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大李杜关系这么好,我们小李杜也不能落下。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那杜甫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吗?杜甫知道自己的诗好吗?


    杜甫知道。


    晚年的他写下了:文章憎命达。


    他饱受苦难, 可是还乐观,虽然他过得苦,但是他的文章因此写得更加好了, 犹如苦难中绽放出来的花朵。


    晚年他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迫切地想要回到家乡, 可是沿途战乱频发, 他只能带着家人到处辗转。


    这个病弱的老人以船为家, 在岸上卖药。他碰见了李贺的父亲李晋肃。


    他们俩是八竿子才能打得着的超级远房亲戚。


    可杜甫很珍惜这一段亲情, 当场认了这个亲戚,还给他写诗,依依不舍地送他去赴任。


    他很多弟妹以及朋友在战乱中失去消息,亦或者已经死了,能见到亲戚已经是极大的慰藉。


    后来有人发起叛乱, 杜甫乘坐小船, 逃亡湖南,想去投奔自己的舅父。但是当时发洪水,小船不得不停靠在岸边。


    他五天都没吃到东西。


    有人送来酒肉,杜甫吃完之后不久过世了。


    有人说他是撑死的, 有人说他是病死的。


    伟大的诗人就这样死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没有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故乡。】


    ——


    视频播放到现在, 已经有无数人喜欢上了杜甫, 杜甫的粉丝群越发壮大。


    他们望着天幕中那个沧桑的老人到处辗转, 不由潸然泪下。


    杜子美好惨啊!


    很多大唐人带着酒肉, 想要去寻找杜甫,不能让杜甫饿着!


    ——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望着天幕,面色沉沉。


    他孙子未来居然过得这么惨,很可能是活活撑死的……


    他家里出了一个流芳千古的诗圣, 他自然是高兴自豪的,可与此同时,他也是个祖父,家里的小辈活得这么凄凄惨惨,实在是让人揪心。


    杜甫的父亲杜闲有些恍恍惚惚,有一说一,他现在还没孩子,结果已经看到了好几十年后的事情,真神奇。


    紧接着,杜闲便被杜审言踹了一脚。


    杜闲委屈:“耶耶,你打我做什么?”


    “打的就是你这小子。你死后蒙荫的机会不给杜甫,要不然他至于这么折腾吗?”


    杜闲哑口无言。


    杜审言谆谆教导:“从今天开始,好好为朝廷效力,往高处走。努力多赚点钱,留给他。即使发生安史之乱,家里也不至于败落成那副惨状。”


    杜闲忍不住吐槽:“……耶耶,我才是他父亲,他不孝敬我,我要努力赚钱孝敬他?”


    杜审言重重哼了一声:“那当然了。”


    杜闲怀疑人生,感觉自己的地位成了“弟”位:“凭什么啊?”


    “你要是能写诗写出诗圣的名头,我也孝敬你。”


    杜闲:“……”


    对不起,告辞。


    杜审言微微叹息,如今天幕剧透了历史,很多事情肯定不一样了,他孙子也未必会成为诗圣。


    可这样也好,已经苦过一次了,这一次就过得快乐一点吧。


    如今杜家还没有败落,他们这些做长辈的会保护好他的。


    ——


    古青青:【 BBC出了一个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称杜甫为在苦难中谱写史诗的流浪者,称他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和但丁,而且认为他在某种意义上比莎士比亚更加伟大。


    当然这都是导演的一家之言,但杜甫享誉国外的事情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于英国,杜甫对于朝鲜半岛这些汉语言文化圈的影响力更大。


    杜甫的《春望》在日本被收入教科书。


    曾经有日本媒体评选最受欢迎的汉诗,排行第一的就是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为什么那么喜欢呢?可能是岛国经历过战争吧。


    尽管人们常说诗歌是不能翻译的,但是杜甫的诗歌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超越了语言的障碍。】


    ——


    弹幕都在表示与有荣焉!杜甫值得!


    可天幕下的古代人心情很复杂。


    汉武帝刘彻耳朵动了动,眯着双眼,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的信息。


    “把舆图拿来!”


    其实古代中国并没有那么自大,至少在汉朝没有。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知道那边有非常庞大富裕的国家,比如安息和天竺。


    他难以想象的是,朝鲜半岛这些汉朝的领土居然脱离了出去。


    “乐浪郡、玄菟郡、临屯郡、真番郡……这些地方都丢了?那些后代的帝王是干什么吃的,还有岛国在哪里?”


    汉武帝眯着眼睛找了半天,视线来到倭奴国。


    曾经,他们派使者来到汉朝。


    汉武帝一看使者的身形,乐了,长得太矮小了吧,一副瘦巴巴的样子。于是赐予他们汉倭奴国王的印章,承认他们是汉朝的附属国。


    这个名称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那边的使者只能委屈巴巴地认了。


    汉武帝刘彻看不上那个小破岛,连打的想法都没有,结果未来居然成了强国?


    汉武帝刘彻耳边仿佛有警钟作响,他可以忍受安息天竺等远在天边的国家,毕竟他们打到大汉来太难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好得很。


    可这些小地方离大汉太近了,如果出了个强国,打到大汉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汉武帝刘彻冷眼望着地图,卧榻之间,岂容他人鼾睡!


    ——


    时间来到唐朝,在唐朝的时候国民自信空前高涨,已经形成了天朝上国的意识。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大唐,一个叫其他国家。


    反正都得向大唐称臣纳贡!


    武则天打完李隆基,气不打一处来,结果又听到了不好的消息,眉头紧锁。


    汉武帝刘彻还需要猜日本到底在哪里,武则天已经反应过来了。


    千年时间里面,岛国一直对汉武帝赐下来的名字很不满,试图改名。他们觉得岛国在汉朝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要叫日本。


    武则天承认了这个名字。


    武则天面沉如水,那个穷乡僻壤的小地方未来居然这么有影响力?


    她扭头望向东边,目光锐利,和汉武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


    古青青说完了杜甫的一生,语气放松下来。她剪视频只是个兼职,主业是游戏直播,主播当然不能闷头打游戏,得活跃气氛。


    她所以习惯了跟观众侃大山,在做视频的时候也不例外。


    【李杜优劣论是一个千年话题。


    博主为什么要把李杜并称呢?肯定有人要问了,是怕惹了杜甫的粉丝吗?


    不不不不不,博主不怕得罪哪个粉丝。


    据博主观察,李杜的唯粉更多,中立粉少。


    博主这样理中客的行为会惹怒两边的唯粉,不仅不会得到两边的称赞,还会被两边共同开喷。只有为数不多的中立粉会支持博主的选择。


    博主在排名次的时候,觉得他们两个分不出来,像是左右手,砍掉哪个都不行。一边这么想,一边就这么做了。


    我之前后台收到了一条私信,有观众说:“李白必须当第一,因为大家都把他们称为李杜了,李白排在前面,所以李白更厉害,不然为什么不叫杜李?”


    大部分中晚唐和大宋的文人听见这句话,一定会说放屁。


    第一,他们更加喜欢和推崇杜甫。


    第二,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并称规则?


    古代并称有一条规则就是尽量符合声律——平上去入。


    这个东西是古汉语的声调,平分为阴平和阳平,对应现代汉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对应第三声,去对应第四,入声已经差不多消失了。*


    上面这段看不懂也没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声调。


    李是第三声,杜是第四声,这样讲起来不拗口,更加符合口语习惯。


    比如元白,刘白,瑜亮,韩柳。


    能说元稹和刘禹锡比白居易厉害,周瑜比诸葛亮厉害,韩愈比柳宗元更厉害吗?】


    ——


    天幕此话一出,无数人心头升起无限好奇。尤其是唐宋之前的年代,李白还没出生,他们根本没听说过李白的名字。


    曹植:“李白是谁?居然还有人和诗圣并称?圣人不就是最厉害的了吗?”


    曹操看完视频,已经成了杜甫的粉,冷哼着说:“让我看看那小子的诗文,如果比不上的话,呵呵。”


    ——


    “元白……哈哈哈。”元稹笑逐颜开:“乐天,原来不仅是李杜并称,我们俩在文坛上也有并称。”


    白居易也很高兴,他是真把元稹当知己:“千年之后,还有人常常将我们一起提起,真是一桩美事。”


    他们一想到后人探寻他们的友谊,就感觉无比快乐。


    好像他们没有死去,友谊从未消失。


    结果这时两人便看见了弹幕。


    弹幕:(一提到元白,那我就不困了,磕死我了,磕死我了。)


    弹幕:(元白cp是真的!有没有大大产文啊。)


    两人笑容渐渐消失。虽然不太懂他们在说什么,但直觉有点怪。


    好半天之后,元稹灵光一闪,说:“不会是我想的那种意思吧?说我们有断袖之风?”


    原来这个并称不仅被用在文坛上,还被用在古怪的地方?


    白居易吸了吸凉气,虽然他们俩关系确实好,但没有到断袖之风的地步啊。


    他对男人没有兴趣啊。


    元稹脸也绿了,两个好兄弟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赶紧移开眼神,拉远了和对方的距离。


    一定是他们想多了,后人不会这么可怕的!


    ——


    周瑜一整个无语住了,他以前对诸葛亮观感还好,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可是看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后,难免带上了点情绪。


    诸葛亮抢走了他的功劳啊!


    现在天幕告诉他,经常有人把他们并称。


    周瑜揉揉眉心,他太难了!


    ——


    年轻的杜甫可能是最高兴的人,没想到他有一天能跟前辈并称。


    紧接着,天幕继续播放。


    古青青:【那么接下来就讲一讲李白跟杜甫的渊源吧。


    杜甫这个人打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七岁就能咏凤凰,自然跟同龄人玩不到一块去。他更加喜欢跟年长者交流,他们的阅历跟知识比同龄人多多了。


    年轻的杜甫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没当回事,到处游玩,还写下了《望岳》。


    时间来到744年,杜甫遇到了可以称为理想型的年长者——李白。】


    【虽然很多人说杜甫从未年轻,李白从未老去,可事实上,李白比杜甫要大十一岁。


    李白得罪权贵,刚刚被赐金放还,正处在人生失意的时候。


    李白是个享誉全国的大明星,杜甫则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


    可李白并不嫌弃杜甫,因为杜甫和他意气相投,还很有钱,诗文水平也很好。尤其是《望岳》那首诗,李白也击节称赞。


    艺术家的心灵都是相通的。两人一拍即合,玩在了一起。


    闻一多先生曾说:“李白与杜甫见面是太阳和月亮碰了头”,“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了”。


    李白和杜甫登高望远,酒楼畅饮,骑马打猎,追鹰逐鹿,尽情享受人生。


    不久,他们互相都有事,所以依依不舍地分开。并且相约秋天去梁宋接着玩。


    在那个车马很慢的时代,鸽了对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他们俩都没当鸽子。


    两人如约来到梁宋,找仙人,找仙草,炼仙丹。这个时候,另一位诗人高适也加入了他们。


    他们晚上睡觉盖同一床毯子,白天手拉着手一起游玩,基情四射。


    后来,他们因为各自有事分开了。】


    ————


    天幕下,高适瞠目结舌:“太阳和月亮的相遇,孔子和老子的会面?这也太夸张了吧。”


    “是啊,夸张了。太白兄,你觉得夸张吗?”可事实上,杜甫微微扬起下巴,笑容快咧到耳根了,那得意的劲头根本藏不住。


    后来的文人真会夸。


    没错,他跟李白的相遇就是史诗级相遇!


    李白望着天幕,捏着酒杯,唇角上扬。


    不得不说,看后人探寻自己跟杜甫的感情这件事还挺有意思的。


    李白笑了笑,看了杜甫一眼:“我和子美相遇,犹如高山流水觅知音,虽然说法夸张了些,但是深得我意啊。”


    杜甫一听,身后不存在的尾巴翘得老高,高兴得不行。


    两人的气氛和谐,仿佛下一秒就要冒泡泡了。


    高适望着这幅场景,陷入沉默,明明他们三个人是一起玩的,他跟李杜二人关系也不错,怎么后人只夸他们俩?


    他感觉自己不应该在这里,而应该在其他地方。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他却不配有姓名。


    ——


    【745年,也就是他们初遇后的第二年,杜甫来到齐鲁。


    李白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马不停蹄来找他相会。


    两人游玩了一段时间,就此分别。


    临行的时候,李白给杜甫写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他们之后就像飞蓬一样各自远去,畅快痛饮此杯吧。


    可能李白也想到了,交通这么差,此后一别,就很难相见了。


    后来,李白也很怀念杜甫,给杜甫寄了诗。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觉得杜甫走后,他的酒喝的都不香了,他的心跟着汶水一样向南流去,去追随他的朋友杜甫。


    很多人说李白看不上杜甫、杜甫对李白只是单相思。其实不然,李白的诗太走心了。李白给别人的印象都是洒脱不羁,结果在给杜甫的诗文中显露-出了脆弱感和易碎感。


    他不必强撑坚强,可以把身上脆弱的一部分袒露给自己的好朋友杜甫。】


    ————


    天幕下,年轻的杜甫很高兴,李白未来居然给他写了这么多诗啊!


    他高兴之余又有点烦恼,可想而知,之后他会收到许多李白的诗了,得找个什么地方放起来呢?


    然而紧接着天幕就说:【李白给杜甫写的诗不多,就这几首。】


    【可杜甫写的诗太多了。


    《赠李白》——太白兄,我想你了。


    《梦李白二首》——太白兄,我昨晚做梦梦到你了。


    《春日忆李白》——春天了,好想李白啊。


    《冬日有怀李白》——冬天了,还是好想李白。】


    【杜甫给李白写了十多首诗,比李白多多了。】


    【很多人因此觉得杜甫是舔狗,其实不然,李白的诗遗失了很多,未必只有两三首。】


    ——


    杜甫微微睁大眼睛,什么意思,就这么少?


    杜甫立刻给李白斟酒:“太白兄,喝点酒吧。”


    高适好奇地问:“你这是做什么?”


    杜甫意有所指:“最好的诗都在酒里,可不能只有两三首啊。”


    李白含笑说道:“天幕不都说了遗失了很多吗?未必只有两三首啊。”


    “那我以后要给你编诗集,这样遗失的就少了。”杜甫下了决心,贪心地说:“你写个两三百首,即使遗失,也会剩下许多。”


    李白:“……”


    这是要累死他嘛!


    大唐交际花*李白把杜甫看成好朋友,但他的好朋友太多了。他也不会因为杜甫在未来那么出名而变得谄媚。


    他正想拒绝的时候,突然间,听到了天幕说的话。


    ————


    【李白晚年陷入了□□,锒铛入狱。他向曾经的老朋友求情,希望他放自己一马。


    老朋友已经当了高官,只要开口就能救他,可他视而不见。


    李白的朋友大部分都离他远去。


    可杜甫却为李白求情,积极探寻李白的消息。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是李白的粉丝,但是个冷静理智的粉丝,他看透了李白的一生。他希望李白改一改这种性格,这样也许就不会半生飘零了。】


    ———


    天幕下,李白眨了眨眼睛,什么?他未来居然会因为风波锒铛入狱?


    到底是什么风波,天幕没有讲清楚。


    没想到那些酒肉朋友都离自己远去,杜甫还是支持自己。


    他深深看了杜甫一眼,旋即含笑说道:“笔墨伺-候。”


    杜甫还沉浸在天幕说的事情中无法自拔:“拿笔墨做什么?你要写诗吗?”


    李白甩甩袖子,给自己斟酒,气度从容不迫,一副洒脱不羁的模样:“两三百首写不了,给你再写一首,可还满意?”


    “满意,太满意了!”杜甫笑逐颜开。已经有一首了,两三百首还远吗?


    他想出现在李白诗篇的每一页。


    高适也惊叹于杜甫对朋友的真诚,虽然天幕没有说清楚,但可想而知李白卷入的事情有多严重。


    杜甫这个朋友可以交啊!


    他有些不满:“天幕说李白和那个老朋友求情,结果人家不愿意帮忙,如果太白兄是冤枉的话,完全可以救一救啊,这人太过分了。


    如果知道他是谁,太白兄以后就不要跟他交往了。”


    李白满饮一杯,毫不在意:“飞蓬各自远,不救也是有道理的。”


    他知道自己很多朋友都是酒肉朋友。他们遇到大难各自飞,也能接受。


    他只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真心朋友而感到高兴。


    高适还是愤愤不平,此时他还不知道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


    李商隐也非常尊敬杜甫,他很多诗歌技巧就是从杜甫那里学的。


    所以天幕在播出杜甫视频的时候,他尤为激动。


    “李白参与了叛乱,杜工部都愿意支持他,这是何等的高义啊!”


    李商隐说着说着,感慨万千:“李杜他们既是大才又是知己,把他们并称,再合适不过了,实在是文坛佳话。”


    妻子好奇地问:“对了,天幕之前不是说你跟杜牧也被称为小李杜吗?你们俩关系怎么样?”


    李商隐灵光乍现,想起来了这回事:“我们俩关系不错啊,我还给他写了好几首诗呢,不知道为什么他一首都不回我,不行,我得再写一首,催一催他。”


    “大李杜都是如此好的知己,我们小李杜也不能落下。”


    杜牧,我想跟你做朋友!


    李商隐浮想联翩,后人会不会也把他们的相遇成为太阳和月亮的相遇呢?


    不久之后,杜牧收到诗,挑剔地看了一眼。


    李商隐曾经把杜牧跟诗写的好的奸相相比,一点不懂夸人的技巧,很难让人觉得不是故意的。


    果不其然,这首诗同样如此。


    李商隐夸杜牧写的诗和宋之问一样华丽。


    宋之问诗写的好,但也是出了名的奸臣。


    杜牧冷哼一声,把这首诗给丢了,没有任何想回诗的想法。


    他们小李杜这辈子都不会成为大李杜这样的朋友。


    他感慨,唉,他的情商可比杜甫,可李商隐的脑子一点不如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