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选伴读

作品:《[红楼]林家有长女

    见了贾兰,奚滔便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又捏了捏贾兰的脸,退到林如海身边,小声对他说道:“这不是那个假正经的孙子吗!”


    林如海也白了他一眼,自己早都介绍过了,可见他当时是走了神,没认真听。还有什么假正经,我看你才是假正经。


    奚滔奇妙地接收到了信号,轻咳两声,装出一副端方君子的模样,温声问道:“最近可读了什么书?”


    贾兰虽紧张,但到底是大家公子,落落大方道:“最近读了《孟子》。”


    奚滔暗自点头,又问他有什么感悟。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1]”


    奚滔眼睛亮了起来,这孩子能想到这句已然十分出色了,面上倒没有把心里的高兴显现出来,又问道:“平日里做什么消遣?”


    这话题转的猝不及防,贾兰一时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答道:“平日只看书写字。”


    奚滔皱了皱眉,这小孩儿一点也不活泼,都是假正经的错,温声问道:“平日玩些什么?”


    贾兰这才反应过来,虽然不知道这是考验什么,仍老老实实答道:“平日玩些九连环之类的。”


    奚滔微微一笑,将手伸进袖子里,便摸出一个九连环来,递给贾兰。


    贾兰呆呆地接过,愣愣地看着。莫说贾兰,林如海也惊讶了一下,想到这小子上朝还带着这些,又在小辈面前光明正大地拿出来,没个正经样子,便拉着他的衣领将他拽到屋外去教育一顿。


    林青琇也没见过父亲这么活泼的样子,便蹑手蹑脚跟在后面一探究竟。


    贾兰捧着九连环,看了一会儿便开始解了起来。


    奚滔被林如海念叨着连连讨饶,林青琇噗嗤一笑,又紧紧捂住了自己嘴巴,却也被林如海看到,将他一把拎起,放到奚滔旁边,一起批评了起来。


    等到林如海输出完毕后,贾兰也解开了九连环。


    奚滔又高兴几分,登时想要当场认下这个学生,又闭上了嘴巴。


    自己好歹也是工部郎中,他是贾政孙子,我要收了他做徒弟岂不是比贾政矮了一辈。


    但好苗子又可遇不可求,奚滔一时间又纠结了起来,最后还是决定遵从内心。


    “你可愿意做我徒弟?”


    贾兰也上道的说道:“弟子拜见师父。”


    一声师父叫得奚滔心花怒放,他又捏了捏贾兰的脸,从怀中掏出一块儿玉佩给贾兰系上。


    “《孟子》很好,你先继续看着,有不懂的问你林师伯,至于拜师礼的事,我明儿个亲自去找你祖父说。”


    贾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得到了一个师父。


    第二天便被贾家的车马接了回去,又连带着束脩一起送到了奚滔府上。


    贾政对于贾兰能拜奚滔为师一事自然是十分开心,然而王夫人便不大高兴,在她看来这机会原就是该宝玉的,只是宝玉生病才让贾兰捡了这个便宜,赵姨娘也不高兴,这样的事情就没人想起来环儿,完全忽视贾环现在根本拿不出手这一事实。然而她们再怎样生气事情也已成定局。


    李纨又亲自做了针线送给贾敏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贾母也高兴,这奚滔原是状元出身,便想着贾兰日后也能继承珠儿的衣钵考取功名,也算是看到了贾家转型的曙光。


    贾家看起来前途略微光明些,然而王家和薛家又陷入了抉择之中。


    选伴读的日子快到了,薛家本就是为这一事上京,只是现在薛蟠自受伤后无心经营家业,薛姨妈又不熟悉事务,只靠着薛宝钗一人料理着内外大小事务,若是薛宝钗进了宫,薛家起码薛姨妈就没了主心骨。但薛姨妈脑子里又想着薛宝钗总是要嫁人的,得个伴读的名头日后也好说亲,她又是才情出众的,万一得了某个嫔妃或者皇子皇孙的青眼,便能一朝飞上枝头。两者都有利有弊一时无法做下抉择。


    王家只有一个女儿,王子腾夫妇自然不舍得她去当那伴读伺候公主郡主读书。他们原中意薛宝钗,想送她进宫去,为他们当宫里的耳目。然而没料到薛蟠惹出了那档子事,致使薛家已经惹了吴贵妃厌恶,薛宝钗怕是不能用了,王夫人倒是有女儿,只是元春早已入宫当了女史,饶是王子腾善于谋划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王子腾夫人这才想起,王夫人还有一个庶女,名字似乎叫探春,如今大概六岁左右,年龄虽小了点,但也够了。


    王子腾闻言便说:“国公府的丫头哪怕是庶女也是金枝玉叶,史老太君不一定会让她的孙女去当伴读。”


    王子腾夫人笑了起来:“若是二妹妹愿意,那史老太君恐怕也不好拒绝,说句难听的,若当真爱护姑娘,当初便会拒绝了我们,难道去宫中当女史空耗年华就是好去处了?”


    王子腾深以为然,便写了封信告诉王夫人自己有门路让探春去当伴读,权看她如何抉择。


    王夫人得了信,十分欢喜,自然是愿意将探春送进宫去,说不定还能对元春有点帮助,退一步讲就算不能对元春有点帮助,得了公主伴读的名头,日后说一门好亲事,也能帮扶一下宝玉,真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只是还得试探一下贾政的态度,便让丫鬟把消息透露给赵姨娘,赵姨娘又是一个容易被名利引诱的人,得了信立马同贾政说起。


    贾政又迂腐至极,奉皇权为至上,如今见女儿能得到侍奉公主郡主的机会,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便亲自找了王夫人。


    王夫人这才扬眉吐气了一回儿,便给她哥哥回信。


    王子腾也很高兴的安排了下去。


    至于当事人探春,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询问她的意愿,甚至她直到坐上马车,才知道自己原来要去宫内任由各位公主郡主挑选。


    她自然又羞又怒,气的泪珠直滚,然而又没有她拒绝的余地。辛亏她也是个果敢的人,当下便拿了主意认真参选,止住眼泪,又重新上了妆。


    薛家那边最后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


    对薛宝钗来说,与其指望日后的荣华富贵,不如抓住现在的机会,她们这一房自薛父死后家产缩水不少,她哥哥薛蟠闹出事端又是惹得人心浮动。薛宝钗也快刀斩乱麻清理了不少人,许是少了蛀虫的缘故,这个季度的盈余倒比往年好些,用心经营过上几年未尝不能重回巅峰。


    薛姨妈看了账目,便也放手薛宝钗去做了,自己在府里又当上富贵闲人,薛宝钗见薛姨妈没有她在身边也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她便也放心去管理经营店铺很少踏足内院。薛蟠见妹妹料理的如此之好也是自愧不如,从前的酒肉朋友见他惹事也同他断了干净,他也反思起自己往日所作所为,竟转了性子,整日深居简出,不再惹是生非。


    探春不愧是国公府的姑娘,又有王子腾在替她疏通关系。她便被皇后钦点为六公主的伴读。


    六公主年仅四岁,原是王婕妤的女儿,只是婕妤生产时难产而亡,便自小养在皇后膝下。皇后将探春指为六公主伴读,可见对探春的满意。


    圣旨到达贾府后,众人皆是欢喜不已。


    这几个丫头自小由贾母亲自教养,感情自然是极深厚的,得知探春入选了公主伴读,一方面为她骄傲,一方面又担忧她在宫里受了委屈,只将探春搂在怀里,迟迟不肯放手。


    探春知老太太是真心疼爱她,也在怀里依依不舍。


    只是人终究有分离的时候,探春不得不拜别贾母,回屋子里收拾包袱。


    一收拾才觉得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也没有多少。


    正伤心,赵姨娘又摸了过来,话里话外让她日后出息了莫忘了为环儿打算。她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像是探春已然成为了王妃、世子妃,有了多大的本领。最后赵姨娘说够了,扭扭捏捏地将几个金锞子放在探春手里。


    “你可莫要嫌少,这是你老娘我大半辈子攒下来的。”


    探春知道赵姨娘的私房也不少,这点东西还不够她过年打点下人,只她这样说,便也承了她的情,只是终究是说不出口。


    好在赵姨娘也不需要她回答,自顾自地乐颠颠走了。


    王夫人也亲自给她包了一点银子,拉着她一口一个我的儿,进宫去莫要忘了你姐姐。你们姐妹在宫内需相互扶持才是。


    探春乖巧应下,待王夫人走后,打开包裹,也只有二三十两银子。


    探春才知原来自己在王夫人眼里只有这点价值。


    不由得捏皱了包裹,又庆幸自己明白的早,如今还有了离开荣国府的理由。


    第二天天还未亮便坐上了进宫的马车,除了丫鬟小厮,便只有赵姨娘一个人来替她送行。


    探春只看了一眼,便上了车,一边捂着装着那几个金锞子的荷包,一边默默地流泪。


    等贾宝玉从学堂回来,听闻贾兰去了他师父家,迎春进宫去做了公主伴读,又忍不住摔了玉,发起疯病来,嘴中还念叨着都走了!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