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直播:大明土鸡瓦狗
作品:《开局给朱棣直播‘大明战神’》 东宫,太子也召集了解缙、杨士奇等人商议政策。
“各位有何发现?”朱高炽合上卷宗问。
解缙摇头合上手中卷宗,他并没有丝毫发现。
到是坐在众人最后的杨士奇出声道:“臣这里的卷宗上有一点发现。”
“哦”,朱高炽看过来:“说来听听。”
解缙皱眉不悦地看了眼杨士奇,怎么就他运气好找到了些端倪。
杨士奇便是后世正统年间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的内阁大臣之一。
可惜如今的他还不是以后那大名鼎鼎的三杨内阁首辅,虽已进入内阁,但资历背景都比不上解缙和其他二杨。
杨士奇指着卷宗发现的一则记载念道:“洪武四年,乙亥,大都督府奏内外卫所武臣不能约束军士,致逃亡者众。”
与汉王朱高煦不同,太子朱高炽则要细腻许多。
他得到朱棣的任务后首先研究的却是为何卫所制会不行了,问题出在哪里?想要以此基础再来查漏补缺,补足卫所制缺陷。
“洪武四年为何会有卫所士兵逃亡?”朱高炽皱眉。
“这一点臣倒是知道一些。”杨士奇说道,他出生贫苦早年的经历颇为坎坷,所以深知民间疾苦的他对百姓民生极为关注。
“早期太/祖皇帝给士兵派发的是月粮,每月初发放粮食和月盐,不定期还会发放冬装、布匹和棉花等生活必须品,一旦出征还会赏赐衣、袄、靴、帽等物,其家人还可继续领月粮。”
“这和朝廷供养的募兵制有何区别?”解缙说。
杨士奇并没有否认解缙的说法,接着道:
“后来军屯彻底实行后,士兵就只能自给自足,棉衣等物只有守城旗军才能得到,其屯田士兵一概没有,臣想大概是士兵不再受朝廷供养,待遇有所下降才造成当初一些士兵无法适应逃亡。”
朱高炽点头:“这点本宫能理解。”
人性如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但军屯已经推行三十多年了,按理说卫所士兵已经适应……”朱高炽喃喃道:“难道是以后卫所士兵待遇会再次大幅度降低?”
杨士奇斟酌了一番道:“这个可能不是没有。”
朱高炽:“杨先生但说无妨。”
“如今在皇上的治理下我朝政治清明,无论是底层百姓还是底层军士生活都还可以,但有人的地方就有个三六九等,不是你吃我就是我吃他,上级盘剥下级,下级盘剥百姓。
这样的事情时时发生,屡禁不止,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政治清明时底层百姓和军士尚且过得去,但到了王朝中后期贪污腐败盛行,这种对底层民众的剥削会更加严重导致很多人活不下去。”
顿了一下杨士奇说:“臣想社会风气如此,那军队自然也避免不了,到后来底层士兵被压榨的活不下去发生逃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太子朱高炽脸色慎重起来。
“杨先生所言甚是。”
解缙说: “杨大人所言成真的话,士兵大量逃亡肯定会造成卫所兵员不足战斗力将大幅度下降,皇上所说卫所腐败之因也就找到了。”
解缙朝朱高炽行了一礼继续说:“太子殿下,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朝廷必须要加强对卫所的监管,只要能遏制这般事情发生,卫所之祸解矣。”
闻此,朱高炽确实蹙起了眉头。
“非也。”杨士奇摇头否决了解缙的话。
解缙不快,扳起脸问:“那不知杨大人有何高见?”
“解大人所言过于简单,如果仅仅靠加强监管就能解决问题那各朝各代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事情为何屡禁不止?”
解缙哑口无言。
杨士奇继续道:
“加强监管只能止一时之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因为监管是否有力要看治理天下的皇上是否有这个心。
即便当今皇上有心整治卫所之祸,但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呢?谁能保证那个时候的大明之君有当今皇上的励精图治?如果那时继位之君对卫所开始疏忽,卫所的祸端还是会再次发生。”
说着他瞧了一眼解缙:“问题再次回到了源头。”只差说解缙之言不过废话一句。
真应了那句,听君一句话,胜听一席话。
解缙涨红了面皮:“那你有什么办法?”
杨士奇在众人的目光下垂眉思索半天,遗憾摇头:“臣学识有限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解决。”
其他人叹了口气,这问题难啊……
朱高炽善解人意地宽慰了一句:“此事并非我明朝所有,是千百年来无数人都无解的难题,杨先生不必妄自菲薄。”
这一个问题引发出更加深层次的问题,目前暂时无法解决,只能留待以后再来思考。
朱高炽决定从其他方面先看看能不能解决卫所制的问题,所以他问:“各位对募兵制如何看待?”
“募兵制?”其他人陷入沉思。
在东宫苦苦思索之际,朱棣正坐在花园里拿着自己的二儿子呈上来的折子,旁边摆着一壶茶和几盘点心。
淡淡的茶香萦绕在鼻尖只觉心旷神怡,无比的悠闲自在。
马上就要到每晚放西游记的时间了,即使这几天发生了很多大事,也不能耽误朱棣追剧的心情。
“爹,这是我冥思苦想一天一夜写出来的折子。”朱高煦站在朱棣身旁说道:“里面详细写了有关于如何防止卫所腐败导致大明边境战力下降的方法。”
“哦”,朱棣不咸不淡地答应一声,毕竟就他这二儿子的脑子他是不抱什么期望的。
“爹你快看啊”,朱高煦催促。
朱棣心不在焉地翻开折子,脑子里想的却是今天西游记该放到哪儿了?
昨天看到了唐僧在女儿国国王依依惜别的眼泪下离开女儿国,也不知今日又有什么劫难等着师徒四人。
朱棣翻看着折子,先不在意,但一看便是大为惊奇。
“这是你想出来的?”
“那是自然,大部分是儿子自己思索出来的,不过这点子的灵感却是受王宁启发。”
朱棣仔细阅读这封奏折,等到读完内心细细思量一番,余光瞟到朱高煦站在一旁立马吩咐亦失哈:“去,给汉王殿下抬把椅子过来坐下。”
“殿下请坐。”
朱高煦抬起下巴自得地跨坐在椅子上。
“杵着干嘛?喝茶啊,跟你爹我客气干嘛。”
朱棣招呼朱高煦一声,侧身凑向他,脸上带着满意笑脸:“老二你这个法子有点意思,爹没看错你,没有辜负朕的心意,担得起有勇有谋四个字。”
朱高煦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都是爹您教导有方,儿子都是跟您学的。”
“来,你给朕好好讲一讲你的这个思路。”
正在两人父慈子孝间,天空如一块凹陷下去的黑幕又陡然亮了起来。
“西游记来了皇上。”亦失哈提醒一声。
现在朱棣却不急着看剧了,政事更为重要。
……
一处田埂上,身形佝偻皮肤漆黑的老汉正弯腰躬身拔除田里杂草,汗水从额头流到眼睛里,他用脖子上挂的旧布擦了擦,同时嘀咕:
“咱得干快点,马上西游记就来了哩,可不能错过,咱还要看大圣,晚上看完西游记还要给大圣爷爷上柱香保佑村里今年风调雨顺。”
刚嘀咕完,暮色霭霭的田野上奔跑过来个青年:“爹!别拔了,西游记来了,二叔他们桌子都摆好了。”
老汉一听这还了得,赶紧把东西收拾好:“马上就来!”
“那爹你快点,我先回去了。”
说完那青年就迫不及待跑回去了,气得老汉破口大骂:“你个小畜生跑这么快也不帮你老爹拿点东西!”
嘹亮的骂声在田野上传出老远。
如今西游记已经成为大明老百姓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娱乐,为此他们还推迟了晚上睡觉时间,每天就等着那个点看西游记。
许清的身影出现在天际,她对着镜头说道:”今晚直播,西游记先暂停一下明日再看。”
正等在坝子里的村民们大失所望。
“啥?今天不放西游记了?”
“咋今天就不放了呢?我都等一天了。”
村里立马就有小孩哭了: “哇——!我要看西游记,我要看齐天大圣!”
……
大明很多老百姓和小孩子大失所望,他们只想看西游记!
皇宫里,朱棣坐直了身体:“终于来了,不知今天这后世之人又要说些什么?”
他将折子放到朱高煦手里:“这件事稍后再议。亦失哈,去叫两个人过来记载。”
现代,许清看着直播间不断上升的人数满意勾起嘴角,又是挣小钱钱的……呸……又是给大家科普小知识的一天!
“今天我们直播的内容呈接上次土木堡之战,来讲讲大明朝针对北方草原的军事战略,同时来分析一波,为何大明朝会从一个强悍的军事强国变成后来被满清屠戮的土鸡瓦狗。”
朱棣不淡定了。
“被满清屠戮的土鸡瓦狗?”朱棣一字一句咬牙切齿地说道:“一听满清这个名字就不是我汉人的称号,难道以后我大明会被外族入侵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