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接管城防

作品:《三国之袁家长子

    刚说两句话就开门了。


    是不是有诈?


    徐盛眉头紧锁。


    但转念一想,二十万多的黄巾贼就在城外,对方没道理再坑援兵。


    公子虽然是来夺取北海国的,但北海国的人不知道啊!


    再说了,富贵险中求。


    太史慈不过比自己强一点,不过射了几个人,打败了他们,就升到越骑校尉了。


    可见公子是有功必赏。


    自己被拜为千人督牙将,却有点名不副实。


    毕竟是战败被俘的。


    连功都不立,如何报答公子。


    想到这里,


    徐盛一马当先,率先纵马上了吊桥。


    “进城!”


    千余骑兵,随着徐盛进入了城门。


    康王刘膺早带人下楼,迎了上来。


    还没有近前,就急切的拱手询问道:“徐将军,此次领军的是何人啊?”


    徐盛翻身下马,抱拳道:“东莱太守袁大人。”


    “东莱太守袁谭,他居然亲自来了!”


    刘膺顿时大喜。


    看到这一幕,徐盛再无迟疑,让人对后军发信号,同时开始接管城门。


    原先守城的曲长还在迟疑,徐盛早高声喝道:“千人督徐盛接管城防,尔等速速退下,等候调遣!”


    看到和徐盛站在一起的刘膺,曲长等人老实的开始移交北城门的城防。


    三千骑兵鱼贯而入,很快便在城北选了一块区域停下。


    为了方便兵员调动和物资转运,一般城市的城们楼附近区域,都是青石铺就的广场。


    军事防守重镇,甚至会建设瓮城。


    三千骑兵进城之后,便是列队整齐的步兵。


    铠甲、兵器齐备,足衣足食的他们,眼中充满了明亮的光芒。


    昂扬的士气,和都昌城垂头丧气的郡兵完全是两个概念。


    “果然不愧为袁家麒麟子啊!”


    看着阵容整齐的军队,在各级牙将、曲长、屯将的安排下,井然有序的进城、列队等待。


    刘膺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一半。


    还有一半是因为城外的黄巾贼实在太多了。


    原本消息报有七八万的黄巾贼席卷而来,谁知声势浩大的他们,越聚越多。


    如今乌鸦鸦一片,遮天蔽日,已经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而且现在还有其他地方的黄巾贼赶来。


    大家都把都昌当成了大肉,都想来啃上一口。


    “这城防松而无备,有王脩这样的大才不能用,子义若在此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进城的时候,袁谭还在开解着太史慈。“孔北海做文章是高手,可以在朝中担任太常之类。


    北海相这种地方郡守则是完全专业不对口啊。


    当年董卓把他派到黄巾贼肆虐的北海来当相国,本就没安好心。


    我们看似夺了都昌,实际上上报效天子,下安定黎庶,中拯救孔北海。


    也是报了孔北海慰问子义令堂的恩义。”


    不劝说不行啊,太史慈目前可是袁谭手下唯一的一流猛将。


    反正说说话,也不用花钱。


    至于张郃张雋乂,早被袁谭划到二流猛将的序列中了,也就比徐盛好点。


    王越就更不用说了,这个酒鬼,让他带兵冲锋陷阵,他估计会先砍自己一剑。


    也不知道,郭图现在把典韦招募来了没?


    唉,实在不行等这边事了,自己亲自去兖州跑一趟。


    就怕曹操下手太快了。


    “唯!”


    太史慈深深抱拳。


    他看似平静,实则心潮起伏。


    作为东莱太守,作为袁绍的长子,袁谭需要好他解释这么多么?


    不需要。


    可为什么呢?


    是我太史慈长得帅,还是我武艺高强?


    恐怕都不是吧!!


    我太史慈年纪也不小了,都二十六了!


    那是为什么?


    他懂我太史慈啊,知道我于心不忍。


    知道了还愿意去解释,还愿意用我为先锋!


    这是真正的明主啊!


    士为知己者死!


    一种强大的认同感在心中浮起,太史慈难以自抑。


    得此明主,大丈夫夫复何求!


    他日袁谭就是想荣升九五,我太史慈也必然提七尺之剑,为他升天子之阶!


    最强大将稳住,袁谭心中大定。


    这时,徐盛和康王刘膺迎了上来。


    看到来人一副雍容华贵的样子,袁谭急忙翻身下马,快走两步道:“东莱太守袁谭来晚了,敢问阁下是?”


    看着温文知礼的袁谭,刘膺不由得心中感慨,毕竟是顶级士大夫家族出身。


    “寡人是北海康王刘膺!”刘膺同样拱手行礼。


    北海王?


    袁谭心中大喜,面上却很担忧的说道:“康王殿下,城外黄巾贼足有二十多万,太过势大。


    我看这城中守备,却极为松弛,恐怕难以抵挡啊!”


    “这,这可如何是好?”


    刘膺原本就担忧黄巾势大,此刻听袁谭同样担忧,不由得愈发担忧。


    袁谭接着道:“两军对敌,最忌讳的就是号令不统一,我受臧刺史所令,讨伐黄巾。


    如今事情紧急,希望能够接管都昌城的城防,如此才有希望打败黄巾军!”


    刘膺忙道:“但听袁太守的,这都昌城就拜托袁太守了!”


    两人的这一番对话,直接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北海相国孔融。


    东汉的诸侯王,并没有管理封国的权力。


    而封国真正的掌控者,是由汉室中央任命的相国。


    但问题就在于孔融不露面,这处城门也没有高级将领看守。


    只有一个闲散的诸侯王,令人打开城门。


    袁谭不明白的是,都这种情况了,孔融在哪里?


    最令他奇怪的是,上次守城的王脩在哪里?


    为了忽悠王脩开门,他可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想了各种可能,写了几百字的锦绣文章,让徐盛连续背了好几天


    结果一拳头又打在了棉花上。


    唉,这群孙子,就不能让人好好的装个比。


    不管怎么说,进城了就好。


    袁谭原本打算以青州刺史臧洪的名义,节制郡国,接收都昌城的城防。


    谁知道北海国的康王刘膺凑上来,那接受城防,就更说得过去了。


    诸侯国的权力在相国那里不假,但普通士兵和中低级的部曲不知道啊!


    于是袁谭刻意忽略了孔北海,拔高了刘膺。


    刘膺在惊慌之下,顺着袁谭的话说,也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没有这个权力。


    于是,袁谭开始调兵遣将。


    “奉北海康王之令,携青州刺史印绶,由我军接管都昌城城防,所有城内郡兵,听候调遣。


    郭誕,带步兵四千,接手都昌城所有的城门,加强监管,有不服号令者,立斩之!”


    “唯!”


    郭誕领命而去,在他的指挥下,步兵牙将带领这麾下士兵上了城墙,开始向其他城门走去。


    “徐盛,带骑兵两千,在城中巡察,自今日起,都昌城实行宵禁。


    有夜间出门者,立斩之!”


    “唯!”


    徐盛得令引两千精骑,分为十队,开始在城中穿插高喝。


    “奉北海康王之令,奉青州刺史之令,都昌城今日起开始宵禁,有夜间出门者,以投敌论,立斩!”


    嘹亮的口号很快就传遍全城。


    不少人惊慌失措,不顾现在还明日高悬呢,就飞快的向家中跑去,


    “奉北海康王之令,奉青州刺史之令,由监军郭誕接管都昌城防,原有郡兵等候调令!”


    在东城门处,北海国都尉看着眼前的郭誕,脸色紫涨。


    对方兵甲齐备,刀兵锋锐,自己这边关键对方虽然口气中正,但周边士卒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让人心慌。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抱拳道:“唯!”


    郭誕的旁边,一脸胡茬的王越有些无语的啐了一口。


    偌大一个都昌城,居然没一个带卵子的。


    原来,袁谭担忧郭誕接管都昌城城防时,可能会遇到原有都尉的抵抗,特意让王越同行。


    王越想着能杀了人还点账呢,结果跟着忙活了半天,一个反抗的都没。


    这一边,下令完毕的袁谭看向康王刘膺:“康王大人,走,我们去拜会一下北海相国!”


    “那个书呆子!”


    刘膺冷哼一声,义愤填膺。


    袁谭好像随口提起般,忽然问道:“对了,王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