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南洋海军
作品:《在造大明》 第三百六十三章 南洋海军 - 常驻舰队
天津卫的清晨,总是裹挟着海风的咸腥与铁锈的气息。薄雾尚未散尽,港口的轮廓已在熹微晨光中若隐若现。巨大的海船桅杆如林,粗粝的缆绳摩擦着桩柱,发出沉闷的吱呀声。一艘来自南洋的福船正缓缓靠泊,船帆上沾染着遥远海域的湿气,也带来了关于香料、白银与未知风浪的消息。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未在紫禁城的暖阁中安坐。他身着石青缎面常服,外罩一件玄狐镶边大氅,足蹬皂靴,行走在天津卫码头湿滑的木栈道上。李若琏一身飞鱼服,腰间绣春刀刀柄微露,步伐沉稳如磐石,始终落后半步。另有数名身着便服的锦衣卫,如融入阴影的猎豹,散布在周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来往的军民与商贾。
“陛下,此处风大,湿气重,还请移步至天后宫行辕稍歇。”李若琏低声提醒,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
崇祯摆摆手,目光投向远处烟波浩渺的渤海湾,声音里透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昂:“无妨。朕站立于此,方能感受到这片海的脉搏。李卿,你看——”他抬手,指向海平面上星星点点帆影,“郑和七下西洋时,大明的龙旗也曾这般骄傲地飘扬。可后来呢?船队湮没于历史,海权拱手于他人!今时今日,朕不仅要重拾这份荣光,更要让它化为守护帝国疆土的钢铁屏障!”
李若琏心头一震。他跟随陛下多年,深知其胸中丘壑之深。今日这番话,绝非单纯的感慨。果然,崇祯话锋一转,直指核心:“南洋水师分舰队,不能再是临时拼凑的征伐之师。朕意已决,要组建一支常驻舰队!以台湾为根基,扼守马六甲海峡以东要冲,护卫我大明商民,震慑番夷宵小!”
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组建一支脱离大陆补给线、长期游弋于远海的风帆舰队,在当世几乎是天方夜谭。后勤、补给、舰船维护、人员轮换……无数难题如暗礁般潜伏。
李若琏沉吟片刻,躬身道:“陛下圣明,洞察海权之重。然常驻远海,千难万险。首当其冲者,便是补给。跨洋运粮运械,耗资巨万,且风险极高。其次,舰船久泊海上,朽坏极速,非有庞大船坞与娴熟工匠随行不可。再者,将士远离故土,思乡厌战之情滋生,纪律难维,亦需考量。”
他的担忧句句切中要害,正是崇祯深思熟虑过的关卡。崇祯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困难,朕岂会不知?然畏难,则永无出海之日!朕问你,当年修京沈铁路,冻土、技术、钱粮,哪一样不是难关?朕与宋应星、孙和鼎他们,哪一个不是从无到有,硬生生啃下来的骨头?”
他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李若琏:“朕给你指条路!其一,补给。台湾府,就是第一座前进堡垒!徐光启、孙元化他们在澎湖、台湾试种的高产作物,今年秋收便可见效。蔗糖、香料、稻米,就地转化,为舰队提供给养!命工部、户部全力支持台湾屯垦与仓储建设!”
“其二,舰船维护与建造。朕已下旨,福州、泉州、广州三地设‘船政局’,由宋应星门生主事。仿造‘镇海号’等新式福船,更需结合格物院图纸,改良船型,加固水密舱,使其更适远洋航行!船坞、物料,优先保障!”
“其三,将士!朕不指望文人酸儒懂海战!就从福建、广东沿海渔民、蛋户、以及历年抗倭、剿匪中精锐的沿海卫所军户里挑选!他们天生属于大海!伙食、饷银,加倍优厚!三年一轮换,允许家眷随行至台湾定居!既稳其心,又扎根南疆!”
一连串雷霆手段,句句砸在实处,瞬间将李若琏心头的疑云驱散大半。他望着皇帝眼中燃烧的火焰,那是属于开拓者的决绝。李若琏猛然抬头,单膝跪地,声音铿锵:“臣!遵旨!必竭尽所能,为陛下打造一支永不沉没的南洋铁军!”
“好!”崇祯点头,目光投向海面,“朕还要你,亲自去一趟福建。与福建巡抚、水师提督,还有那位……”他顿了顿,吐出一个名字,“郑芝龙,好好‘商议’。朕要他出人、出船、出熟悉海情的向导!记住,是‘商议’,不是命令。他要觉得吃了亏,朕……”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朕自有别的法子让他心甘情愿!”
李若琏心中了然。郑芝龙这只老狐狸,绝不会轻易交出他苦心经营的海上力量。这“商议”二字,背后是皇权的威压与利益的交换。他沉声道:“臣,明白!”
就在此时,一阵爽朗的大笑自身后传来,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哎呀呀!陛下怎么亲自跑到这码头上吹风来了?臣沈廷扬,有失远迎,死罪死罪!”
沈廷扬一身锦袍,满面红光,大步流星地走来。他身后跟着几位衣着华贵的商人,皆是东南有名的海商。崇祯的“御驾亲临”,对他们而言不啻于最大的恩宠与商机。
“沈卿,不必多礼。”崇祯转过身,脸上笑容温和,“朕来,是为南洋水师的事。听说你刚从南洋回来?那边情形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沈廷扬连忙躬身,眼中精光一闪:“回陛下!臣刚从吕宋、马尼拉一带回来。大明水师收复台湾、威震南洋的消息,早已传遍!当地土着、华商无不欢欣鼓舞!只是……”他话锋微转,面露愁容,“荷兰人虽暂避锋芒,但其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雅加达)根基深厚,兵力雄厚。西班牙人更是龟缩在吕宋,日夜警惕。臣恐……”
“恐他们暗中勾结,卷土重来?”崇祯替他说完,语气平淡。
“陛下圣明!”沈廷扬一拍大腿,“臣正是此意!南洋水师若不常驻,只怕番夷贼心不死,待我大明注意力稍转,又会故态复萌!陛下组建常驻舰队之策,高瞻远瞩,实乃安南洋万世之基啊!”
他这番话,既捧了皇帝,又点出了关键。崇祯满意地点点头:“沈卿能看清大势,甚好。朕正欲命李爱卿与你同去福建,与郑芝龙及地方商议舰队组建事宜。你身为市舶司主管,熟悉商情海务,正好襄助李卿。”
沈廷扬闻言,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是一凛。与李若琏这位皇帝鹰犬合作?还要去福建面对郑芝龙那只更难缠的海上老虎?这差事,肥是肥了,可风险也忒大。他连忙应道:“能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只是……”他搓着手,一副为难道,“组建舰队,耗费靡巨。船政局新建,工匠、物料、钱粮,处处都需要海量的银子。市舶司虽有些许盈余,恐怕……”
崇祯淡淡道:“钱的问题,朕自有安排。朕已命户部设立‘南洋经略专项银库’,首批拨银一百万两。后续开销,你与李若琏、福建巡抚会商后报上来。朕只看结果。”
一百万两!沈廷扬心中狂跳。这简直是倾尽福建一省数年赋税的巨款!皇帝为了这支舰队,当真是下了血本!他心中的顾虑消散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兴奋和……一丝隐秘的贪婪。如此庞大的舰队,如此巨额的投入,未来南洋贸易的蛋糕,自己这块份额也必定水涨船高吧?他连忙躬身:“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重托!保证让陛下的舰队,成为南洋最耀眼的明珠!”
崇祯瞥了他一眼,那眼神似笑非笑,仿佛看穿了他心底的念头。崇祯不再多言,目光重新投向翻滚的海浪。他解下玄狐大氅,递给身旁的太监,只着常服,凭栏而立。
“李卿,”崇祯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告诉郑芝龙,朕给他两个选择。一,出人出船,真心实意编入大明水师序列,共享荣华富贵,荫庇子孙。二,朕不介意学学当年的郑和,亲自‘拜访’一下他安平堡的宝号,看看他这些年攒了多少‘孝敬’朝廷的宝贝。”他顿了顿,补充道,“顺便,‘请教’一下他为何总对朝廷的旨意阳奉阴违。”
冰冷的话语,透过海风,清晰地飘入李若琏耳中。李若琏心中一凛,知道皇帝这是下了最后通牒。郑芝龙若再耍花样,迎接他的将是雷霆之怒。他躬身领命:“臣,定将陛下天威,带到闽海!”
崇祯不再回头,只是望着那片无垠的蔚蓝。那里,是祖先荣耀的起点,也是未来帝国扩张的方向。一支常驻南洋的舰队,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将大明的影响力,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广阔的海洋之上。京沈铁路连接的是帝国的腹地,而南洋舰队,将撑起帝国的海疆!
“星辰大海……”崇祯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铁路的汽笛刚刚响彻北国,舰队的风帆,也即将劈开南洋的巨浪。他的帝国,这只沉睡的巨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睁开双眼,舒展筋骨,准备搅动这风云激荡的时代!
海鸥的鸣叫声尖锐地划破长空,仿佛是对这片即将被铁蹄与风帆重新丈量的土地发出的预警。而在紫禁之巅,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眸,正遥望着东南方,静静等待着那支承载着帝国新梦想的舰队,扬帆起航。(本章完)
喜欢在造大明请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