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集:征地!未必是坏事
作品:《重生秦建国》 秦建国在矿山指挥部编织的关系网和财路,如同山涧的暗流,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悄然涌动。野味和山野菜的供应,让他每月都能稳定地获得一笔不算庞大但持续增长的“合法”收益,这些钱被他小心地混入工资,一部分寄给沈念秋,一部分悄悄加入房梁上的积蓄。他像一只精心筑巢的雨燕,一点点衔来泥草,加固着未来的窝。
然而,时代的洪流远比个人的算计更加汹涌。矿山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详勘阶段接近尾声,大规模施工的蓝图已经绘就。这天,指挥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雷科长让秦建国也列席记录。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征地。
一张巨大的、标注着未来矿区范围、选矿厂位置、尾矿库区域以及连接外部公路的红线图,铺在会议桌上,像一道醒目的伤疤,刻在了靠山屯的土地上。秦建国看着那条红线蜿蜒着圈走了大片的山林、草坡,甚至涉及到了屯子边缘的一部分耕地和……他目光猛地一凝,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那片区域,赫然包括了靠山屯的砖窑场和一部分蜂场!
“……根据国家建设需要,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山林,包括地面附着物,都将被征用。”主持会议的指挥部副总指挥,一位来自地区行署的干部,语气严肃而不容置疑,“补偿标准,按照省里最新的文件精神执行。青苗补偿、林木补偿、地上建筑物补偿……各大队要积极配合,做好社员的思想工作,确保国家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沉重的呼吸声。秦建国能感觉到身边赵大山身体的瞬间僵硬。作为屯支书,赵大山比谁都清楚,砖窑和蜂场对于刚刚看到点富裕希望的靠山屯意味着什么。那是屯集体的钱袋子,是社员们工分之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散会后,赵大山脸色铁青,拉着秦建国走到院子角落,掏出烟袋锅,手却抖得半天没点上。
“完了……建国,这下完了……”赵大山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砖窑、蜂场……这都是咱们的心血啊!说征就征了!那点补偿款,够干啥的?往后的日子可咋整?”
秦建国默默接过火柴,帮他点上烟,自己的内心也是波涛汹涌。他担心的不仅仅是屯子的未来,更是他自己!砖窑和蜂场一旦被征,屯子里集体经济的支柱就垮了半壁江山,社员收入锐减,人心必然浮动。他那个依靠屯子资源、在指挥部搭建的野味野菜供应网络,还能维持多久?那些猎户、采药的社员,如果失去了稳定的集体工分和副业收入,会不会为了更多利益,绕过他直接去找指挥部?或者,被更苛刻的贩子压榨?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那张红线图上,未来矿区的边缘,距离他那个藏着紫貂皮交易巨款和熊胆的护林点,并不算太远!虽然暂时未被划入,但谁能保证后续扩张不会波及?他那个精心构筑的“堡垒”,在国家机器的推土机面前,不堪一击!
危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危机不仅关乎靠山屯的生计,更直接威胁到他隐藏的财富和未来的计划!
“大山哥,光着急没用。”秦建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力量,“补偿标准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咱们得想想,怎么在这件事里,为屯子,也为咱们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
赵大山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秦建国:“建国,你有办法?”
“办法是人想的。”秦建国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指挥部这边,具体负责征地补偿谈判的是谁?”
“好像是……后勤的郑股长,还有指挥部从县里抽调的一个什么科长。”赵大山回忆着说。
郑股长!秦建国心中一动。这个见钱眼开、善于钻营的家伙,负责具体的补偿核算和发放,这里面的操作空间……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照亮了秦建国混乱的思绪。
当天晚上,秦建国没有回护林点,而是提着一瓶从指挥部小灶弄来的“北大仓”酒和一条“大前门”香烟,敲响了郑股长在公社临时宿舍的门。
郑股长开门看到是他,有些意外,但看到他手里的东西,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哟,建国啊,快请进快请进!这么晚了,有事?”
“没啥大事,就是今天开会,看郑股长为征地的事操心,特意过来看看,陪您喝两盅,解解乏。”秦建国说得滴水不漏。
几杯酒下肚,气氛热络起来。秦建国看似随意地提起征地的事,替靠山屯叫苦:“郑股长,您是不知道,我们屯那砖窑和蜂场,可是全屯老少的命根子,投入了多少心血……这一征用,补偿款要是再不到位,或者算少了,社员们怕是要闹情绪,影响矿山建设大局啊。”
郑股长眯着眼,嘬了一口酒,叹气道:“建国啊,你的心情我理解。可这补偿标准是上头定的,我也就是个具体办事的,难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标准是死的,但地上附着物的估价、林木的成色认定……这里面的弹性,郑股长您比我在行。”秦建国压低声音,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屯的要求也不高,就是希望能把这补偿款,算得‘实在’一点。毕竟,砖窑还能重建,蜂场也能搬迁,都需要启动资金不是?” 他特意在“实在”两个字上加了重音。
郑股长放下酒杯,仔细打量着秦建国,似乎在权衡。他当然明白秦建国的意思——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高估补偿价值,这里面多出来的部分,自然有操作的空间。
“建国啊,”郑股长慢悠悠地说,“为集体争取利益,是好事。不过……这核算起来,需要很多‘具体’的材料和‘证明’,工作量很大啊……”
秦建国立刻接口:“这个您放心!屯里一定把材料准备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绝不给领导添麻烦!” 他说着,将那个装着香烟和酒的网兜,往郑股长那边推了推,网兜底下,隐约露出一个用报纸包裹的、方方正正的东西的轮廓——那是他提前准备好的五十块钱。
郑股长的目光在网兜上停留了一瞬,脸上露出了更深的笑容:“好说,好说。都是为了工作嘛!你们先把材料报上来,我们一定……认真研究,实事求是!”
从郑股长宿舍出来,夜风一吹,秦建国打了个寒颤,但心里却有一股火在烧。他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更危险的钢丝。与郑股长的这种交易,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旦出事,就是万劫不复。
但他没有退路。他不仅要利用这次征地,为靠山屯,也为自己,攫取一笔合法的、或者说看似合法的启动资金。他看中的,不仅仅是那点补偿款的回扣,他有一个更大的图谋——他要借此机会,参与到砖窑和蜂场的“重建”或“转型”中去!
第二天,他找到赵大山,将昨晚与郑股长“沟通”的结果(隐去了行贿细节)告诉了他,强调要尽快准备详尽的材料,把砖窑的建造成本、蜂群的规模价值往高了报。
赵大山将信将疑,但看到了一丝希望,立刻组织人手去办。
与此同时,秦建国开始频繁地在屯子里走动,尤其是那些在砖窑和蜂场干活、或者家里有壮劳力的社员家。他不再仅仅是以指挥部干部的身份,更多是以老支书的姿态,与他们谈心,分析矿山建设带来的机遇。
“征地是阵痛,但也是机会!”秦建国对围拢过来的社员们说,“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砖瓦!咱们有技术,有劳力,补偿款下来,完全可以找个新地方,建一个更大、更好的砖窑!不光供应矿山,还能往外卖!”
“还有蜂场,林子没了,可以往更深的山里迁,或者,咱们可以试着养更多的家蜂!矿山来了这么多人,蜂蜜还怕卖不出去?”
他描绘的蓝图,带着现实的考量和对未来的憧憬,极大地安抚了惶惑的人心。社员们觉得,这个见过世面的老支书,总能带领大家找到出路。无形中,他在屯子里的威望和影响力,借着这次危机,进一步提升。
几天后,靠山屯上报的征地补偿材料,经过郑股长“实事求是”的核算,批复下来了。补偿金额比赵大山等人预想的要高出不少!虽然依旧无法完全弥补损失,但足以让屯子缓过气来,并且有了重建副业的启动资金。
屯子里一片欢腾,赵大山对秦建国更是感激不尽。而秦建国,也如愿地从郑股长那里,得到了一笔“辛苦费”——一百块钱。这笔钱,拿得他心惊肉跳,却又觉得理所应当。
更重要的是,他顺势向赵大山和屯委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成立一个“靠山屯工副业生产小组”,由他牵头,利用这笔补偿款和屯里的劳力、技术,负责砖窑重建、蜂场搬迁,并尝试拓展其他为矿山服务的项目,比如组织劳力承包一些土石方工程,或者成立一个马车运输队。
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社员的拥护。大家都相信,跟着秦建国干,有钱赚,有盼头。
就这样,秦建国巧妙地利用矿山征地这场危机,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财路,化解了潜在的威胁,更成功地从一个边缘的护林员、指挥部的普通干事,转身成为了靠山屯集体工副业的实际掌舵人!他手中掌握的,不再是隐秘的黑市交易网,而是光明正大的集体经济资源!
他站在即将重建的砖窑选址上,看着忙碌的社员和远处矿山工地的尘烟,眼神深邃。他知道,一条更宽阔、也更复杂的路,在脚下铺开了。他积累财富的方式,必须随之改变。以前是偷偷摸摸的狩猎和倒卖,现在,他要堂堂正正地,利用这时代的浪潮和手中的资源,去搏一个更大的未来。
他摸了摸怀里那封刚收到的、沈念秋报告石头小家伙的信,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真切的笑意。距离目标,似乎又近了一步。但前方的风浪,也必将更加汹涌。他不仅要面对市场的风险,还要应对指挥部内部可能存在的眼红和倾轧,更要时刻提防着郑股长那样的“合作伙伴”反噬,以及……公安那双或许从未远离的眼睛。
山林在轰鸣中改变着模样,而秦建国的命运之舟,已经驶入了更广阔的,却也暗礁遍布的水域。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