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碧绿玉石
作品:《半壁江山》 昨夜雪化,似雨瓢泼,直至今早地面依旧一片潮湿。长安不若北方,四季分明,刚入了春,暖阳便急不可耐地将雪驱赶。
雪渐融,沿着屋檐而滴落,织就珠帘一张。
朱丹楼偏殿香烟缥缈,梅香扑鼻而来。妙龄娘子手握银剪坐于案前,玉手拈着茶青花瓶,轻轻一旋,花落。
李宸昊知杨灵君喜梅,遂命人于朱丹楼植了一排红梅,又哀求李舒文赠他白梅苗,故朱丹楼内现下亦有白梅可赏。
饼茶于火上烤着,未几,青灰珠水滴落,滋啦一声,火苗斗志昂扬。白皙的嫩手拾起茶碾,用力捣之,三两下便将茶饼碾得粉碎。绿粉无声穿进竹筛,婉转一舞,于白瓷碗散落。
朱丹楼殿门敞开,彩丹替杨灵君握着未修的白梅,紫苏则在一旁煎茶。热气氤氲,伴着沉香浓茶,晋旼王妃正悠悠剪梅,欲为德安添香。
“北羲五日前覆灭了。”
紫苏将茶粉倒入沸沸扬扬的清水中,继而以蒲扇起风。
“北晨昨日攻破北羲王帐,俘虏了北羲王赤狼辉明。”
彩丹递给杨灵君一枝白梅,望着她毫不犹豫地将歪曲的枝干剪去。
“听闻北晨王玄叶阳宗下令斩杀北羲部族近千人,血流漂杵。”
紫苏若无其事地说着,杨灵君亦无所谓地听着。赤狼辉明行事张狂,为人自视甚高,豪无治国之才,北羲覆灭乃人之常情。倒是玄叶阳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竟如此凶残。李轩近来忙于处理李瑛华与郑氏一族贪污之事,无心关怀北方局面,仅命唐澈伺机而行。大尧如今若旭日东升,不少外族自愿归顺,故不论北晨吞并北羲,还道北羲战胜北晨,亦只有对大尧俯首称臣的结局。即使玄叶阳宗狂浪无惧,于建国初期亦必得到大尧认可方能稳坐北面。而赤狼辉明树敌颇多,当初承诺予大尧的汗血宝马及金银珠宝至今未见,仅烟州为大尧所占,其多番掠夺不得,倒被大尧击退千里之外。照此局面看,只怕李轩更倾向与玄叶阳宗合作,北羲定无翻身之地。
“王妃不好奇赤狼辉明的下场么?”
彩丹替紫苏问了出口,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杨灵君摇头戏谑,无情地剪下一朵开得正盛的白梅。何必待人言说,成王败寇,非死即伤,她见得多了。赤狼辉明心性孤傲,必不肯服输,只怕早已死于玄叶阳宗的刀剑下。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北晨留他一命,将其折磨至死。
茶香四溢,紫苏双手奉上一杯暖和的青城雪芽予杨灵君。绿茶白烟晃过,彩丹不自觉俯身张望,杨灵君便命紫苏给自己和彩丹各制一杯。
青瓷白梅已成,彩丹看着欢喜,便提胆问道能否向王妃学艺。杨灵君见闲来亦无事,且屋外清冷,遂让紫苏拿来黄陶,教她们俩赏花品茶。花艺看似简单,却难得很,对花色,瓷器,枝干等颇有要求,可谓缺一不可。紫苏心灵手巧,杨灵君一点即通,彩丹虽愚笨,唯对色彩搭配极其敏感,倒亦不差。
身着碧裙的侍女行至朱丹楼,低头缓道:“适才有位自称冯相的侍女来访,未于府中逗留,仅道『天色将变,王妃当心着凉』。”
侍女退下,杨灵君抬眸张望苍穹,风和日丽,寒冷渐退,并无变天之象。冯良为人谨慎,自知为大烨旧臣,恐惹李轩忌惮,故于明面上从未与晋旼王府有所来往。现下不过辰时,早朝应当方开始不久,若宫中有变,他又怎能未卜先知,李宸昊亦未遣人来报……
“紫苏!近来东宫可有何举动?”
李瑛华经李宸昊上回重击后,颇有一振不撅之势,万秋影亦消沉了不少,杨灵君已两月未见他们。紫苏想了想,仅忆起东宫半月前于皇宫调走十名宫女,又自集市买了十名男奴,并无其他行动。既是半月前,若有何事,李瑛华应当向晋旼王发难,何以拖至今日──
“王妃!太子……太子适才带了一个人上殿!”何福不顾侍女阻拦,闯进朱丹楼内,因着地湿而滑了一交,“那人……自称昔日目睹王妃将传国玉玺埋于立政殿的龙椅下……”
何福还未说完,张虎便笑着走进朱丹楼。
杨灵君闭眼叹气,又忽然莞尔一笑。这场对决终究是来了。
“紫苏,你将青瓷白梅置放德安殿内,彩丹便将黄陶白梅置于朱丹楼正殿中。”
她无话可说,仅留最后两道指令予紫苏和彩丹,全然不顾下人的忧心忡忡。紫苏欲替她披上披风,她笑着推却,想着半个时辰后亦需脱下,如今便让自己多清醒几刻。张虎待她有礼,躬身请她出阁,她便笑着颔首,多望了紫苏、彩丹与何福一眼便随他去了。
此去应当不复返,别无所求,但愿诸君安。
杨灵君望了眼晋旼王府外的碧蓝天空,不紧不慢地钻进张虎带来的轿子。摇摇晃晃,八名内侍抬着轿子往大熹宫走去。行人纷纷张望,以为轿中坐着哪位德高望重的命妇,不禁感叹气派非凡。杨灵君闭眼沉思,又忽地笑了,愚民怎知,华丽无比的轿中坐着不过是大尧最大的罪人。
自长乐门而进,途径恭礼门及虞化门,再往北直行便可抵达立政殿。长乐,长乐,长久而喜乐。此路杨灵君走过千万遍,已是闭眼亦不会迷失,唯今日当为最后一回了。立政殿前石阶众而峭,稍微不慎便有性命之虞。她提着裙子抬脚,张虎随即开口同她说了第一句话:
“晋旼王妃胆色超群,奴才由衷钦佩。此去艰难,望王妃珍重。”
红唇艳烈,勾起一抹诡魅的笑,她便一步一步踏上石阶,走向立政殿。
朝臣向杨灵君投去似悲悯又若嘲讽的眼神。她倒不惧,一身素衣步向李轩。冯良与一众大烨旧臣难免于心中长吁短叹,她自是瞧见了,却隔着百官与李宸昊相望。他眉头微蹙,眼眶微红,她却朝他微笑。
“请陛下安。”
她朝李轩俯身,却未抬眸望他。
李轩点头,背着手缓缓走下龙椅,他站在她身旁,望着案上的碧玉石问:“你可还记得此物?”
四方玉石上鳞次栉比的金字记载此物的来源,石面五龙交纽捧珠,光滑无暇的红玉珠极其耀眼。
“认得,此乃大烨的传国玉玺。”她笑道。
她何止认得那块玉石,站在李瑛华身旁的内侍她亦认得,便是那狗奴才下令开的宫门,此生不忘。
李轩笑了笑,又扭头问那内侍:“常公公,此当真传国玉玺?”常葵朝李轩点头哈腰,以命担保案上之物乃传国玉玺,强调离宫前目睹楚阳公主与安瑶将此物埋在龙椅下。
“冯相,你乃旧朝老人,你道此物真假?”李轩望了眼冯良,继而围着杨灵君绕圈。冯良要求细看玉玺,李轩便命张虎将之捧至他面前。玉石剔透,色泽光鲜,实乃一副美玉。李轩又命大烨旧臣逐一上前细赏玉玺,以辨真伪。
他们忙着,杨灵君便乘机望着李宸昊。她懊悔昨日不多望他几眼,今早亦晚了起身,未能亲自替他穿好朝服,许久未抱他了,不知身上熏着的可还是沉香。
“是,陛下,此乃历代君王所持的传国玉玺。”
冯良挥挥衣袖,跪地朝拜李轩。大烨旧臣惊恐地对望,随着冯良慌忙跪地称是。李轩仰天大笑,拍了拍张虎手中的碧石,转身扇了杨灵君一巴掌。
白嫩的右脸上五指印深,枫红的鲜血溢出嘴角,与红唇相映。
“妖女,朕自问待你不薄,为何如此不知好歹!”
她闭眼冷笑,继而抬手拭血,雪白的衣袖随即留下一缕嫣红。
“来人!将此妖女收入大牢,等候发落!”
她自地上爬起,从守卫手中挣脱,缓步走向立政殿的大门。昂首阔步,她自李宸昊身旁走过,未再看过他一眼。李宸昊忧心如焚地欲拦下侍卫,却被李舒文与冯良拦在身后。
他不明白,自她选择隐瞒的那刻,便已做好了今日赴死的准备。
李轩可以逼迫她对大尧屈膝,她亦可为了心中之人忍辱负重,唯世上无人能迫使楚阳公主出卖大烨。绝不可能。
骤然,一阵寒风随她走下立政殿而袭入殿内,朝臣心惊胆战。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上天似亦在恭贺李轩喜获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