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猴王又一直打到了如来那, 如来像众人普及了这天下的五仙,这假的猴王乃四猴混世之中的六耳猕猴。


    其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 万物皆明。


    假猴王身份被戳穿, 至此, 真假美猴王这一出大戏算是落下帷幕。


    只是, 众人还沉浸在其身份的问题上,这两位猴王, 其真真假假着实难猜测。


    众人转念一想,似乎又隐隐约约能分辨出来。


    在花果山的时候, 真猴王见到假猴王时,气愤到了极点,那时真的孙悟空便想快速把这假的悟空打死。


    在上天庭那叫众仙家分辨时, 一位猴王自己说自己被封了弼马温, 而另一位说的是大闹天宫的话。


    有人想到, 似乎猴王是一点也不喜欢“弼马温”这个行头的。


    而在菩萨那时,一位叫嚣着让菩萨辨个真假,而另一个似乎在礼数上比较周到。


    悟空是个很有礼数之人, 每次见了菩萨以及师父, 都是尊敬有加的,所以有礼貌者是真的。


    在阎王那,两个猴王让地府的人辨别真假时, 阎王提到当年大圣大闹地府, 把猴类的生死簿都划掉了。


    那个有一丝尴尬的气氛下,有一只猴子展现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情绪。


    所以,这真假似乎也展现出来了。


    直到最后如来揭示了假猴王的真实身份, 这一难便结束了。


    ……


    大秦咸阳宫中,一番精彩的真假美猴王结束,始皇帝心情大悦,底下臣子也觉的这斗争之精彩,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此时的始皇帝已经知长生不可为,也知后世的部分制度与科学技术,他现在看天幕的唯一想法便是从里面寻找一些使大秦发展更好的法子,或许从中探出后来大秦的未来,不只是大秦亡的结论。


    他要知道为何而亡,怎样亡,亡时程度如何,比起提到的那安史之乱怎样?


    只知道一个结果,不知道怎么发生的,始皇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一出真假美猴王,始皇帝也有自己的思考。


    唐僧误会孙悟空之事,他自知自己对待自己的朝臣,觉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只是,底下之人如何想,对他又如何看?


    ……


    似乎察觉了阿父心中所想,扶苏是第一个站出来的:“阿父,您是为这‘二心’所惑?”


    始皇帝还没回话,扶苏就道:“阿父若想确认忠心,何不用功绩来评判?”


    这话……始皇帝赞同。


    李斯也懂这其中的道理,只道:“臣尽心辅佐陛下,于法之上全力改善大秦。”


    王翦不用说,始皇帝自然是无比信任的。


    朝中各位在职的官员,于大秦有大大小小的功绩,这互表忠心的场面,赵高自然是讲得最多的。


    他把自己进宫以来所做之事,大大小小列举了几十件,包括教导公子胡亥。


    朝臣一时之间安静了下来,始皇帝也不语,只是眸子中隐隐有审视之味。


    胡亥,赵高,始皇帝把这两个人的名字联系起来,眯起了眼睛。


    ……什么时候,赵高细数自己作为朝臣的功绩时,要和胡亥牢牢捆绑在一起了?


    扶苏仔细回忆了一番有天幕出现后,自己从中思索的所有想法,其中有一条便是大秦亡,阿父去后,这大秦许没有在自己手里。


    还有,当时的他还思索了,天幕没有揭露大秦亡之因,只是告诉了一个结果。


    大秦亡之因,也会是向那安史之乱么?


    “阿父,奸臣当道,朝廷动荡,这是曾经天幕所示安史之乱的场景,我大秦如今无那情况发生,可日后之事,谁也说不准。”扶苏危机感再次提升了一个度,道,“清风正气,重塑纲领,此事需代代相承,我大秦才不会发生那样的事。”


    赵高也大着声附和。


    扶苏眉间微蹙,忍住了想直接弹劾赵高的想法,待他再搜集更多的证据,到时候直接给阿父看。


    他心中隐隐有些期待,也许阿父也知道一些赵高的行径……


    始皇帝自然也知道扶苏说的这些,他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所有朝臣。


    他在时,这些人是这模样,他不在呢,这些人还会这般么?


    对大秦,对他,是否有人有二心?


    ……


    到汉朝时期,未央宫中,对于真假美猴王这场戏,刘彻很喜欢。


    无关其他,只是因为有两个猴王出现了而已。


    之前见一个猴王,那英姿飒爽之景,他久久不能忘。


    如今有两个猴王,双重英姿,人间奇迹。


    就像他现在有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


    他自己想法很简单,何不招了那六耳猕猴,让他有所作为。


    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刘彻愤懑。


    有两个这么厉害的人有什么不好的?


    卫青也在心中有些唏嘘,要不是因为这六耳猕猴站在了主角团的对立面,也是个与悟空不分高下的能者。


    霍去病也是同样的想法,只是他也能理解这假猴王的结局。


    一干臣子就这么各有所思,静静地等待着天幕的变化。


    唐朝时期,看到结尾了,李世民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真希望玄奘法师快回来。


    他真的很想看那本《大唐西域记》,也想听玄奘讲这一路的见闻。


    ……


    对于天幕上演绎的真假美猴王,明朝末年一位叫董说的人,他已经看完了吴承恩的西游记,思来想去,心中有所感,于是自己写了本《西游补》。


    他道:“这一回标题叫: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③


    “这二心……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二心为何要写在唐僧与孙悟空发生了争执,且再次被驱赶后?”


    “这二心搅乱大乾坤,便是因为孙悟空上天入地只为求个真相么,又或许是其他意思……难道这乾坤意有所指……那代表了什么……?”


    ……


    “这一体难修这又是何意?所谓真寂灭……便是那六耳猕猴被打死了么?为何要这么写?”


    种种思考与疑问下,他按捺不住心中如同泉水般涌出的灵感。


    他笔下也有个故事,就是关于这“二心”的。


    董说写道:“万镜台行者重归葛藟宫悟空自救。”④


    这意思是,是悟空遇到一老者,提醒他唐僧的去处,又说了自己与悟空经历相同,与六耳猕猴差不多,悟空反应过来自己被欺骗时,老者道:


    “正叫做自家人救自家人,可惜你以不真为真,真为不真!”


    董说笔下的老者是悟空真神,来提醒悟空自己的二心化作了六耳猕猴。


    因为悟空一路保唐僧西行,忠心耿耿,却遭受了三番五次的猜忌与驱赶。


    他这般对待唐僧,唐僧却宁愿相信那些初次见面的盗贼。


    所以,这“二心”是正常的。


    董说是这样解读这一章的,而他想了想,一定有其他的人也在读《西游记》,所以,也会有人对这“二心”有想法。


    所以,《西游记补》也要传播出去。


    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更激烈的火花。


    ……


    玄女道:【关于真假美猴王,从《西游记》面世以来,其解读作品颇多,其中以“二心说”最为著名,原著中有诗歌“人有二心生祸灾”,这是因为强盗之事产生来。】


    【前文中,悟空与唐僧的间隙也与强盗有关,那次是“六贼”,在“六贼”有隐喻的情况下,众人也会认为这“二心”有隐喻。】


    【如来在揭示六耳猕猴真实身份时,并未深究,只是说其为四种灵猴之一,先天资质不逊于悟空,其神通多变化。】


    【如来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悟空与六耳猕猴乃一心,其分个真假便是二心竞斗,这些言论都为“二心说”提供了依据。】


    【这一段真假美猴王,从剧情上看,经过菩萨提醒,唐僧知道自己错怪悟空,之后唐僧对悟空的态度改变了许多,没有再发生过驱赶悟空之事,紧箍咒念的次数也少了很多,也是取经队伍凝聚力提升的一难。】


    【这之后的劫难中,师徒几人虽偶有分歧,却再也不像从前那般随意就分散。】


    ……


    停顿了一会儿,天幕上画面有变化了。


    两个猴王的形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只“奇形怪状”的妖怪和一美貌女子。


    为什么说那些妖怪奇形怪状呢。


    比起《山海经》里的有过之无不及,一只如同狮子那般,一只如同大象,而一只向乌鸦。


    玄女道:【这一关,取经队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一次是管理有序的大规模集团军,数目上足足有四万多,绝对的碾压了主角团。】


    【武力值上,悟空与这一关的主谋打得难分高下,三位魔王实力不容小觑。】


    【从背景上看,这一关算是取经队伍遇到的最强硬背景了,其与西天的老大如来佛祖脱不了干系。】


    众人:“?”


    和悟空难分高下,似乎很凶险……?


    这比较出乎意料了,对于如来也参与了进来,众人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之前上天庭来掺了一脚,后来菩萨也来了,现在,连取经发起人也来了?


    这些人……闲的没事干吧!


    【这一关,最后在西天总结取经几人组的功绩时,这一关就占了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三难。】


    【这一关难度之大到取经几人组一起进了蒸笼,悟空使劲浑身解数,与妖怪斗智斗勇,几经曲折,才让唐僧免遭灾难。】


    【同时,这里为古早“强取豪夺”提供了颇多灵感,其中的情感拉扯与性张力,也是一大看点。】


    【这里贡献了很多名场面,包括不限于“早期人类高质量男性求偶行为。”


    “震惊,痴心男儿郎为博心上人好感竟建造了一座城。”


    “我哭死,他抓唐僧只是因为护短,他不想卖自家作品的版权罢了。”】


    “性张力”,“早期人类高质量男性求偶”“版权”等词语一一冒出来。


    众人:“?”


    这些都是什么???


    很快有人注意到,最后一句话,其中信息量和别的有些不同。


    “抓唐僧是护短,不想卖版权。”


    好奇怪的话,这是什么意思?


    前面哪一个妖怪抓唐僧不是为了吃他?


    难道走到现在,终于出现了个不是为了唐僧肉的妖怪了。


    天幕放出的是一“谦谦君子”形象,他使出浑身解数讨好一美貌女子。


    众人大致理解了,这应该对应的是那“早期人类高质量男性求偶行为”。


    ……


    一段段画面过去,最终停留成这样一副画面。


    一只妖怪拿着一面旗子,上面写着“小钻风”三个大字。


    玄女道:【这一关卡还有一段鬼畜场景,衍生出了一段家喻户晓的歌,其火爆程度堪称二十一世纪顶流。】


    玄女放了一段音频:


    “大王叫我来寻山,伊尔哟伊尔哟~~~伊尔伊尔哟……”


    “小心提防那孙悟空啊啊啊~伊尔哟伊尔哟……”⑤


    这五音不全,呕哑嘲哳之音,始皇帝怔住了,刘彻也怔住了,李世民也怔住了。


    各朝各代的皇帝们也怔住了,就连吴承恩本人,也皱起眉头。


    不多时,有人大喊:


    “我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