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皇上赐婚
作品:《秋昭录》 殿内的喧嚣霎时一静,满殿目光齐刷刷投了过来。
皇上放下手中的白玉酒杯,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泛着光泽,他看向领头的云潇,朗声道:“皇儿们来得正好,方才还说射猎归来,该有场好宴才是。”
皇后执起帕子轻拭唇角,笑意温婉地看向女眷席方向:“快些入座吧。”
内侍们连忙搬来锦凳,众人依序落座,殿内的气氛却比刚才更微妙了几分。
皇上在龙椅扶手上轻轻叩了叩,目光在云潇与殿中女眷间转了一圈,慢悠悠道:“潇儿执掌东宫这些年,事事妥帖,唯独身边缺个能知冷知热的人。”
话音刚落,殿内的呼吸仿佛都轻了几分。
有几位世家小姐悄悄垂下眼睫,指尖无意识绞着裙摆,心头那点隐秘的期待像春草般冒了头,谁不盼着这泼天的荣宠能落到自己头上?
云潇垂在身侧的手指几不可察地蜷了蜷,随即恢复如常,这场突如其来的选妃,显然也在他意料之外。
顾芊芊正啃着一块梅花酥,听到“太子选妃”四个字,差点把点心渣呛进喉咙,她慌忙端起茶盏灌了口,眼睛瞪得溜圆,看看皇上,又瞅瞅云潇,最后撞了撞林婉儿的胳膊,压低声音嘀咕:“选太子妃?怎么跟说天气似的突然?”
沈曦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今日种种本就与前世轨迹大相径庭,却没料到,连太子选妃这等大事都凭空提前了许多。
“既然说到这儿,”皇上忽然开口,打破了殿内的凝滞,“不如让大家都露两手?琴棋书画也好,骑射谋略也罢,正好给潇儿做个参考。”
皇后立刻笑着附和:“皇上说得是,年轻人就该多露露才学。”说着看向女眷席,“谁先来试试?”
元静娴最先坐不住了,攥紧了袖中的琵琶谱,信誓旦旦的起身:“臣女愿献丑,为大家弹一曲《平沙落雁》。”
她抱着琵琶走到殿中,素手轻拨,清越的琴声便流淌开来,时而如雁群掠空,时而似浅滩栖落,引得不少人点头称赞。
一曲终了,元静娴屈膝行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羞赧与自得。
皇后温声道:“静娴这琴艺,越发精进了,不愧是元太傅悉心教导的。”
殿内响起一片附和的赞叹,显然对这份娴雅十分认可。
云潇端坐着,目光掠过元静娴,如今元太傅在朝中正得势,元静娴又知分寸,她若为太子妃,也不是不可。
他指尖在膝上轻轻一点,收回目光时,恰好对上皇上投来的视线,便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殿内的赞叹。
沈曦坐在席间,将云潇那瞬间的权衡看得分明。
她端起茶盏,茶雾模糊了眉眼。
元太傅如今手握言官弹劾之权,正是皇上倚重又忌惮的力量,选元静娴为妃,无疑是稳固朝局的一步好棋。
这时,皇后像是想起什么,看向沈曦:“沈小姐出身将门,想必也有拿手的技艺?”
沈曦闻言,微微欠身,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局促:“皇后娘娘谬赞了,臣女虽是将门出身,却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艺,骑射功夫比不得军中将士,诗词歌赋更是连皮毛都摸不透。”
她抬眼时,恰好对上元静娴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轻视,沈曦却只淡淡一笑,转向皇后:“方才听元小姐抚琴,臣女只觉自愧不如,这般雅致的本事,原不是我们这些舞刀弄枪之人能学来的。”
皇后被她这番话逗笑了,语气也柔和了些:“沈小姐倒坦诚,将门女儿有将门的风采,不必强求这些。”
皇上在龙椅上听着,忽然开口:“沈将军镇守北疆多年,沈家儿女骨子里该有股锐气才是,你既说学不来雅致,那便说说,若边城再起战事,你有什么看法?”
这问题问得突然,殿内霎时静了。
沈曦的指尖在微凉的釉面上轻轻一顿,随即抬眼,目光扫过殿中几位身着朝服的老臣,声音里褪去了方才的局促,添了几分沉稳:“回皇上,臣女不敢妄议军务,只记得父亲常说,边城的城墙再高,也挡不住人心离散;粮草再多,也填不满猜忌的窟窿。”
“若战事再起,”她话锋微转,看向皇上,“前线要的是定心丸,是朝廷绝不会半途撤兵,家中儿女平安;后方要的踏实,是粮草调度的明细,流言蜚语的澄清,是让百姓知道,他们的赋税没有白费,他们的父兄没有白守。”
她顿了顿,语气更显恳切:“至于攻城略地的计策,自有军中良将谋划。但臣女以为,让守边的人安心,让居家的人放心,这两样,比任何奇谋妙计都要紧。”
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跳动的声音。
几位曾在北疆任职的老臣悄悄交换眼神,眼底满是认同,这话说得朴实,却道尽了戍边的难处,比那些空谈韬略的奏章更接地气。
皇上捻着胡须,目光在沈曦身上停留片刻,忽然笑道:“沈将军倒是把女儿教得通透,知道守城先守心。”
沈曦垂下眼帘,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她知道,这些话不是凭空而来,是前世沈家倒台后,沈家的血泪教训。
皇上话锋一转,目光忽然变得深邃,看向沈曦:“沈曦,你有这般见识,又深知边关利弊,若能入主东宫,辅佐潇儿稳固国本,想必是桩美事,你可愿意?”
这话如惊雷落地,殿内瞬间死寂。
元静娴脸色煞白,手中琵琶险些脱手;沈墨端着茶盏的手也微怔,看向沈曦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担忧;而云潇眼里却漾开了不易察觉的喜悦。
唯有一人,云子澜,指尖漫不经心地转着玉扳指,目光在沈曦身上打了个转,又轻飘飘落回皇上身上,仿佛在看一场有趣的戏。
沈曦却缓缓起身,脊背挺得笔直,她对着皇上与皇后深深一拜,声音清亮而坚定:“承蒙皇上与皇后娘娘厚爱,臣女愧不敢受。”
“东宫之位,关乎国本,需得是能与太子殿下琴瑟和鸣、共担风雨之人。”她抬眼,目光坦荡。
“臣女性情刚直,若臣女入东宫,难免让有心人猜忌沈家拥权自重,反倒给太子殿下添了麻烦。况且,臣女志不在深宫,若能得皇上恩准,待战事再起,臣女愿随父兄奔赴疆场,这或许,才是臣女能为国做的,最实在的事。”
一番话不卑不亢,既拒了荣宠,又明了心志,更处处透着对大局的考量,话里没有半分女儿家的怯懦,反倒透着股与家国共存亡的决绝。
比起东宫的锦绣,她更愿身披铠甲,在风沙里站成沈家儿女该有的模样。
皇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赞许,朗声笑道:“好个大气的沈家女儿!有你这句话,朕便放心了,我南池有沈家,果然安稳。”
众人或惊或叹,或思或疑,目光都绕不开那个立于殿中、一身风骨的沈家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