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作品:《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名著[历史直播]》 天幕上, 悟空打晕唐僧前,还和唐僧拌了一下嘴,后来气不过,打晕了唐僧, 把行李提着, 就回到了花果山。
众人:“???”
悟空……这是在做什么?
为什么要提行李?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 天幕上画面就改变了, 开始回溯起这事件起因。
原来是取经几人组遇到了强盗,那强盗把唐僧抓起来吊着, 沙僧道:“师父在荡秋千呢!”
众人:“……”
这一幕有点好笑,唐僧很明显就是被抓了, 沙僧这眼神。
更好笑的是悟空又变作了和尚模样,去戏弄唐僧,其言语之轻快, 其中的逗弄之味, 众人啼笑皆非。
悟空啊悟空, 玩得可开心?
只是,有人隐隐察觉了悟空要做什么。
这里强盗出现,而悟空个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遇到这等打家劫舍, 残害无辜之辈,他会放过么?
立即就有人想到唐僧的个性,他对人类有着极其迂腐的善意, 根本不分好坏。
这样一来, 与悟空是不是又要产生摩擦了。
果然,下一刻,天幕上出现的便是师徒俩人的矛盾了。
唐僧对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的事情十分生气。
众人见唐僧生气次数多了, 不禁深深替悟空捏了把汗,但愿唐僧不要那么固执,不要再发生三打白骨精时的场景。
画面结束,众人松了口气。
幸好,这一次唐僧只是教训了一下悟空,让他心存善意,悟空答应了。
不像三打白骨精那次,可太好了。
可是,很快,众人就发现,自己放松得早了。
师徒几人寄宿于一户人家,而那伙强盗也出现了,他们妄想杀了师徒几人,其中一位强盗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其手段之残忍,画面之暴力,都被悟空看在眼里。
悟空本想直接动手,可……唐僧的叮嘱在他心间萦绕,他便忍下了。
看到这里,众人皆理解悟空心中的愤懑了。
这样穷凶极恶之人,却因为唐僧之叮嘱,不能立即为民除害,只能放任。
可恨呐!
画面一变再变,师徒几人夜晚离开了那是非之地,事情本该结束的,可那伙强盗不死心,又追了上来。
这下,悟空不再放任了,直接挑明了强盗的罪行,除去了这伙人。
悟空言若他不除了这伙人,日后他们就要去祸害其他的好人。
到这里,众人皆为悟空鼓掌。
纵观整个剧情,这伙强盗如此穷凶极恶,而悟空之举,为民除害,实在是大义。
然而……
见到这一幕的唐僧,很生气很生气。
他不察强盗之凶残,只怪悟空之不服管束,念起了紧箍咒,悟空疼得死去活来,直到晕过去。
众人是心疼又心酸,又对唐僧的愚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唐长老!麻烦你睁开眼睛看看,到底谁对谁错!
那些是坏人!你干嘛要这么对待悟空!
见不得悟空受苦的人则是掰着手指头细数,这西天一路,唐僧到底生了多少气了?
一开始还没有八戒和沙僧时,悟空也是打死强盗,唐僧生气。
后来三打白骨精,唐僧生气,驱赶了悟空。
如今……又叒叕……生气了,要驱赶悟空了!
这几次三番下来,众人心中也有火气了。
唐长老,你就相信一下悟空吧!
不会吃亏的!
这一路,他除去的都是妖魔,都是坏人!你睁开眼睛看看呐!
画面中,唐僧说悟空不服管束,他念紧箍咒是恨铁不成钢,而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对唐僧之举才是恨铁不成钢。
这一路悟空本就对唐僧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几乎是有应必求,有了困难也是第一个冲上去的。
带入一下悟空,自己的师父对刚见面的农夫,农妇,甚至是强盗都有慈悲之心,相信他们。
可是对日夜相处,保护自己,替自己出生入死的徒弟,却是这般怀疑,轻辄言语打击,重辄紧箍咒。
要窒息了。
也就是悟空不记仇能忍受他了!
看到这一幕的始皇帝:“……”
“依朕之见,离了这唐僧,回到自己的花果山,自己做猴王,乐得逍遥自在,还不用受这窝囊气。”
刘彻:“朕看不下去了,要是朕有个这样的师父,早就下旨……”
后面的话他没说,臣子们也不答话,只是暗中想,谁敢这么对您?
只是大家对唐僧之举,确实是火大。
后世见到这一幕的,心中的火气都被升起来了。
唐僧,太迂腐了,太迂腐了!可怜悟空,遭受了这一切。
有人反应过来,取经队伍又这般离心了,后来之路该如何走?
之前师徒几人有难了,八戒去寻悟空,这次总不能也是因为打不过其他妖怪,再厚着脸皮去请悟空吧。
性急躁者,直接替悟空打抱不平起来。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么?
悟空是工具人么。
所以对于这一难开头,悟空打晕唐僧之景,有些人则是猜测,是否因为唐僧之举,悟空心中难以忍受。
可很快这个结论就被他们自己推翻了,悟空什么样的性子,他对唐僧是尊敬有加的,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一定有隐情。
果然,下一刻,悟空生气地架起筋斗云,来到了菩萨身边。
“俺老孙要告状!”
众人是又怜惜又唏嘘,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大闹天宫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被逼到了这一步呢?
菩萨见了悟空,悟空说明了事情的起因,也认错了,如今唐僧那去不得,只希望菩萨把这紧箍咒给解了,自己也好去自己的花果山。
其实……看到这里,有些人有私心的,希望悟空就此解脱,日后再也不受这窝囊气了。
……
很快,同样的画面中,另一个悟空在花果山,拿出了那通关文牒,念起了取经几人组的经历,说自己要去取经,修得正果。
众人大惊:“怎么有两个悟空?!”
天幕上,沙僧收到唐僧的命令,赶来了花果山寻悟空。
他来看到的场景便是这般了,悟空身穿金甲,手中拿着的便是通关文牒,对沙僧是一点也不识。
有人提出疑问:“悟空为何不认识沙僧?”
众人对比起来之前八戒来寻悟空时,同样的场景,悟空虽作不认识八戒之态,可眼中却是期待。
然而,这次的悟空,却是真的无情。
而让众人吃惊的是,这位悟空变出了另外的唐僧,八戒,沙僧。
众人眼睛瞪得像铜铃那般大。
“哈!”
答案出来了,两个悟空,有一个是假的!打唐僧的也不是真的悟空!
这下,真相超出了众人的认知,这假悟空,看起来与真悟空倒是无异处,这可如何是好?
……
大秦天幕下,扶苏道:“阿父,这后世之人想象力,着是丰富。”
这般场景,确实很难让人想到。
没有人回答他,扶苏眼光朝始皇帝看去。
始皇帝没注意他,只是盯着假悟空手中的通关文牒,目光灼灼。
之前天幕出现的画面从未细致展现这通关文牒,那时始皇帝也没怎么注意到。
如今仔细一看,原来竟然是这么一东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小小一章,上面却有那么多的信息,同时还如此轻盈。
此物方便,若是大秦境内拥有,之前画师提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而朝臣上奏折,也方便了许多,他批阅奏折,也不用那么麻烦。
扶苏见始皇帝盯着看的东西,立即接话道:“阿父可是看中了那通关文牒?”
始皇帝:“正是。”
始皇帝转身问朝臣:“诸卿可见那通关文牒,如此轻薄,若是我大秦有此物……”
朝臣们能想到那画面的。
对他们来说,上奏时不必用马车拖着竹简来,写字也很方便,还能在小小一张纸上写出很多的内容,而始皇帝批阅奏折时,也能快速很多。
对于大秦文化的传播来说,有了此物,那些以前的书籍都可以大范围让百姓看了。
……
百利而无一害啊!
有人激动道:“此物,甚是有用!”
始皇帝道:“诸卿可有谁见过此物,又或许是和此物差不多的东西?”
臣子们开始讨论起来。
对于这样轻薄的,有人觉得像薄的竹片,有人觉得应该是薄的木片,又或许是其他的东西。
听了臣子们各式各样的想法,始皇帝始终皱着眉头,扶苏自己也想着,要给阿父解忧。
望着站在不远处的方士,他眼前一亮:“阿父,孩儿有一计!”
始皇帝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扶苏道:“听到大家的讨论,此物似乎没有出处,但是大家提到了木头和竹片,若是不知道怎么办,何不效仿那丹药一般炼制。”
始皇帝还未出声,方士就立即上前道:“公子,丹药是火法炼制,而这木片竹片等可不能直接用明火啊!”
扶苏道:“火法最终结果便是要得到干的东西,那纸张也是干的,何不把木片,竹片,秸秆之物放入铁锅中,熬制出木浆,竹浆等,再晒干来看看?”
这法子没有人实验过,却提供了一个思路。
始皇帝大悦:“善!”
他立即吩咐人去办了。
……
天幕上的画面演变到两个悟空势必要分出个真假了。
众人本来还知道在菩萨那的悟空是真的,只是他一下界了便变幻得和假悟空的穿着一模一样,俩人又厮打在一起,这边这个说他是真的,那边那个是真的。
众人只觉得眼花缭乱。
这边说自己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了,另一边又说自己有金箍棒作为证明。
这边说自己有紧箍咒,可是在菩萨和唐僧一起念时,两个都说疼。
这两个悟空,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上,从菩萨那打到玉帝那,从地府打到如来那,两个人本领差不多,这要大家如何辨认?
……
长孙皇后看得眼睛都花了:“实在是难以分清,到底哪个是真的?”
李世民也摇摇头:“朕尚未瞧出。”
有人细细数起从两个悟空出现开始的画面。
假悟空一出场便打晕了悟空,然后偷了行李,再去霸占了真悟空的花果山。
而在菩萨面前,假悟空与真悟空一样,展现出了对紧箍咒的害怕,在玉帝面前,连照妖镜这样的东西也分辨不出来,在取经几人组面前,八戒分辨不出,沙僧分辨不出,唐僧也分辨不出。
直到俩个悟空去了地府。
里面有个叫“谛听”的,倒是分辨出来了。
分辨出来了他却不能说,因为真假悟空本领差不多,若是在此地揭露了,假悟空气急败坏之下,地府会有一场灾难。
事情到这个地步,只能去找西天如来佛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