟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她颇有些担心她被逐出家门后的生活难以为继。


    陆长龄看她一眼,提醒道:“你别可有同情心,就凭康氏药行做的那些事,父亲打死她都能得大家一声称赞,说父亲大义灭亲。”


    什么争风吃醋、什么尔虞我诈都能接受,唯独这件事是绝对不能谅解的。


    陆珍珍辩白说:“男人们在外面做的事情,我们女人家怎么阻止?康元在外面养女人,大姐都不知道,何况这种大事?我觉得,大姐已经受到惩罚了,三个孩子死了一个,嫁妆贴进去做赔偿,她去香江投奔你们,你们就给她一个容身之地呗!”


    “就你好心,衬得我们无情无义没良心是不是?”陆长龄说话一点都不客气,没顾及姐夫在跟前,直接警告她:“二姐,我劝你不要自以为是。”


    林立仁瞪了陆珍珍一眼,“岳父的决定总是不错的。”


    他十分赞同和康莹莹脱离关系。


    陆珍珍偃旗息鼓,“知道了,知道了,你们说你们的,我听着。”


    陆长龄没问他们愿不愿意跟自己一块离开上海前往香江定居,毕竟他们家大业大,在上海的发展势头良好,不像陆佩佩是孤身一人说走就走。


    见四妹陆晴晴时,他倒是问了。


    四妹夫和本家来往不频繁,两口子带三个孩子,说离开就能离开。


    主要是四妹妹四妹夫比较省心。


    陆晴晴心有触动,问熊嘉明:“大姐的名声影响到我,自然牵连到你,我看你那些学生对你不如以前尊敬,三个孩子上学也被同学们冷落,觉得我们都是享乐阶级出身,和康家是一丘之貉,我们要不要先去香江避避风头?等几年事情淡了,咱们再回来。”


    随即骂道:“大姐真是糊涂透顶!在供应军需的事情上动手脚,亏他们做得出来!怪不得康氏药行接下订单的那阵子,大姐戴着新得的红宝石项链来我跟前炫耀,说是大姐夫给她买的,我心想大姐夫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原来发的是不义之财!大姐还好意思讽刺说嘉明的工资低,根本买不到一块宝石碎屑。”


    她觉得大姐真的好好笑!


    自己嫁妆丰厚,里面又不是没有红宝石,作为教授的夫人,平时不怎么佩戴,基本压箱子底,何必再花钱买新的?自己都不嫌丈夫的工资,一个做大姨子的居然奚落他。


    陆长龄耸耸肩,“所以父亲和她断绝关系了。”


    说完,问熊嘉明的意思。


    对这位醉心于学术的妹夫,他颇为看重,“四妹说得不是没道理,四妹夫你的意思呢?”


    熊嘉明推推鼻梁上的小圆眼镜,人到中年却依然俊秀儒雅的面容上露出一抹笑容,“我们家由晴晴做主,她说离开,我们就离开。”


    反正他学建筑的对国家的贡献不大,同行中比他厉害的人多如牛毛。


    主要是他最近很烦父母和嫂子、弟妹们对妻子说话时的含沙射影,原本在想自己要不要离开上海前往首都,那边有老师和同学邀请自己到首都大学当教授,他有点意动,但怕妻儿不习惯北方的水土,所以有些犹豫。


    陆晴晴很娇气,喜欢湿润多雨的南方,不喜欢北方,觉得首都风沙大,干得难以忍受。


    建国前,陆晴晴曾陪他在首都住过一阵子,吃了不少苦头。


    熊嘉明很疼这个比他小十岁又热烈追求他的妻子,不想委屈她。


    得到熊嘉明的同意,陆长龄很高兴,“那你们收拾收拾,过几天我来接你们一起离开,再加上六妹,我给你们买豪华游轮的头等票子。”


    这点费用他还是出得起的。


    完成自己来上海的目的,陆长龄瞬间轻松了。


    趁着两个妹妹都在收拾行李的时间,他找朋友喝酒,在喝酒前先去拜访王兴财,第一句就是:“王伯伯,您可把我们害得好苦!”


    康莹莹托娘家庇护得以活命已经够了,他干嘛要把康莹莹娘仨送出上海?


    虽然大家嘴里不说,但心里肯定很生气。


    陆长龄也觉得王兴财不怀好意。


    他知道王兴财和张秀英离婚,报纸上的头条连登好几天,当时特别惊讶,但却不大清楚别的事情,只在老乡会听人说王兴财在上海和人举行婚礼。


    听说这事时,是在张秀英登报离婚之后。


    要是在之前知道,陆长龄肯定会提醒陆明珠,间接提醒王伯晖母子。


    进门见到约莫二十八九岁年纪的林香莲,陆长龄心里啧啧两声,难怪王兴财人到晚年动了心,到底是年轻显得貌美温柔。


    其实,论及美貌,林香莲远远达不到十分,就是胜在年轻,皮肤光滑水嫩。


    反观年过六十的张秀英女士,早已满脸褶子了。


    被儿子分走大半家产的王兴财最近心情很不好,听到陆长龄的抱怨,他假装不明白,笑着说:“我帮你们全家团圆是好心为之,怎能说是害你们?”


    王老二王仲昭突然冒出头,“你就是不怀好意,想看陆家的笑话!”


    真以为别人看不出他的心思?


    “有你什么事?”王兴财拿这个滚刀肉似的儿子完全没办法,只能由着他们三兄弟在处理资产期间住在家里不走,吃吃喝喝,挥霍无度。


    林香莲在背地里向他抱怨过很多次,他让林香莲忍一忍。


    他们把资产变卖得差不多了,很快就可以离开。


    见到王仲昭,陆长龄笑道:“前阵子见到伯晖大哥,听他说你们在上海处理分到的家产,处理好了吗?要是处理好了,咱们结伴回香江。”


    “处理好了,但我需要出门买东西。”王仲昭道。


    “买什么东西?”想到王仲昭分到相当于几百万港币的家产,陆长龄理解他想大肆购买东西的心理,“我二姐夫是太古洋行的管事,你可以找他。”


    王仲昭摇头:“我打算买一点玉雕丝绸和近代字画。”


    陆长龄咦了一声,有点不明白。


    王仲昭没好气地说:“你那个妹妹!就是你八妹陆明珠,她不是喜欢这些玩意儿吗?我听大哥偶然说过一回,我买些回去送她。”


    算是谢她,谢她让老头子割掉一大块肉,又把老头子停妻再娶的事情告诉母亲和兄长。


    反正又不贵,上万块港币就能买到一大堆。


    希望她看在这份礼物的份上,以后对自己女儿王秀仪另眼相看,给她介绍个好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