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鹿炼师
作品:《快雪时晴》 苑希之前与夏侯攸介打听郢水醪一事,是因为她曾在僖王府闻过这味道,便是江迎月用的酒。
后来在丰乐楼那酒是呈辞去时用的,也就是说太子也知晓此事。
若有人私自买卖国酒,太子作为储君应当第一个不能容忍,如此只能说明,这酒流出的经手人太子也舍不得打杀。
于郢是京城,实行榷曲制,由都曲院每年将酒曲卖给酒户,丰乐楼一家独大包下了都曲院的大部分酒曲。
而制作郢水醪的春酒麹是在龙兴之地附近的富水,每年是作为贡品进贡皇家。
郢水醪的美味程度之高,就是唐时,皇家酒坊也为其改名为“郢酒坊”,可见其一斑。
“荷静蓬池脍,冰寒郢水醪。”就是在于郢的皇宫贵族中也是美谈。
按夏侯攸介所说,光是于郢一年沽酒就不可计量,篪国更是不禁群饮,且常赐酺,前几年酒税最高时曾达到千万贯一年。
正所谓“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私酒私曲虽不再如前朝死刑弃市,那也是重罪。
更何况私自沽酒,偷逃税金,这郢水醪作为国酒又没有明账的来源,中间大笔灰色收益,只怕是进了僖王的袋中,竟敢与国家夺利,此绝不是小事。
她让周樱找人四处散播此事,只道是丰乐楼已经在对外沽郢水醪,此酒价值千金万金,做上一笔这辈子便都够了。
一时间于郢城做沽酒生意的人风声鹊起,个个都说有关系能从丰乐楼沽到此酒,定金是成倍增长。
郢水醪乃是国酒,被这闹剧这番流传,皇上自然是要派人前来查看,却根本找不到这流言的源头,只能整顿丰乐楼。
丰乐楼被关了两日,又重新开张,一切不过是自罚三杯的笑话,很快便被一笔带过。
但这只是苑希的开胃菜,老百姓整日劳作,最喜欢的就是传这些街头巷尾的故事,干脆自己写几个故事出来,让大家来看个热闹。
去年年末时僖王府刺杀就已经陆续下了许多官员,有关系的也都伤得七七八八。
皇上作为一国之君,要做的是制衡,不是赶尽杀绝,所以就算知道郢水醪背后的异样也只是提点了丰乐楼。
两父子现在就是唱双簧,她必须要一击致命才能叫太子弃卒保车。
苑希的目的与楼心月的目的根本不同,楼心月认为江迎月是被太子陷害,太子是罪魁祸首。
但苑希并不这样认为。
无论是谁来看,僖王府行刺,此事没有被禁足的江迎月嫌疑最大。若说是江迎月为了泄皇上囚禁僖王的愤便也说得过去。
归根结底,是僖王让江迎月深陷危险境地,更何况若真是太子行此险招,正说明僖王心中没有江迎月,任人将她置于危险当中。
所以苑希的目的向来只有僖王,更何况即将动乱的内忧外患,太子是万不能有事的。
郢水醪一事闹了多日,到现在竟已到了荼蘼。
“花事了了。”苑希在学堂的歇山亭中写着字,点雩正在一旁用荼靡做露,香气袭人,好几日都不消散。
这日放学前宋兹也来了,他见她以为她喜欢荼靡,又说起后院有白茶,等开花了送她。
苑希淡淡笑着说:“我也不是多喜欢白花。”
她喜欢红色的,热烈的,但她也很喜欢窗边的珍珠梅,每日都在等着它长大开花,因为她以前得不到。
正好宋兹说起了那株珍珠梅:“前些日子听点雩说起你的珍珠梅,还笑你珍爱它,怎么才几日就说不喜欢白花了?”
宋兹心中以为苑希如孩童一般不定性,所以觉得可爱,还以此笑闹。
他总觉得苑希配这素霜,因为春天总是洁净的,玉兰、青木香、梨花,以及她自己种的珍珠梅,都与她像极了。
春天总是有很多白花,娇嫩欲滴,这是绝美的山色,却不是苑希最爱,她喜爱热烈的红,耀眼的金,甚至她更喜欢铺满大地的各类紫色、蓝色的报春花。
宋兹总爱约苑希去玩,可她满脑子都是江迎月,哪里有心情呢,所以他每次提议她都会推脱。
他也只能问她为何不愿意出去玩,“再过不几日就是夏季,能去的地方可就少了。”
她又要想事情又要学习,早就没心肠多说,只道是:“坤卦六二有言,不习无不利,不习便气不足,神、气不足,又如何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宋兹笑着问:“你又不考状元,不必要求这么高,从七言学堂学会的知识便够你一生了。”
苑希才不呢,她一边说一边往外走,“你们怎么要求自己,我也怎么要求我,我也要像你们一样优秀!”
学堂后面的月亮门后垂着一片白花夹竹桃,正圆的月亮门刚好露出不多的花枝,显得很神秘,但白花本就清淡,只露出那么一缺来,倒叫苑希觉得过分清冷。
只是二人刚好走到这里,宋兹又驻足看了许久,这凄凄戚戚的模样才更打中他内心,回身看一旁的苑希,更称出几分消瘦单薄来。
但宋兹竟以此比喻苑希,“夹竹桃常青不改,历经春、夏、秋三季,花开花落,此起彼伏。”更说她如那夹竹桃娇羞。
被这般形容,苑希应当做羞涩状的,但她心中却是吐槽:“只一点像,全株剧毒。”
她往外走是想叫别的学子缠上他,这样自己才好静下来读书写字,好在很快就有几个眼尖的拦下了宋兹。
回到歇山亭,她动笔写起了两个早就酝酿好的故事。
要想让皇上在意道观一事,就必须要捆绑一件他在意的事,这样他才会将道观之事一并彻查。
郢水醪一事也在于郢闹了半月,皇帝当做不知也好,私下责怪也好,苑希都不能叫他们舒坦了。
两个故事写好后她便交到了怜幽与重晚的手上,她二人编排成戏曲,再交会神楼、戏台的民间伎艺人,人们争先学这舞,很快便风靡了于郢。
第一个故事名叫《药酒》。
话说有个国家的人很爱狩猎,因为他们要泡药酒,这一日来了一个仙人给他们酿造了一种酒。
这酒喝完全身舒畅,人们越发爱喝这种酒了,后来皇上发现自己宫中的酒越来越少,才发现自己泡的药酒竟变到了百姓那里。
皇帝的药酒可不是普通酒,乃是仙酿,泡的是山中一头受伤的黄龙,皇上喝了这酒能长生不老,如今被京城百姓一同饮尽,皇帝大为震怒。
皇上请仙人前去寻是谁将酒变走,却发现原是那黄龙的灵魂变作一高官模样前去蛊惑百姓,百姓与黄龙一同饮酒作乐,很快便将酒喝见了底。
等酒全喝干,黄龙就要飞身而出,这个国家的国王请人不断往这巨大酒甕中倒酒,却怎么都倒不满,反而是天上下起瓢泼大雨,仿佛倒入酒甕中的酒化成了雨。
最后这座城竟被水淹住,从此消失了。
而另一个故事《鹿炼师》,讲述一只鹿精在道观中扮作道人修行,却来了个女弟子,女弟子整日修行却只想成精。
因她见惯了人间坎坷,鹿炼师巴不得为人便与这弟子同修一体,最后鹿炼师占得人身,那弟子成了精魄游荡人间。
鹿炼师有些法力,成人后越发美丽婀娜,肌肤都带着光,却不想没几日被人发现这道观竟有个绝美女冠。
可进了这道观的人都没能再出来,人们偷偷潜入道观将炼师的法器偷走,又将炼师绑起来,最后鹿炼师竟沦为达官贵人的玩物。
一日来了个仙人,见这女子眼中带着惊惧,如同一头受伤小鹿,便要救她,被人们发现竟砸了仙人庙,毁了仙人金刚身。
最后鹿炼师为了护住仙人散去了精力又变回了普通妇人模样,人们兴致全无,却在道观发现那鹿炼师埋在土下的尸首。
惊恐的百姓又筑了仙人庙求仙人保佑自己不被妖精所缠。
宫中最是喜欢看民间的热门戏剧,这两出戏没两日便被所有达官贵人所熟知。
见时机成熟,苑希找呈宰要来了一匹梅花鹿,梅花鹿性情温顺胆小,走街串巷人人都很是喜爱。
它在城里大半日,后面跟着的人成群结队,只见这鹿慢慢悠悠走进了碧霞祠。
好事者跟着进去,却遇见一位心月炼师求救,那心月炼师说道观残破好些年,是有邪物作祟。
这不就与近来风靡于郢的故事连上了,人们四处搜寻又发现了美丽却疯癫的沐仙,这可更不能袖手旁观。
后面有人提议掘开这道观的花园,定要寻到鹿炼师的法器,却没想挖出来森森白骨。
这一下可不得了,《鹿炼师》竟是真事,瓦市更是接连歌舞,赚了个盆满钵满。
很快,前段时间说丰乐楼有郢水醪卖也被人们熟知,本就确有此事,加之《药酒》的故事在城里流传,郢水醪便变成了《药酒》中能长命百岁的黄龙泡酒。
人们害怕自己慢了买不上,争先恐后去那些沽酒的正店要郢水醪。
有些着急的直接将酒瓮推着去店门口拦着,不卖给自己也别想卖给别人,一时间此事就闹得沸沸扬扬。
郢水醪是国酒,这样大肆在鄀京流传关于《药酒》的演绎,惜命的皇帝心头不痛快完全无法容忍,下旨彻查故事起源。
经过上次的闹剧,丰乐楼哪里还敢光明正大地将郢水醪放在店中,自是早就消去。
而瓦舍游棚本就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易聚易散,更是何处去寻第一个唱这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