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作品:《七零之富一代》 李玉珍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两年的中专课程,顺利毕业。
改革开放突飞猛进,同学们拿着文凭纷纷走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李玉珍拿到了文凭还是依然回到那绿油油的菜园继续做她的采茶姑娘。
……
不可思议,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对李玉珍的行为惋惜,可还是为她能回茶场继续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而热烈欢迎!
……
学业完成归来,李玉珍成了茶场所有人茶余饭后的头条新闻,曾经有一个很八卦的大姐姐开启了她的八卦模式:“玉珍,你现在是大学生了,还回来采茶,你是不是舍不得你这里的心上人哦。”
李玉珍天真的反问那个八卦大姐姐:“我有心上人吗?我怎么都不知道呢?”
八卦姐姐继续说道:“茶场一共有五个队,就是没有见过你的人都知道你这个头号人物,你在茶场挣钱比谁都多,每次场部颁奖你都拿第一,你在去读书之前就有好多的男生追求你,大家都知道嘛。”
李玉珍开始对这个八卦姐姐乏味了:“我喜欢这份工作,多劳多得,我不存在拖别人的后腿,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挣到钱,所以我回来采茶完全就是为了我自己,你觉得不可以吗?”
那个八卦姐姐不依不饶的挖苦道:“你大学毕业了,国家肯定是给你分配一个很好的单位嘛,你都没有去报到,你又回来给我们一起吃苦,我是替你抱不平啊。”
两年的学习环境让李玉珍适应了反击和辩论,她不再是那个十六岁的毛头小姑娘了。
她再次反问那个八卦姐姐:“你觉得我在这里工作是影响到了你吗?我是一个农村女子,只要我觉得值得的事情,我就不会放弃,如果是因为我的存在影响到了你,你也只有忍着,否则你就赶快离开这里回到你的大城市去。”
气氛一下就紧张起来了,一些姐姐就过来打圆场:“玉珍,你不要误会,你读了两年书又回来了,大家是想给你摆摆龙门阵,天天在一起采茶,不说不笑阎王爷都不要嘛。”
李玉珍愤怒的说道:“你们继续说说笑笑,去见阎王爷吧。”
她背着背兜离开了那几个人,到另外一块地里面又继续认真的采茶。
另外一块地里面采茶的就有几个经常在周姐姐家一起聚餐的单身大哥哥。
有一个哥哥提醒她:“玉珍妹妹,你现在的身份和身价不适合给那几个人打成一片的了,你尽量给他们拉开距离,免得惹是生非,今天晚上我们又聚餐,给你消消气。”
……
……直接与间接的四年采茶生涯,是李玉珍有生以来最开心的四年。
……她收获了一大堆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人民币,她的工资收入在那些知青之间她是第一多的,并且获得茶场颁发的大小不等的奖项十多种,每年的一等奖都非他莫属。
小玉珍从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二十岁的成熟少女,她没有去收获爱情,是因为她的目标不是以爱情为主,她希望能实现进城工作的梦想。
场部领导鉴于李玉珍这些年在茶场的表现,以及她又通过了专业知识的深造,决定给她留下转正。
队长找到她:“玉珍,场部领导决定把你的工作调整到场部财务室去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我是一个临时工,财务室的工作是正式工做的,我不敢奢望。”李玉珍惊讶的回应。
队长继续说道:“场部已经决定给你转正了,你以后就不再是临时工了,你的工作调动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李玉珍更是惊讶:“啊!要给我转正吗?我是一个农民哦,符合条件吗?”
队长笑着说道:“你现在完全符合条件了,我们现在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呢。”
李玉珍开始有些心动了:“我可以考虑考虑嘛?”
队长说道:“这么好的机会,我们是国营单位,好多人想进来都没有机会,我建议你尽快作出决定吧。”
李玉珍礼貌的回应:“好的队长,我会尽快给你回复的。”
李玉珍请了两天假回了一趟家,把转正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一家人得知她要转正,都非常高兴,她却高兴不起来。
……
她在家里带了一块腊肉,并抓了一只大公鸡回到茶场,她主动约了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聚餐。
秋茶采摘的扫尾工作即将结束,场里的人员基本都不忙,在李玉珍的吆喝下,伙伴们不约而同的聚到了周姐姐家。
这次聚餐向平常一样的热闹,大家热火朝天的把李玉珍带来的食材做成了美味佳肴。
饭桌上一个省城名叫“张好弟”的大哥哥举着酒杯:“战友们我今天是最后一次在这里给大家聚餐了,今后聚餐大家就到省城去找我了,我先干为敬!”
大家一听愣住了:“什么意思?”
周姐姐问道:“好弟是你省城的工作落实了吗?”
那个叫张好弟的大哥哥回应:“是的,我明天就出发了,去省城的某国营工厂报到当工人。”
大家举杯祝贺:“……干杯。”
瞬间静悄悄的,一屋子的人没有一个人吭声,只有慢慢吃饭的声音。
李玉珍突然说话打破僵局:“哥哥、姐姐们,我有一件事情也希望大家帮我拿个主意。”
话音一落,大家异口同声道:“什么大事?要请我们吃喜糖吗?”
李玉珍的脸一下红得发烫:“你们误会了,是工作的事情。”
大家:“哦…真没劲,干杯…干杯。”
周姐姐问道:“玉珍你的工作也落实了?”
玉珍勉为其难的回应:“场部留我转正,我不敢决定,想请大家参谋参谋。”
大家突然放下筷子,瞪大眼睛盯住她:“啊?你不想进城了吗?”
李玉珍一脸尴尬:“我做梦都想进城。可我听说城里面的工资比这里少了好多。”
大家松了一口气,左大哥告诉:“我们都要离开这里进城去了。奉劝你一句,这里已经没有前途了,你还是进城去找一份给你专业对口的工作吧。”
李玉珍一心就是挣钱,突然听到“前途”两个字,又如梦中惊醒。举起酒杯:“谢谢大家!我先干为敬!大家随意。”然后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
冬天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开始了,李玉珍和她那曾经一起采茶的伙伴们,一致拉开了进城工作的序幕。
社会语言告诉她:一是听诊器、二是方向盘,李玉珍果断选择了方向盘这个她从小就梦寐以求的工作。
改革开放这些年,人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敢出门到大量的出门务工,去茶场采茶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城里面好多的单位都公开招聘合同工了,农村也实行了土地包产到户责任制。
……
梦想终于要成真了,丈夫左大哥开拖拉机进县城送成品茶叶,然后购买生活必需品回茶场。他无意间听别人说起,县城有一家运输公司在公开招聘。
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急忙忙跑到茶园去,找到正在茶园给茶树修枝的李玉珍:“玉珍;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县城一家运输公司现在公开招聘了,你赶紧去试试看呢。”
李玉珍好像是在做梦:“运输公司,我有资格吗?”
左大哥激动的说道:“玉珍你有资格,这家公司的职位有库管,你是学会计的,你太有资格了。”
李玉珍心里面暗暗激动,可嘴巴上却说:“我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我怕别人不要我。”
周姐姐在旁边说道:“玉珍;我觉得你完全应该去试一试,不要放过每一个机会嘛。”
李玉珍回应道:“谢谢哥哥、姐姐,我尽快安排去看看。”
……
就这样李玉珍在那一帮即将踏上回城旅途的哥哥、姐姐们的鼓励下,结束了她的采茶生涯。勇敢的走进了当地县城一家运输公司的大门,去参加应聘汽车配件部门的库管。
主考官是四个五十多岁的男士,他们旁边还有一个看上去不出二十五岁的年轻小伙子,他们在认真的考核每一个应聘人员,李玉珍在办公室外面就看到有好几个年轻人在排队等候考聘。
李玉珍心想,这个单位看起来不是怎么样的,可这招聘还是有点严格的嘛,他们到底是考的什么哟?我能考得上吗?这么严格的考试阵营我是不是有机会哦?
李玉珍问了自己好多的问题,她有了一个逃跑的想法,就在这时候,她的脑海里面突然响起周姐姐的叮嘱:只要有机会就必须抓住,千万不能让机会从自己身的边溜走。
她前面几个应聘人员都是垂头丧气的从办公室出来,她不敢上去询问考核情况,李玉珍是最后一个应聘人员,她被请进了办公室。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文化程度?”那个年轻小伙子严肃的问道。
“李玉珍!今年二十岁!过了年就二十一岁!中专,会计专业!”李玉珍迅速回应,这时候她的心跳加快,因为这四个人的脸都不慈祥,只有那个小伙子看起来要好一点。
那个小伙子把脸向着那四位“嘀嘀咕咕”了一下,然后递给李玉珍一张不太清晰的表格严肃的说道:“李玉珍;请你填写一下上面的空格!”
李玉珍接过表格礼貌的说道:“麻烦借一只钢笔用一下可以吗?”
那个小伙子恍然大悟:“哦;你来应聘工作连钢笔你都没有带的吗?那我这里有一只你就先用吧。”
李玉珍礼貌的接过小伙子递过来的钢笔,只听见“刷刷刷”的写字声音,迅速填写完毕,她恭恭敬敬的递给了那个小伙子。
那个小伙子接过表格,脸色突然大变,没有想到她是农村人,他把表格传递给另外四个人,大家看完了李玉珍的简历都没有说话。
然后就让那个小伙子递给她一张考试题和一张白纸:“李玉珍;这一张试题就你接过的这一刻起,你看完并按顺序一一默写在这一张白纸上面,只有十分钟时间。”
李玉珍拿着考试题看了一片,还给了那个小伙子,然后提起钢笔“刷刷刷”在白纸上面快速默写考试题。
五分钟;李玉珍交上答卷。
五个考聘官瞬间愣住了,那个年轻人对她说:“李玉珍;你暂时在门口外面等一下,不忙离开!”
李玉珍出了办公室门,这时候办公室里面五个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天才!”
考试题上面有五十个汽车配件的名称,应聘人员从开始看题,到默写完成只给十分钟的时间,前面的所有应聘人员能在十分钟内默写到一半的,都是拼拼凑凑的,向李玉珍这样按顺序默写完成的他们是第一次遇到,甚至还是五分钟完完整整的上交。
几个考聘官商量完毕,一致通过由汽车配件部门留用。
“李玉珍你进来一下。”那个小伙子大声喊道。
李玉珍大步走进办公室,这时候那个小伙子介绍:“第一位是余书记(大名:余长庆),第二位是程经理(大名:程跃生),第三位是刘厂长(大名:刘家裴),第四位是汽车配件部门的伍经理:(大名伍刚),他们都是三十年代出生的前辈。”
最后调皮的指着自己笑着说:“我是车队的队长(大名:黎明)我是五十年代末期出生的比你大几岁,我们研究决定你留在汽车配件部门工作,明天早上九点钟准时在汽车配件库房给伍经理报到。”
“哦;还有明天上班我把试用期合同拿过去你签一下,你试用期的工资一十八块钱一个月,每星期你可以休息一天,是和同事们调休,节假日我们公司不放假也是调休,试用期半年。”黎队长补充道。
李玉珍听到试用期工资才一十八块钱,她心里面愣了一下,原来城里面的工作真是徒有虚名哦……瞬间镇定,微笑着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谢谢各位领导!”其后转身离开办公室。
真是上天有眼,给了她那么好的一个职位,说明她是真的时来运转了……
李玉珍应聘成功,离开应聘现场就一路小跑来到了她同学家:“紫琴;我考上了,考上了运输公司的库管。明天我就开始试用了。”
紫琴高兴的说道:“太好了;我阿妹毕业了就留在某县的县医院工作,海玉也在某县的一个劳改农场医务室工作。还是你这份工作好啊!就在家门口,天天都可以回家。”
李玉珍补充道:“好是好;就是试用期工资一个月只有一十八块钱,还不如在山上采茶挣钱多。”
紫琴说道:“是的、是的,有得必有失嘛,这毕竟是在城里面了嘛,再说你天天都在房子里面工作,又不日晒雨淋了,还是安逸嘛。玉珍你今天就在我家吃晚饭,我们杀一只鸡一起庆祝一下,不回去了。”
“紫琴我就谢谢你了,我今天就不在你家吃饭了,我要回家准备一下,明天上班了。”李玉珍说完就起身告辞匆匆忙忙回家去了。
次日上班点;李玉珍提前就等在库房门口,伍经理今天也提前来库房开门迎接李玉珍的到来。
李玉珍看见伍经理就礼貌的打招呼:“伍经理早上好!”
伍经理也草草的应付:“你好!进来吧!”
李玉珍跟着伍经理进了库房,另外四位女士紧跟其后进了库房。
伍经理在办公椅上坐下,他的眼睛看上去杀气腾腾的,有一种让人害怕他的感觉,说话声音有些粗大:“你们都过来一下,我给你们大家作一个介绍。”说话间用手指比划了一下:“李玉珍;昨天招聘的。”再用手对四位女士比划一下:“吴立萍、吴素琼、罗佳萍、张先芳她们都是五十年代末期出生的比你大几岁。”
伍经理介绍完毕,李玉珍对着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礼貌的说道:“李玉珍多谢各位姐姐关照!”
四位姐姐异口同声道:“不客气!”
……
这家运输公司是县级集体企业,公司旗下有车队、修理厂、汽车配件经营部,物质装卸队。整个运输公司有三百多号人,就有一百多号退休老工人,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口需要养活。
汽车配件经营部是经营性质的,面对公司内部修理厂提供一个领料窗口,临街铺面折叠门敞开对外销售,库房内摆满了铁货架,货架上有序排列着各种车型的汽车零配件。
汽车配件部门自立了一个规矩,只要新到一个人员就必须盘点一次。
伍经理严肃的安排大家:“李玉珍今天开始在我们部门上班,按原计划今天必须盘点!大家抓紧时间准备盘点吧!”
然后伍经理告诉李玉珍:“李玉珍;我们部门的规矩是新到人员,必须清盘出库房的最新数据,盘点的数量必须所有人员签字认可,之后就三十天盘点一次,如果盘点的数量给进出货的数量有误差,就由所有人员赔偿,如果是有新人,前辈们是不会认账的,所以你一定不能拖大家后腿。你明白了吗?”
李玉珍微微点了一下头回应:“嗯;明白了。”她心里面在想:我的工资才一十八块钱,前辈们的工资比我多了差不多一半,为什么要我一个人赔偿呢,这明摆着就是欺负新人嘛。
……
在四位前辈姐姐的热情指导下,李玉珍抱着账本一边看账本上的名称,一边确定货架上的实物,伍经理跟在她背后,一直看着她第一次盘点的结果,是不是的也给他指点一下。
中午饭点了;伍经理说道:“大家先吃饭吧,迅速吃完继续盘点,争取今天完成。”
伍经理一边吃饭一边说道:“李玉珍还可以呢,给她说一次她就明白了。”
李玉珍红着脸礼貌的向大家解释道:“谢谢大家的指导,其实我是非常害怕出错的,好在伍经理一直在给我指点,今天是辛苦伍经理了。”
中午饭后;李玉珍继续认认真真的做着她上午做过的工作,伍经理也一直跟在她的背后,有时李玉珍也主动回头请教伍经理。
……
下班点都过去了,盘点才结束,李玉珍松了一口气,拿着笔签字认可了最新数据,并且签下了试用期的合同书。
那个年代的运输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后,是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
李玉珍看好这次机会,争取在这家公司大展宏图。
运输公司的员工基本上都知道李玉珍正式在这个工作岗位时,大家都以一种异样的目光看她。
甚至有些人挖苦、讽刺:“大学生在我们公司来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这个岗位不是一个人是干不下来的,不要以为这个岗位安逸。”
“那么多种规格、型号,好多人上去几天就跑了,我们又看这个大学生能干几天嘛。”
……为了站稳脚跟,李玉珍努力学习,因为她听说好多人进到汽车配件库房,都需要一年半载的见习工作时间,否则是没有办法熟练开展工作的。
因为库房紧缺对口人才,所以公司的领导们和库房的主要人员都抱着让她试试看的原则,看她在一年半载中得出结论,是否留用。
……
她在众多人的“激励”下,一个星期就熟练掌握并顺利开展工作了。
……
一个星期以后李玉珍参加了公司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会上公司各部门领导认真汇报了各部门工作。
汽车配件部门的经理伍刚汇报完工作,会场上就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大家都觉得太意外了,都没有想到这个李玉珍的记忆力简直没有人能与她相比,她在短短的几天内她就可以不用抱着账本,她都知道每一个产品的存放位置,以及是否需要补货了。
领导们对她是刮目相看:“我们这次没有看错人,这下库房就稳定了。”
员工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呢:“这女子是啥子来头哦?才一个星期,她就这么熟练……”
“啥子来头,不就是一个农村人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是不想在库房干嘛,如果我愿意在库房干,那有她这个农村人的位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