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集:周旋于各方
作品:《重生秦建国》 钱办事员盗窃未遂事件,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在矿山指挥部荡起了一圈涟漪,又很快平息下去。但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下,秦建国的位置却因此发生了一丝微妙的改变。雷科长看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实实在在的赏识,而不仅仅是基于他“战斗英雄”名头的客气。一些具体的、不那么核心但需要信任的事务,开始交到他手上,比如清点接收从县里运来的劳保用品,或者带队检查临时工棚的防火安全。
秦建国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做事却滴水不漏。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指挥部运作的每一个细节:物资调配的流程,人员管理的漏洞,各级干部之间的亲疏关系,甚至后勤采购的报价单,他都会借着帮忙搬运或清点的机会,飞快地扫上几眼,记在心里。
他注意到,随着勘探深入和前期建设展开,指挥部的物资消耗巨大,尤其是粮油肉菜等生活物资。虽然大部分由县里统一调拨,但仍有缺口,需要本地采购补充。负责这块的是后勤股一个姓郑的副股长,是个面带笑容、眼神却有些闪烁的中年人。
秦建国还注意到,指挥部对“地方特色”的需求也在增加。上级领导、兄弟单位来人视察参观,招待餐桌上如果能摆上些山珍野味,无疑是极大的面子。这事由办公室负责,但具体采办,似乎也落到了后勤头上。
一个计划的雏形,开始在秦建国脑中形成。他不能,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亲自冒险上山狩猎。但他手里有屯子里那些猎户和采药人的资源,他有孙老蔫、赵炮这些隐蔽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身处指挥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需求”,并且拥有了一定的“合规”身份。
他需要找一个切入点,一个既能满足指挥部需求,又能让他从中合理获利,还不会引人怀疑的方式。
机会出现在一次关于改善指挥部工作人员伙食的讨论会上。郑股长抱怨县里调拨的肉类有限,尤其是新鲜肉食匮乏,大家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雷科长皱着眉:“能不能在当地想想办法?价格可以稍微灵活一点,但要保证来源清楚,手续齐全。”
郑股长面露难色:“本地农户养的都是任务猪,有定量的。黑市上的东西……来源不明,风险太大。”
就在这时,坐在角落负责记录的秦建国,似乎是不经意地抬起头,用他那特有的、带着山里人憨厚又肯定的语气说:“雷科长,郑股长,咱们靠山屯这边,林子大,社员们农闲时也会弄点野物贴补家用,像野兔、山鸡什么的,都是干干净净自己打的。要是指挥部需要,我可以回去问问,看能不能按略高于供销社的收购价,集中收一点过来,也算是给社员们增加点收入,来源也好把控。”
会议室安静了一下。所有人都看向秦建国。
雷科长眼睛一亮:“建国同志,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伙食问题,也符合政策,帮助了社员!你看呢,老郑?”
郑股长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迅速换上笑容:“好啊!秦建国同志熟悉情况,由他出面牵线,最合适不过!价格嘛……就按供销社收购价上浮一成,你看怎么样,建国同志?” 他看向秦建国,眼神里带着试探。
秦建国心里冷笑,上浮一成?打发叫花子呢。他面上却露出为难的神色:“郑股长,供销社收购价本来就低,社员们弄点野物也不容易,翻山越岭的……而且这东西不比家养,时有时无,量也保证不了太大。上浮一成,恐怕大家积极性不高。我看……上浮三成,可能才有人愿意长期供应。” 他报出的价格,比他私下收购价略低,但比供销社高出一大截,留有利润空间,也显得他是在为社员争取利益。
郑股长沉吟着,似乎在计算成本。三成,还在他可以灵活掌握的范围内,而且这东西属于“特需”,账目上好操作。
“行!就按建国同志说的,上浮三成!但一定要保证新鲜,来源清楚!”郑股长一拍板,这事就算定了下来。
秦建国心中一定,第一步,迈出去了。
散会后,郑股长特意叫住秦建国,笑眯眯地递给他一支烟:“建国啊,以后这块就多费心了。收来的东西,直接送到后勤仓库,找我签字就行。账目……你清楚,不用太细,有个大概数目,社员按手印领钱就行。” 他话语里的暗示,秦建国听得明白。
“郑股长放心,规矩我懂。”秦建国接过烟,没有点燃,别在了耳朵上。
有了指挥部的“尚方宝剑”,秦建国的行动方便了许多。他利用休息时间回到靠山屯,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分别找到了孙老蔫、赵炮和另外两个信得过的老猎户。
他没有透露指挥部的具体收购价,而是用了一个更稳妥的说法:“指挥部领导想吃点野味,我给争取了个好价钱,比你们零卖高。以后打了兔子、山鸡、狍子什么的,新鲜的,收拾干净,直接送到我这儿来,现钱结算。还是老规矩,别声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几人一听价格比黑市还好,又能现结,自然满口答应。他们只当秦建国在指挥部有关系,路子广,对他更加信服。
秦建国在护林点旁边搭了个简易的草棚,作为临时的收货点。他定期将收来的野味用麻袋装好,由王老赶的马车(现在也偶尔帮指挥部拉货)顺路捎到公社,他再亲自送到指挥部后勤仓库。郑股长果然守信,验收、签字、支取现金,流程顺畅。秦建国将大部分钱按约定付给猎户,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差价。这笔钱,来得光明正大,毫无风险。
他的“副业”悄然运转起来,虽然单次利润不高,但胜在稳定、安全,细水长流。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条渠道,重新建立并加强了对屯子里部分资源的控制,也巩固了他在一些关键社员心中的地位。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他知道,野味只是小打小闹。指挥部真正的“特需”,是那些上档次的、能撑场面的山珍。比如……他之前卖掉的灵芝,或者……他藏起来的熊胆那个级别的东西。
但他不敢轻易触碰。那需要更隐秘的渠道和更大的胆量。他在等待,也在观察。
指挥部的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更多的设备、人员涌入。老河套方向,钻机的轰鸣声日夜不息,简易公路不断向深山延伸。秦建国偶尔带队巡逻到那边,看着被砍伐的树木、被翻开的地皮,心中依旧会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那丝情绪很快就会被现实的算计所取代。
他发现,随着工程推进,指挥部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和变化。除了生活物资,一些建设用的零星材料,如铁丝、钉子、劳保手套等,也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和损耗。郑股长似乎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大局,一些小来小去的东西,根本无人细查。
秦建国的心思活络起来。这些东西,在黑市上同样紧俏。他是否可以利用职务之便……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强行压了下去。太危险了!这不同于倒卖山货,这是盗窃国家财产!钱办事员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不能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毁掉好不容易得来的局面。
他需要更安全、更高级的玩法。
转机出现在一次陪同雷科长接待省城设计院专家的晚宴上。宴席设在公社唯一像样点的饭馆,郑股长负责张罗。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但几位从大城市来的专家似乎兴致不高,只是礼貌性地动动筷子。
酒过三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感慨道:“这大兴安岭真是宝库啊,听说山里好东西不少,像新鲜的蘑菇、野菜,还有那种……叫什么来着?对,蕨菜!城里现在可想这一口了,就是吃不到地道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秦建国心中一动。山野菜!这东西不像野味那么敏感,采集容易,成本极低,但在城里绝对是稀罕物!如果能供应给指挥部的干部食堂,或者……甚至通过某些渠道,送到更上面的招待所……
他看了一眼郑股长,发现郑股长也正若有所思。
宴会结束后,秦建国主动找到郑股长。
“郑股长,今天专家的话提醒我了。咱们这山里,别的不多,就是山野菜多。像蕨菜、猴腿儿、黄花菜,这个季节正好是时候。这东西不占计划,社员们顺手就能采,要是能供应给食堂,换换口味,说不定领导们喜欢。”
郑股长眯着眼看着秦建国,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建国啊,你脑子是活络。这事……我看行!不过,野菜不比野味,价格可不能高了。”
“这个自然,就是给社员们添个零花钱,价格您定。”秦建国姿态放得很低。
于是,秦建国的“业务范围”又扩大了。他发动屯子里的妇女小孩,在采山货的季节,大量采集各种山野菜,由他统一收购,再送到指挥部。这笔生意利润更薄,几乎就是跑腿费,但却将更多社员的利益与他捆绑在一起,也让他在指挥部后勤体系内,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可靠的“本地资源提供者”。
他的身份越发复杂:在指挥部,他是认真负责的保卫干事,是后勤采购的得力帮手;在靠山屯部分社员眼中,他是带着大家赚钱的能人;而在他自己心里,他是一个潜伏在光明与阴影交界处的狩猎者,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网络,积累着资本,等待着那个能将所有财富安全洗白,与家人团聚的最终时机。
他藏在房梁里的钱,在缓慢而稳定地增加。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矿山建设的风暴眼正在形成,他必须在这风暴彻底降临之前,找到那条真正能通往“富庶”与安全的捷径。他仿佛能看到,沈念秋和石头在远方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而通往他们的路上,依旧布满荆棘,需要他用更深的城府和更巧妙的手段,去一一清除。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