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火铳与皇家钱庄 贵妃娘娘入宫一年无所……

作品:《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

    大部分船只都被用来沉河堵口,萧青冥回宫时决定走陆路。长长的禁卫军分做两列在前方开路,军容整肃,皇旗招展。


    马车队离开荆庭城时,两岸数不清的百姓前来相送。


    圣驾离开,带走了水匪和水患,留下了一条堪称奇迹的大堤,和新开设的水师衙门,还有无数重新丈量后的良田。


    这条川流不息的大河上,来往的商船和渔船越来越多,河水两岸,是服劳役的前水匪们一砖一瓦修建港口码头,以及新的水利灌溉设施的身影。


    一架架大型水车逐渐在河岸架设而起,源源不断将奔流的河水引向新开辟的水渠。北岸的水位虽然下降了,但借由这些大型水车,旱季也能得到灌溉。


    来自宁州和京州的商人纷至沓来,率先在这片商业并不发达的□□上开疆拓土,府衙几乎每天都有新开设的工厂前往登记造册。


    荆州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百姓们的口耳相传,顺着漫长的河流不断向隔壁的州府传颂。


    双胞胎兄妹的戏班子编排了一出又一出的戏,连带着之前曾引起轰动的《斩铁记》和《丝衣记》,轮番在荆州演出,慕名而来的看客把戏楼塞得满满当当,日日爆满。


    那些新开设的书局也不甘人后,印刷了各种版本的话本子,供茶楼酒肆的说书人戏说。


    其中圣上在宁州当众显露身份,大败海寇,怒斩贪官狗头,以及上元夜与出身平民的贵妃娘娘邂逅,“美女”救英雄的故事,则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最爱听的段子,津津乐道,百听不厌。


    就连上下游的蜀州和淮州百姓,都听闻了皇帝在荆州令河流改道,亲自主持分田的消息,随着京州宁州等地的传言越来越多,萧青冥在传言里的形象也变得越发夸张起来。


    “听说了吗?当今圣上亲自驾临荆州,他一现身,口中敕令,天上的天兵天将一齐下凡,捉拿盘踞在长宁河里一条大蟒,终于叫泛滥的大河平息,那排场,那气势,果真是紫薇大帝转身!”


    “我听到的怎么是陛下金口玉言,敕封河神为掌水神官,继而降下大雨,缓解了旱情呢?”


    “我有个舅舅在荆庭城的衙门办差,你们都是胡说八道,哪有什么河神?圣上派遣的水师,把荆湖水匪杀得人头滚滚,将他们统统投入河里填河,把下游的河水都染红了!”


    “你们说的都不对,压根没有这些事,但我有个表兄确实分到了好几亩田……”


    ※※※


    蜀州,蜀王府。


    “什么?当真有这种事?!”蜀王皱起眉头,满脸的不可置信。


    王府总管点点头,将几份密报呈上:“回禀王爷,此事千真万确,咱们派去的探子,在荆州亲眼目睹了全程,现在大河改道,又新修了堤坝,当地还重新分了田。”


    “那些荆州地方官因为办事不利,被撸下台好几个,还有那些受损的大户士绅,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当地百姓把河神庙都拆了,恨不得给龙椅上那位立长生碑呢。”


    蜀王捏着那份密报,眉头越蹙越紧,仍是将信将疑。


    几个月前,荆州传来消息,说朝廷张贴出皇榜,要拦河修堤,令大河改道,借此平息水患,还向各州府发行什么水利国债,承诺一年后连本带利还钱。


    彼时,蜀王只当是个茶余饭后的笑料,笑过一阵就抛诸脑后,那份国债他理都没搭理,只当是朝廷敛财收税的借口。


    谁知道,龙椅上那位这次居然是动真格的,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也不知施展了什么妖法,竟然硬生生给做到了!


    天底下哪有如此荒谬的事?


    传言里什么紫薇大帝转身,什么天兵天将,敕封河神,都是狗屁,只有那些大字不识的愚民才会相信这种骗人的鬼话。


    但是现在……


    蜀王将那份捏得皱巴巴的密报,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原来笑话竟是他自己。


    总管瞅着蜀王逐渐黑沉的脸色,犹豫道:“王爷,现在龙椅上那位的声望日益隆重,如今就连咱们蜀州,都有不少百姓听信了传言,甚至还有偷偷跑去荆州的。”


    “再这样下去,搞不好就连那些支持我们蜀王府的将士,都会开始动摇的。那咱们的大计,岂不是……”


    蜀王瞥他一眼,冷冷道:“本王岂能不知?”


    他重重吐出一口浊气,两年前,皇宫里那人明明还是个乳臭未乾,一天到晚只知道奢靡享乐,既不上朝也不理朝政无能昏君罢了。


    这才过去多久,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人人交口称赞的贤明君主了?


    在京州,解燕然大军之围,迫使燕然太子退兵,宫里的太后都被皇帝送去当了尼姑。在雍州,有支持他的镇国公黎昌和他麾下数万雍州边防军。


    在宁州,先灭海寇后杀刺史,大朝贺上恐吓周边小国,甚至连渤海国都被一场荒诞的“演习”打得哭爹喊娘。


    现在有把荆州水匪扫除一空,连长宁河都改道了,荆州上下治得服服帖帖。


    这一封封的密报,看得蜀王越发心惊。


    若非淮州还有几大世家和他们蜀王府联络频频,相互引为奥援,尚且没有彻底倒向皇帝,否则的话,他这个蜀王也别做了,还想什么大计?干脆抹脖子自尽算了!


    总管忧虑道:“前两年,兵祸连年,民不聊生,王爷若是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起事,天下必定云集响,可现在……”


    “应属下担心,继续这样下去,朝廷的声望越来越重,到时候王爷再想改天换地,就名不正言不顺,难上加难啊。”


    蜀王脸色变幻一阵,重重哼了一声,眯了眯眼,道:“现在就下定论,未免为时过早!”


    “本王承认,萧青冥那小子,过去在本王轻视了他。但从现在起,本王绝不会再轻敌。”


    “他虽厉害,可反对他的人也不是没有,正相反,他越是要改革,越要把权柄都收拢在自己手里,反对他的人就会越多。”


    蜀王将几封写好的信盖上私印封好口递过去:“把这些都发出去。”


    他冷笑一声:“他给自己竖立了多少敌人,我们蜀王府就有多少朋友。”


    “有一点你说对了。有些事情,确实不能继续拖延下去,凭白给了他积蓄力量的机会,是本王的失策。”


    ※※※


    淮州,陈家。


    陈家祖宅大堂内,挂着一张黑底烫金的大牌匾“康福永享”。


    陈家数代前第一任入宫为妃的女儿,深得当时的皇帝喜爱,终于飞上枝头变凤凰,被立为皇后,后来又成了太后,她的儿子继任为帝,为了博母亲欢心,亲自为外祖陈家题了此匾,一直被供奉至今。


    陈家家主站在堂中看着这牌匾,眉宇一缕忧色,只觉自家要不了多久,就无法再“永享康福”了。


    其他几个世家家主都坐在堂中,有小厮进来奉茶,刚沏好的碧螺春,却没有一个人有闲心去品尝。


    “没想到,这么大的工程,朝廷竟然说做就做到了,现在倒好,我们家最近有不少佃农,都在私底下传说什么圣上马上要来淮州,给他们这些泥腿子分田,简直岂有此理!”


    “当我们这些世家都是死人吗?”


    钱家家主摇头道:“你瞧瞧荆州那几些士绅大户,他们也不是没有反抗,下场如何呢?”


    “皇宫里那位,如今权势兵马都在手,还得民心,威势之盛,越来越难以抗衡。依我看,那位要对淮州下手,只怕是迟早的事。”


    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陈家家主头疼地按了按额角:“大家别慌,别忘了,这次朝廷能够把拦河改道这件大事做成,花了那么多钱,还不是因为从咱们这些大户手里筹集到了足够的国债。”


    “等到明年,朝廷若是不能按时还债,理亏和声誉受损的就是朝廷,还有什么脸面对我们下手?”


    众人迟疑地看着他。


    陈家家主镇定道:“现在朝廷搞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工程,又是治水,又是在各地新修什么普惠学堂,还要求女娃都送去上学,简直荒唐。”


    “听说明年还要继续扩军,哪里都需要花钱,我就不信,这么大的窟窿,一年不到的时间门如何连本带利还上?”


    “咱们淮州向来是朝廷粮税大头,只要朝廷还需要我们支撑国库,我们就有了跟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


    他越说越笃定:“到时候,大不了像往年那样多拿点钱打点朝中官员,谅朝廷也不会拿我们如何!”


    ※※※


    萧青冥自夏汛从荆州回宫后,就安安分分呆在皇宫里,没有再四处乱跑。


    一直为他支撑着朝廷运转的瑾亲王,虽然没有多说一句责备的话,但看着皇叔疲惫的面容,和眼角隐隐浮现的眼纹,萧青冥那时有时无的良心,还是艰难地跳动了一下。


    春去秋来,转眼又是一年。


    有了前期田亩政策和商贸发展的财富积累,国库比起萧青冥刚穿越回来一穷二白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几乎每个季度都有结余。


    但萧青冥这个败家子,一旦有一点结余就会马上投到新项目里去。


    各地的学堂、新开设的各种工坊、造船业和商贸,还有皇家技术学院和军备厂的成果研发,更是需要不间门断的长期投入。


    萧青冥和一众文武官员走在郊外新建的军需研发厂里,这一带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四处都有重兵把守,规模比原来的老军备厂扩大了两倍不止。


    研发厂的负责人是从皇家技术学院毕业后,又从军的“高学历”校尉官。


    他一面为皇帝引路,一面颇为自豪地介绍着研发厂新鲜出炉的新武器:


    “陛下,您看看这个。”


    萧青冥接过他递来的一支“火铳”。


    铳管由精铁打造,手柄则是木质,入手分量不轻,长度相当长,杵在地上几乎有半人高。


    铳身的圆管是由萧青冥从系统里抽到的水力车床钻出来的,比依靠人工钻管,快了数倍不止,质量还均匀,不会因为人手的误差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上面还有一节可以拆卸的刺刀,平时可以当做剑别在腰间门,用时装在枪管上,火铳立马变长枪。


    萧青冥仔细看了看那“刺刀”,暗暗咂舌不已,这哪里是“刀”,分明就是军用□□,被这玩意捅一下,飚出来的血跟管涌没区别,根本堵不住。


    不过真正的杀伤力,还要看火铳。


    “陛下,请看。”研发厂管事指了指对面的靶场。


    那里立着一座浑身甲胄,全副武装的木头人,一个士兵站在五十米开外,手持火铳,对准目标射击。


    其他文臣们站在萧青冥身后面面相觑,完全搞不明白,这玩意既不是弓箭,也不是劲弩,如何能在这么远的距离攻击,更何况对面的假想敌还套着完备的铠甲。


    但听“砰”的一声,那名士兵因后坐力半边身子往后仰了仰,退后一步才站稳,然而他正前方的铠甲木人,胸口的甲胄已经破了一个凹陷下去的小洞。


    文臣们吃惊不已:“怎么回事?有什么东西射过去了吗?”


    “根本看不清啊!”


    管事命人将木人抬过来,众人仔细一看,这才发现破开的洞里,有一枚小小的铅丸,打穿了甲胄,深深嵌在厚实的木头里。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打穿铁甲后还能“入木三分”,这要是凡胎肉身,如何经得起这一下?


    跟在后面围观的凌涛和张束止等武将,震惊后是显而易见的兴奋。


    “乖乖,有了这玩意,咱们还用得着怕燕然军吗?”


    不料,一旁的秋朗却泼了一盆冷水:“若是对上列阵的步兵,此火铳固然占绝对的优势,但燕然真正的精锐都是骑术上佳的骑兵。”


    “从它举枪到瞄准,最后发射,这么长的时间门,燕然骑兵有了防备,完全可以避开,除非我军将士们也能在马上做到骑马瞄准。”


    这两年萧青冥一直在不断扩充皇家禁卫军规模,正式编制已经从原本的三万逐渐扩充到八万,再加上御营两万骑兵,已有十万精兵,养这十万兵可谓花钱如流水。


    众武将的目光一致看向统管御营骑兵的叶丛,后者皱眉沉思片刻,摇摇头:“很难。”


    萧青冥含蓄地笑了笑,热武器刚出来的时候确实缺点一大堆,甚至没有冷兵器好用,但他看中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这种火铳,现在产量如何?何时能大规模装备?”


    管事叹口气道:“回陛下,这种火铳很难打造,质量稍微有一点瑕疵都有可能危及士兵,目前一共只生产出来十支试用,要攻破技术瓶颈,大规模生产,恐怕,至少也是一两年后的事了……”


    一两年后啊……


    萧青冥皱了皱眉,现在已经是他穿越回来的第三年,这三年他日日如履薄冰,不敢有片刻懈怠,不断为自己积蓄力量,增添筹码。


    近段时间门以来,各方势力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平衡发展期,表面上减少摩擦,各自相安无事,实际上却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平静。


    除了看过游戏历史记录的萧青冥,没有人知道,在原本的时间门线上,北方的燕然大军会在两年后再次挥师南下,一举攻破南迁后的南方行宫,彻底断送大启的国运,从此改朝换代。


    蜀州的蜀王府面对强大的燕然根本无从抵抗,最后直接乞降,反而被燕然王册封为平南王,继续安享富贵。


    唯独他萧氏王族被彻底抹杀,并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一个亡国昏君的恶名。


    如今他穿越而来,蝴蝶翅膀不断扇动,他从游戏历史记录里预知的事,也变得不再准确。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燕然王苏里青格尔绝对不会放弃南侵,他跟他一样,都在暗中积蓄力量,只等着最后以倾国之力雷霆出击,一决雌雄。


    这个时间门还会是两年后吗?亦或者,就在明年,甚至今年,谁也说不准。


    萧青冥心中隐隐腾起一阵紧迫感,必须要赶在苏里青格尔举兵南下前,尽快把淮州和蜀州解决掉才行……


    ※※※


    淮州。


    时已开春,江水回暖,柳条抽枝。


    最近淮州世家大户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虽说朝廷尚没有清田的风声传出,但朝廷最近大张旗鼓在各大州府新设了中央皇家钱庄。


    要求所有私人开设的钱庄,必须先在皇家钱庄登记造册,并上交大量“准备金”,才允许经营,否则就会被皇家钱庄驻派的“纠察队”上门取缔。


    就连借贷的利率也被狠狠压低了五六成。


    钱家家主愁眉不展:“我们家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钱庄,现在自从朝廷开了钱庄,除了它管不到的地方,谁还愿意来我们家钱庄借高利贷?”


    陈家家主皱着眉头,手里捏着一张颇有韧性的方形纸条,举起来仔细看了看,摸了摸上门凹凸不平的防伪痕迹,越看越诧异:“这是什么?”


    “你们不是说去年的水利国债,朝廷要还钱了吗?怎么就从皇家钱庄领了这几张纸?”


    钱家家主黑着脸,没好气道:“还了,就还了纸钞!一张面额一百两,足足一百多张呢。”


    陈家主不惊反喜:“昏政啊!龙椅上那位绝对是昏头了!竟然敢滥发纸钞!”


    “他难道不知道,前朝末期就是朝廷为了敛财,肆意滥发纸钞充当军饷,最后军队拿着纸钞买不到粮,哗变亡国了吗?”


    钱家和其他几个家主相互看了看,皆露出苦笑之色:“问题就在于,它真的能换到粮食啊。”


    “不光能换粮,只要是京州宁州出产的商品,什么都能买,甚至还能用它来交粮税。”


    钱家主顿了顿,无奈道:“听说,就连将来进入皇家技术学院念书的学费,还有科举的报考费用,都只收纸钞,不收银两了。”


    陈家主一张老脸顿时僵住。


    “这样下去不行啊,陈老,如今咱们在朝中说得上话的大臣越来越少,连打探朝廷消息都变得日渐困难,你得出个主意,想想办法。”


    陈家主嘴角抽搐一下,各家子弟都不争气,皇帝也渐渐不再信任他们这些世家子弟,他能有什么办法?


    须臾,他忽然心头一动,缓缓道:“说起来,听说陛下那位贵妃娘娘入宫也有一年了,至今无所出,我们淮州世家世代与皇室联姻,理应为陛下分忧才是。”


    众人眼前一亮,对啊,陛下登基这么多年了,至今无后嗣,后位至今还悬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