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土木堡之战
作品:《开局给朱棣直播‘大明战神’》 “八月一日,明军前锋行至大同,发现路上并没有任何瓦剌军队,王振以为瓦剌撤退就让大军追赶。
有将领察觉不对劲,言明此乃瓦剌诱敌深入之策,不可中计,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王振却将人斥责一通,命大军继续追赶。”
“这个时候因为后勤不足,大军开始缺粮,再加上天气不好接连下大雨,路上泥泞不堪行走艰难,士兵们又累又饿。
在大军快要抵达大同时,宦官郭靖跑来说前方惨败,瓦剌大军已经反攻过来。”
“王振和朱祁镇顿时惊慌失措,没有想到瓦剌居然这么猛,至于亲征前的豪言壮语早已忘到一边,恐惧之下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傻逼的决定,撤退。”
“刚至前线,打都不打又往回跑,简直儿戏,有将领反对后撤,但根本没用,皇帝和王振根本不听这些将领的。”
“就这样二十万大军匆匆的来又匆匆的撤退,期间王振建议朱祁镇带大军前往他的家乡蔚州从紫荆关回京。
大军绕路往王振家乡蔚州赶去,大军走了四十多里后又不去了,因为王振怕大军压坏了他家乡的庄稼,命大军从来时的路返回往宣府进发。”
“明史记载‘车驾东还。……初议从紫荆关入。王振,蔚州人也,始欲邀驾幸其第,继而又恐损其乡土禾稼,复转从宣府行。”
“就这样一来一回的折腾,大军疲惫不堪,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太师也先率领的两万骑兵已经追上来。”
“为给大军殿后,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死。
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3万骑兵前去阻击,至鹞儿岭中了瓦剌埋伏战死,3万骑军全军覆没,为大军争取了三天时间。”
‘咔嚓’一声,朱棣握住的把手应声而断。
“皇上!”亦失哈大惊。
朱棣骇人的眼神扫来,亦失哈吞下心中担忧不敢轻举妄动。
—
刚走至午门外的成国公朱能一愣,成国公朱勇……朱勇,这不是他的儿子吗?他老朱家可就只有这一个独苗苗!
朱能情绪崩了。
“俺的儿啊!!!”
在午门外等候自家国公爷的随从上前扶住悲痛万分的朱能:“老爷您这是咋了?!”
“俺的儿,俺的儿朱勇死了!”朱能大哭。
平时一个威武的大汉子突然哭成这样,午门守候侍卫都不禁露出同情之色。
随从挠挠脑袋,他叫李四,以前就是一个跟着朱能上战场打仗的兵,后因伤退下来在成国公府当朱能的随从加马夫,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朱能,只能干巴巴地说道:
“老爷你别哭了,少爷还没死哩,如今在国子监听学。”
“现在不死,以后也会死的。”朱勇哽咽。
李四安慰说:“这人在世上哪个不死,都是要死的,少爷以后肯定要死啊。”
朱能怒了:“呸!你个丘八懂个屁,死的不是你儿子你当然这样说。”
李四往后缩了缩脑袋:“俺说的又没错。”
李四小声嘀咕,也不知道自己说大实话咋还被骂。
“俺的勇儿啊!爹对不住你啊!”朱能一边哭一边哀嚎着往国子监跑。
李四打了个寒战,平时也没见自家老爷对少爷这般疼爱啊,咋这一疼爱起来就这般令人慎的慌?
“老爷,你等等俺啊!”李四回过神赶紧扯着马车往朱能追去。
兵部尚书刘俊站在午门外目视成国公朱能的身影消失,摇头啧啧两声,抚着长须道:“可怜啊可怜。”
随即他叹道:“看来还是要多生几个才行。”也不知说的是皇上还是成国公。
……
“皇上”,亦失哈听完侍卫禀报后至朱棣身边说道:“刚才侍卫禀报,成国公朱能听闻儿子朱勇在土木堡之战战死,在午门外悲痛大哭。”
朱棣沉默一瞬,目露哀愁:“是朕对不住张玉对不住朱能,他们为朕立下汗马功劳,儿孙却落得如此下场,是朕愧对他们啊。”
朱棣如此伤心愧疚,姚广孝宽慰道:“这些事还未发生,皇上无须这般愧疚,只要皇上励精图治将蒙古人消灭,这些祸事便不会发生。”
显然姚广孝是了解朱棣的,这般话很快使朱棣振作起来。
“道衍说的不错,只要朕在有生之年将蒙古这祸端消除掉,即使出现朱祁镇这般没用的儿孙也绝不会让大明落到这般境地。”
朱棣想的很好,后世儿孙出息与否他无法控制,即使避免朱祁镇这个皇帝出现,但以后呢?
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他如今还能干预,但百年后呢?
既然无法保证个个子孙都出息,那他就把草原外这些敌人全都消灭!
回归正题,似乎是嫌之前的刺激还不够,许清呵呵一笑道:
“你们以为这就是朱祁镇和王振的极限了吗,不!更绝的还在后面。”
“八月十三日,明军狼狈逃到土木堡,不远处就是军事重地居庸关,只要进入居庸关,凭借雄关据守,大军彻底安全。
匪夷所思的是王振和朱祁镇却决定在土木堡驻扎,因为王振私人的1000辆辎重车还没有跟上。”
说到这里,许清脸色也有些难看。
“如今危险还没有远去,瓦剌大军就在身后,为大军拖延逃跑时间的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及几万明军的血还没有冷透呢,王振和朱祁镇却游玩般的在土木堡这个险地扎营。”
“见形势危急兵部尚书邝楚多次强烈要求大军继续前进,进入不远的怀来城驻扎,以保安全,却被王振斥责不懂军事为由驳回。无奈之下大军只好在土木堡驻扎。”
“土木堡这个地方的地势非常特殊,四面环山极度缺水,且道路不好,对于庞大的明军来说行动十分困难。”
朱棣沉声道:“去把北方边镇地图给朕拿来。”
亦失哈很快带着两个内侍抬来一张桌子把地图展开呈于朱棣。
朱棣和姚广孝两人站起身来到桌前仔细查看地图。
朱棣手指在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划过,然后在内侧找到土木堡。
点了点土木堡这块地方,朱棣脸色铁青地说道:“此地缺水,只有南边十五里有一河流,如果被瓦剌军包围切断水源,明军……”
朱棣深吸一口气,再也说不下去。
“阿弥陀佛”,姚广孝十分遗憾地摇头轻叹道:
“怀来城只在二十里外,如果稍加赶路只需半天便可以抵达,停留在土木堡大明军队只会成为那瓮中的鳖。”
显然以朱棣和姚广孝的战略目光已经可以预测也先接下来的策略。
果然不出两人所料,许清说:“当天晚上瓦剌大军便追上来,攻占了土木堡四周要地对明军形成包围,且控制住唯一的水源。”
“大明军队又累又饿,掘地两丈也没有发现一滴水,一直到两天后的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明军彻底陷入了绝境。”
“但明军并没有放弃,而是筑造工事集结军阵对抗瓦剌大军。也先只有两万骑兵,而大明有将近二十万军队,如此阵势下也先也不敢轻举妄动。”
朱棣和姚广孝两人微松了口气,好在他们大明儿郎意志坚强,没有在饥渴下出现混乱。
“这个时候也先想了一个计策,他派人议和麻痹明军准备伺机而动,并为了表现出诚意假装后撤故意让出水源。”
朱棣和姚广孝的心不由又提起来。
“这般诡计如此明显,想必我大明军队绝不会上当。”朱棣抱着一点点希望地说道。
姚广孝沉默摇头,以天上之人的语气,接下来怕是情况不妙。
不出姚广孝所料。
“朱祁镇和王振果然上当,下令军队向水源移动,极度饥渴下的士兵看见水源顿时乱哄哄的拥了上去。
这时佯装后撤的瓦剌军顿时杀了个回马枪,在这样的情形下瓦剌骑军的机动性对于未形成军阵的明军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在瓦剌骑军的冲杀下明军瞬间崩溃,士兵争先恐后逃跑,被践踏而死的、被瓦剌军屠杀的士兵尸体满山遍野。
随军出征的英国公张辅等将领和大臣共五十余人都在混乱中战死!至此土木堡战役二十万明军全军覆没。”
“砰!”的一声,朱棣拳头重重地砸在桌面上,再看其双目已是一片猩红。
“在混乱中正统皇帝朱祁镇和他的卫队一看突围不成,便下马席地而坐。
太师也先发现几人与混乱的明军不同,便没有杀他们而是将其俘虏,就这样正统皇帝朱祁镇成为了大明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俘虏的皇帝。”
许清总结道:“土木堡这场战役不仅葬送了大明帝国最强大的京师三大营,永乐一朝留下的那批精锐也皆战死。
从此大明国运被拦腰斩断再不复之前强盛,慢慢有了弱宋之相,为大明的灭亡埋下祸根。”
“好,好啊”,怒到极致朱棣反而笑出声来,但谁都知道这只是火山爆发的前兆。
姚广孝快速转动手中佛珠,闭眼咏诵佛号。
东宫,太子朱高炽肥胖的脸颊涨地通红,甚至隐隐有青紫之色。
荣国公府,只有十一岁的张軏拉了拉自家大哥的衣袖,担忧喊道:“大哥。”
张辅低头,面对自己三弟的担忧只摸了摸他脑袋:“大哥没事。”
如今的张辅还不是以后的英国公,当初靖难之役他跟随父亲张玉征战立下战功,靖难之役结束被封为信安伯,时年才27岁。
而他父亲张玉却在靖难中牺牲被追封为荣国公,如今家里二弟和三弟还小,偌大的荣国公府全靠他一个人支撑。
张辅对于自己在土木堡中战死倒没有太大愤怒,只是痛惜那二十万大明儿郎,以及被拦腰斩断的大明国运。
“相信皇上一定不会让这件事再发生。”张辅低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