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第十五章 陈泰的答卷
作品:《玛丽苏和金手指和三国》 山里生了不少白果树, 据说并非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物种。
这东西大概是入山修行的道士带过来的,多半还是个吴郡的道士,以为自己寿数长久, 栽下一路白果种子, 亦能耐心等上几十年, 看它破土而出,抽苗展叶, 最后开花结果。
这么想也不算错, 比王屋山上的道人数量更多的可能就是他们得道成仙的传说, 大部分是飘飘渺渺白日升仙,少部分失败了的, 至少也是“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岁,今犹在山中”, 因而几十年岁月是没什么等不住的。
但,世上真有神仙吗?
姜维对这件事不是很确定,他只能确定自己不是神仙, 因为他在这一处小山峰上等了十几个时辰, 就感觉用掉了自己全部的耐心。
箕关的“陈”字旌旗迎风而展,关隘上隐隐而见巡逻的魏兵,看起来都比他有耐心。
这条计谋有什么纰漏吗?
姜维的心中偶尔会划过这样的念头, 但他很快将这念头打消掉了。
他同恩师一起订下这条破关之计,必不会为陈泰所察。
你注视着纸上的这道题目,离开长安前被你放在半位面里,刚刚拿出来吃下去的点心在你的肚子里正缓慢地开始消化,那里面不仅有鸡蛋、牛奶、面粉、精制糖、蜂蜜、果仁,还有一些水果蜜饯。
……咳, 你的思维发散了一下,又被你拉了回来。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陈泰,你首先要思考这支蜀军的目标。
阳城广积粮草,取之的确合情合理,但翻山越岭,轻装迂回,不能带攻城兵器,也不能带足够粮草辎……
……………………这不成了魏延的子午谷计划了吗?
你抬起头看向丞相,“我知道谁是主帅吗?”
丞相羽扇轻挥,微笑着摇了摇头。
行呗,你是陈泰,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继续思考。
即使是魏延那个十分疯批的子午谷计划,它毕竟也有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目标,也就是长安。
而眼下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打下阳城,蜀军能获得什么呢?
阳城虽有粮草,但洛阳此时兵强马壮,并不需要上党郡来给它输血。
除非蒲坂蜀军意欲北上攻打并州,这支翻山越岭的蜀军作为偏军奇兵来用,那确实就还好。
……但你仍然觉得这个理由也不够合理。
如果你此时带领魏军出关,这千余蜀军必定四散奔逃,伤亡惨重。
陈泰与你几乎同龄,初出茅庐,在武将之中并无军功可足称道,堪称黄口小儿。
若能阻击这些意欲偷袭箕关的蜀军,将会是一场能令他在军之中扬名吐气的胜利。
……但对于蜀军而言,这样的风险只为拿一个阳城,值得吗?
自从渭北一战,攻破潼关后,蜀军士气日涨,并不需要这种破釜沉舟的胜利。
比起阳城,箕关似乎更有价值一些。
你按照陆逊教你的那些,山地作战的思路一寸寸去斟酌地图,一个想法跳出了你的脑子。
【会不会有蜀兵埋伏在侧,等待出关的魏军呢?】
天色昏暗,也该开饭了。
姜维同其余兵士吃的没什么不同,腰间的皮袋里装满了炒好的粟米,里面加了些盐巴,抓一把塞在嘴里,若是觉得难以下咽,就喝一口带来的水。
他们已经吃了两天的冷饭,喝了两天的冷水,好在营中军医事先为他们调配了各种防腹泻的药丸,倒还能撑得住。
不能生火的缘故也很简单,这千伏兵藏在箕关十里外的山坳里,小心翼翼,不能有半点松懈。
他抬头看了看天,晚霞千里。
金乌渐落,寒潭中的水汽裹着凉气慢慢弥漫上来。
姜维紧了紧身上的衣衫,士兵们也各自翻出了预先备好的毡毯。
春夜寒凉,何况露宿。
箕关依旧一片沉静,不见半分动静。
蜀兵欲取箕关,该将伏兵设在哪里?
箕关东南处十里有一慎郎潭,为数座小山峰所围,位置正好。
你全神贯注的调出一个预言法术,搜集了一下周围信息——这座水潭据传是前汉时得道真仙兰公斩孽龙之处,寒气逼人,鸟兽无踪,山民敬畏,除却祭祀山神之日外,寻常从不涉足于此。
感知了一下海拔高度,再比较一下距离,你觉得这里刚刚好。
那么,你要按兵不动,等蜀军自己离开吗?
不,你对仕途没什么兴趣,但陈泰不同,这处山坳中至少能埋伏数千人,若能全歼,必为大功一件。
尤其是在魏国节节败退的此时,这桩战功会带来比陈泰想象中还要更加甜美的犒赏。
所以冒险也是值得的。
【你要如何才能全歼埋伏在慎郎潭的蜀军呢?】
寒夜凄清。
蒋琬虽竭尽所能调度粮草,令军中将士得以足衣足食,但冰冻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蜀兵到得夜间,仍然是什么都看不清的。
即使明月初升,能在不点火把的前提下担任斥候者,亦不过百里挑一。
在这样的前提下,姜维更不敢放心踏实的睡觉。
兵卒们为他找到一处避风的山洞,又以药粉驱了毒虫,但里面仍然潮湿寒凉,他每睡一会儿,总要起来走走。
这是他在王屋山中度过的第夜,也令他内心有些瞧不起与他几乎同龄的陈泰——准确说来,陈泰比他还年长了两岁,但仍然被他在心中蔑称为“黄口小儿”。
在山中缓慢前行,以作诱饵的五百士卒断断续续,已经走尽了。
那数百蜀兵衣衫褴褛,面目疲惫,明明便是不计一切的弄险莽夫所为。
他将战功捧于那人面前,竟也不敢出关来取吗?
——黄口小儿!
箕关并非潼关那般“泥丸可塞”的雄关绝境,即使是潼关,也可以绕蒲坂而行,箕关更是如此。
只要不怕山险重重,又能抛弃辎重,以险峻而言,王屋山远非秦岭可比。
也就是说,若你是陈泰,关前出兵或为蜀军所察,那你大可自关后出兵,绕行数十里,悄然而至慎郎潭。
……制订这样的一个战斗计划真累。
你转过头去看了看用过晡食的丞相,他正享受这一点难得的休息时间,以手支额,闭目养神,给了你一个侧脸。
天色暗了,帐内点起了灯火。
灯火下望去,先生的侧脸线条依旧十分清秀,再衬着那身深深浅浅的蓝紫鹤氅,好似一幅画,静得让你一时出了神。
……但他很快醒了过来,转头看向你。
“阿迟可写完了?”
“……还没,”你说,“我在想我要点什么奖赏比较好。”
他捻捻胡须,眼睛一弯,冲你微微一笑。
尽管绝大部分时间里,丞相都是温和而严肃的。
但他看向你时,目光里不觉会带上一丝关心,这就很容易让你继续出神,比如说灯下看丞相……
……不行,思路再跑一跑,这题你就做不下去了。
你现在该想想谁?
……………………你深吸了一口气,陆逊那张端肃冷厉的路人脸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
以及平炉坡那一场刻骨铭心的惨败。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当初带出成都的万人,在平炉坡足足折了一万有余。
因此这话一点都不错,因你的失败而死的蜀兵,因你的胜利而死的敌兵,加在一起何止万余。
那些再也无法归家的灵魂层层叠叠,刻进了你的脑海之中。
你在丞相这里学不进统兵作战,是因为上一次你学这东西的处境,实在太过惨烈,令你永生不忘。
……那么,若你是陈泰,你当如何才能安静高效地吃掉这支蜀军?
首先,你要选一条好路线。
远处传来两声鸮鸟泣声。
万物俱寂时,也只有只鸮鸟与他为伴,还不曾入眠。
夜雾渐起,月色黯淡。
姜维在熟睡的士兵之间四处走了走,忽而看到潭边生了一株十分高大的白果树。
这一株大概已有百岁,六七丈高,枝叶繁茂。
尽管亦生于世家,但幼年时淘气的本事也还没忘光。
他紧了紧腰带与束袖,小心翼翼地开始爬起了那棵白果树。
你对着地图,选出了这样一条路线。
走起来十分麻烦,需要夜行十几里山路。
好在这段山路位于慎郎潭背面,为山所隔,应当难以发现。
在走完这一段曲折绕行的嶙峋山路后,你当在寅时之前来到孽龙岩之下。
接着,你的士兵应当熄灭火把,凝神静气,等待时机。
这是陆逊连年与山越作战的心得,他也如此教给了你。
——当你在群山之中作战,每一个季节、每一种天气,每一段时辰、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其中有些细微之处亦能左右战局。
“先生,”你抖了抖纸,递给了丞相,“我写完了。”
他微微侧了头看你,口角噙笑,“难得阿迟能如此静下心来。”
“都是先生的奖赏给得高。”你如此说。
他将你写的东西凑近灯下,还未来得及看时,听你如此说,抬头又看你一眼,“阿迟如此有信心能胜了此局?”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严肃,你想了一下才回答他。
“于山中作战事上,我也只从陆伯言处学了些皮毛,未必能胜。”
先生挑了挑眉,开始看起你的作战计划。
……略带分调笑的神情从丞相的脸上消失了,他越看越严肃,越看眉头越紧皱起来。
…………怎么回事?你这答案查重率不合格了?学术不端了?犯啥低级错误了?丞相怎么这个表情?
………………你就随便写个答卷而已,他不至于这种表情吧?!你觉得马谡闯祸时他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了吧?!
……………………正在你惴惴不安的左右打量他脸上到底是懊悔痛心,还是单纯你想多了他就只是吃了你做的鱼汤闹肚子时,丞相忽然起身高呼了一声卫士!
妈耶!就算你这答卷写得有问题,他也不至于喊卫士给你架出帐吧你可是他亲老——
“唤传令兵来,”丞相手里抓着你那份答卷,在帅案后来回疾走了几步,平复一下情绪之后才道,“急令姜维撤军!”
山中起了雾,这也十分平常。
山坳中因有寒潭,附近十分潮湿,太阳升起前总有山雾笼罩,模模糊糊,令人看不清远处景象。
姜维攀在树上,比起地面的浓雾而言,相对稀薄些,空气也相对干燥清新一些。
当然,这幅模样也不能被下面的兵卒们看了去,否则他这当主将的威严就要……
他漫不经心的倚在树杈上,向远观望时,在雾气间突然看到了远处树叶一点两点的颤动。
山中虽冷,却无风。
否则也不会起雾。
那,树叶颤动是因走兽吗?
姜维的瞳孔突然剧烈收缩——那不是走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