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作品:《七零之富一代

    李玉珍对那些无聊的语言毫不在意,她根本就不把那些人当一回事。她甚至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回击那些人,她很有规矩的举手发言,会场上的员工们哄堂大笑:“哈哈,她在我们这里还是第一个举手发言的人……”


    “李玉珍你想给我们说点什么?你就上台来说吧!”余书记大声喊道。


    李玉珍顾不得什么闲言碎语,大步走上了讲台,首先向领导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向员工们又鞠了一躬。


    会场上瞬间一片肃静,李玉珍清了清嗓子面对所有员工漫不经心的对大家说:“我在这里首先感谢大留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工作岗位。”


    然后又转向领导们:“我更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面对大家认真地说:“其实做什么工作都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的,我也不是神人,我的记忆力超群,这是我的一大优势,可我要是不去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就是记忆力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说到这里她又回头看了一眼领导们:“再说了,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开展工作,是要看这个人是否热衷于这一份工作。”玉珍说到这里,领导们的掌声响起。所有的员工无有一人鼓掌。


    因为这些员工都没有看见过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农村出来的小姑娘在台上把话说得这么流利,而且还彬彬有礼,员工们是被这一举动惊呆了。


    ……最后:“我虽然是一个农村人,可我一定会做好这份工作,因为我需要这份工作,等我在这个岗位上挣到了钱,请大家吃大餐!”李玉珍这一席语言搞得大家无话可说。


    ……


    会议结束,领导们赞不绝口,对人才的重视提到了公司的仪式历程。


    可有些员工却窃窃私语:“啥子人才哦,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呆子、假正经。”


    “也不能这样说,我觉得这个李玉珍说的还是点有道理的。”


    “哎,我们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有文化的人说出来的话都好听得多。”


    “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我们又不当官,说话好听能当饭吃吗?”


    “……”


    牢骚、闲话满天飞,羡慕、嫉妒、恨统统汇集在了一起。


    伍刚作为汽车配件部门的经理,他希望招聘的就是一个,能让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喽喽,谁知这个农村姑娘却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看来他好像要对李玉珍失望了。


    其实公司好多人都希望拥有库管的这个岗位,可库管的工资一个月就二三十块钱,对于那些正式工来说,他们可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迟到、早退对那些正式工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每天能到岗报到已经是对得起那个岗位和工资了。


    说到工资,李玉珍在茶场采茶多劳多得,她一个月能挣一百多到两百多块钱,可汽车配件库房给她定了半年的试用期,试用期间工资一十八块钱一个月,她刚听说这个工资标准的时候,她也有不想干的念头,可她回头一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工资再少也要干。


    面对一群不求上进的正式工人,主管部门也是无计可施,公司只有公开招聘,希望能起到改革开放的作用,就这样轻轻松松的给了李玉珍一个可乘之机,她抓住机会就绝不放手,不管给她多少工资都可以,只要不让她从她的包包里面拿钱出来,那就是万事大吉。


    ……


    所以她在第一次盘点中就摸索到了一个规律,因为账本与货架上的实物是有序排列的,并且和汽车的安装顺序也是同步的,只要抱着账本顺货架走一圈,就型号、名称、规格等……所有都就全部对上号了。


    就这么简单的工作,李玉珍不用吹灰之力就顺利进入角色,并且做到了一个顶三个的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伍经理不进货是基本上不到库房的时间多,这一个月她基本上是天天到库房,李玉珍不提出休息,他也不休息,大家都觉得他很奇怪。


    ……


    一个月了,李玉珍参加库房的第二次盘点,经过一天的认真清盘,数字准确无误。


    她总结出了一个问题:“各位师傅,我冒昧的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数字这么准确吗?”


    师傅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我们的工作是尽职尽责的嘛。”


    李玉珍回头单独问部门经理:“伍经理,你说呢?”


    伍经理很不自然的丢给她一个冷笑,好像在说:你算老几哦,这些在库房工作几年的正式工人都不敢给我提问,你才来几天哦你就可以在我面前指指点点了。你以为我是真的抬举你吗?


    李玉珍提的问题在伍经理的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她心里面很不是滋味,想重新找一个话题。


    突然有一个同事吴立萍很不满意的说道:“一个月才发好多的货出去嘛,数字不准确才怪。”


    这句话正是李玉珍想说的,她借力使力悄悄的问大家:“师傅姐姐说得非常正确,我想问大家对工资的看法。”


    几个前辈同事异口同声的说:“磨洋工呗,管他工资多少。”


    这时伍经理命令道:“你们赶紧收拾,打扫卫生下班,我先走一步。”


    伍经理走了,玉珍赶紧叫大家凑在一起悄悄的问道:“你们想不想多挣钱?”


    大家回答:“谁不想挣钱呢,领导出差有出场费,游山玩水公司照样报销,年终还有年终奖,我们就那干巴巴的几十块钱,有时候盘点缺损还要赔偿。你说有啥子意思嘛。”


    玉珍听到了大家的心声,给大家点头示意道:“好的,我明白了,今天还是下班吧。我相信有机会让我们挣钱的。”


    几个同事前辈惊讶的问道;“玉珍,你有办法吗?”


    李玉珍认真的告诉大家:“我们下班吧,现在还没有办法,我相信一定会找到办法的。”


    ……


    李玉珍上、下班都要徒步差不多一个小时,有时候她也会搭她认识的顺风车。


    这一天她下班出门就一直低着头走路,就连顺风车在她的身边停下她都没有看见,直到师傅喊她:“玉珍,你今天走路回去吗?”


    她才恍然大悟:“哦,师傅带我一段。”


    在短短一个月的功夫,李玉珍的身边就多了几个信任她的前辈同事,可伍经理却因为她的工作能力太强,人际关系也很好,也慢慢开始嫉妒她了。


    库房的前辈同事们因为李玉珍的出现,显得她们特别的无能,开始的时候,她们处处给她设置障碍,打击她、压制她。


    一个月以后,前辈们因为李玉珍的存在,让她们看到了青春的活力,认识到了岗位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的与她交流起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


    唯独伍经理却离大家越来越远,开始对李玉珍进行攻击。


    伍经理这个堂堂男子汉,却和那些不求上进的人在背后对李玉珍说三道四、乱嚼舌根,李玉珍知道后开始是怒火万丈,好想给他理论一番。


    关键时刻,几个前辈同事姐姐给她送去了信任:“玉珍你不要理求他,他是看见了你的能力比他强,他担心你会替代了他的位置。”


    “如果你能有办法带我们一起挣钱,我们几个挺你。”


    “我们这些年跟着她在这库房里面上班,都觉得在坐牢一样,天天都是看他的脸色过日子。”


    “我们就是看在有一份工作的份上,但凡我有一点办法我都调走了。”


    ……


    大家的牢骚还是不少的,就是没有地方发出来,只有在李玉珍的面前诉诉苦而已。


    李玉珍顿时找到了方向,对于那些不求上进甚至嫉妒她的人,她一概不去理会,因为她明白了公司为什么要公开招聘的意义了。


    李玉珍默默无闻的认真工作,尽量避免与伍经理的正面交锋,努力争取在伍经理的面前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工作氛围。


    “玉珍你在我们这里上班两个月了,我的一件毛线衣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要是没有你,我说不定第二件都完成了。”吴素琼取笑的说道。


    李玉珍非常委屈:“对不起了小吴姐姐,我是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希望你能理解我。”


    小吴姐姐急忙解释:“玉珍你不要误会,我是说给你在一起上班,我就只想到工作,其他的事情我都想不起了。你没有来的时候,我就只想到织毛衣,一点都不想工作”


    ……


    又是一个月的库房盘点时间到了,前辈同事们默默的和李玉珍一起认真地清盘着库存,伍经理就像监工一样,把大家盯得死死的,生怕出现一丝丝差错。


    突然伍经理说出一句大家意想不到的话:“这次要是有误差,你们就全部都滚蛋。”


    大家吓出一身冷汗,没有一个人敢在伍经理的面前吭一声。


    ……


    盘点结束,数量准确无误,当月销售报表显示营业额成倍增长,可成本报表仍然显示亏损。


    这说明这个库房的伍经理就是一个喜欢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人……


    李玉珍通过两个月的工作时间,库房不仅仅氛围活跃,她的前辈同事姐姐们的工作热情也不断高涨,在伍经理的面前也没有了以前那么唯唯诺诺,所以全部人员必然就成了伍经理的眼中钉。


    两个月经历了三次盘点,李玉珍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负责人是只负责进货的,其他一概不负责的……


    营业员只负责织毛衣,绣鞋垫,发货窗口吆喝“领材料”,营业员也听而无闻。


    李玉珍上班的第二个月,库房的发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无疑是给伍经理一记响亮的耳光,伍经理又怎能善罢甘休呢?他即要在公司领导面前邀功,也要在公司领导面前恶意诽谤李玉珍,同时也在群众当中挑起是非。


    话说回来,李玉珍的所作所为群众都看在眼里,愿意求上进的人也逐渐给她走得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