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食堂角落的观察日记

作品:《十七岁与星相望

    转校后的第一周,林沐阳摸清了林启星的作息,像在记一本秘密日记:


    7:10 教室:坐在靠窗位,用课本挡着画画,画的都是 “不说话” 的东西 —— 老槐树的树皮纹路、操场长椅的裂纹、黑板上没擦干净的粉笔印(连粉笔灰都画得很细)。


    12:00 食堂:等食堂的人走得只剩阿姨时,才端着餐盘坐在垃圾桶旁的角落,餐盘里永远是两素一汤(青菜、豆腐、番茄蛋汤,蛋很少),偶尔有一个茶叶蛋,壳剥得很干净,没一点碎渣。


    林沐阳决定试一次。周三早上,他买了两个肉松包,放在林启星的桌角 —— 特意选了肉松多的那个,还把包装袋撕了个小口,方便拿。


    “我妈多给我装了一个,你吃吧。” 林沐阳的目光盯着自己的油墨手指,不敢看对方。


    林启星盯着肉松包看了五秒,然后用指尖把它推回来,笔尖在草稿纸上写了两个字:“不吃。” 字迹清秀,却透着一股生硬,像在拒绝什么洪水猛兽。


    “你不爱吃肉松?” 林沐阳没放弃,声音放得更软,“那我明天带豆沙包?或者馒头?热乎的。”


    男生把课本往上提了提,挡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点下巴 —— 紧绷着,像在忍耐。林沐阳的心跳沉了下去,指尖的油墨印好像更黑了:原来自己的主动,在他眼里是打扰。


    那天中午,林沐阳躲在食堂的柱子后,看着林启星端着餐盘坐在角落。他的动作很慢,一口饭嚼十二下,汤只喝了一半。然后他拿起那个茶叶蛋,剥壳(手指很轻,怕弄破蛋白),走到邻桌 —— 那个桌位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手里拿着个冷馒头,盯着食堂的电视发呆,电视里在放戏曲。


    “奶奶,这个给您。” 林启星的声音很轻,轻得像怕惊到对方,疤痕在阳光下晃了一下。


    老奶奶愣了愣,笑着接过,手有点抖:“谢谢你啊,小启。你奶奶今天好点没?”


    男生的肩膀软了下来,像卸下了什么重担:“好多了,能喝粥了。” 这是林沐阳第一次听到他说超过五个字的话,声音有点哑,却很温柔。


    然后林启星回到角落,继续吃那碗没肉的饭,耳尖却悄悄红了 —— 不是害羞,是怕被别人看到。林沐阳躲在柱子后,突然鼻子发酸:原来他不是 “不吃肉”,是把唯一的荤菜留给了更需要的人;他不是 “喜欢角落”,是那里能看到老奶奶,又不会被别人注意。


    周三下午的美术课,老师让自由创作。林沐阳看到林启星从书包最里面的夹层里,拿出一个黑色速写本 —— 封面磨破了,用透明胶贴了三层,像是很宝贝。


    他忍不住凑过去看了一眼,然后呼吸都停了 —— 速写本里画满了晚霞,每一页都是:


    9.1 橘色晚霞:画在数学课本背面,旁注 “今天奶奶没咳嗽”;


    9.3 粉色晚霞:用彩铅画的,旁注 “食堂的番茄汤很烫”;


    9.5 紫色晚霞:右下角有个小小的 “×”,旁注 “爸爸来了”。


    “你画得真好,” 林沐阳的声音有点发颤,“这晚霞里好像有光。”


    林启星的手猛地停住了。他像被人撞见了洗澡,迅速合上速写本,抱在怀里,指甲抠着封面的透明胶。他抬起头,眼神里全是警惕,甚至有点生气,声音发紧:“别碰我的本子。”


    这是林沐阳第一次见他有这么大的情绪波动 —— 不是冷漠,是被侵犯秘密的恐慌。他赶紧往后退了退,指尖碰到了自己的漫画书:“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觉得…… 这晚霞像在跟你说话。”


    男生没有说话。他把速写本塞进书包夹层,然后趴在桌子上,用胳膊挡住脸,肩膀轻轻抖着 —— 不是哭,是在忍,怕发出声音。美术课剩下的二十分钟,他就保持着这个姿势,像一只缩在壳里的蜗牛。


    林沐阳的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他知道自己闯祸了 —— 对林启星来说,速写本不是画本,是日记,是他唯一能 “说话” 的地方。那天放学,他在林启星的桌洞里放了一张纸条,上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特意没画圈),旁边写着:“晚霞的光,我不会告诉任何人,也不会再碰你的本子。”


    第二天早上,林沐阳看到那张纸条躺在自己的桌角,背面多了一道小小的晚霞线条 —— 没有 “×”,是完整的。


    第一次月考,林沐阳的数学考砸了 —— 最后一道大题,他卡了四十分钟,草稿纸上画满了乱线,像他乱糟糟的心情。


    发试卷时,周老师举着林启星的满分卷:“启星的图形辅助法很厉害,步骤清晰,大家可以向他请教。”


    林沐阳盯着自己试卷上的红叉,手指抠着卷边,犹豫了十分钟 —— 直到下课铃响,他才戳了戳林启星的胳膊,声音轻得像蚊子叫:“那个…… 最后一道题,你能教我吗?”


    男生的笔尖顿了顿。他没有看林沐阳,只是把自己的草稿纸推过来 —— 上面画着清晰的图形,辅助线用蓝笔标了 “第一步”“第二步”,甚至在他容易错的 “辅助线位置” 旁,用红笔写了 “别画太长”。


    “谢谢!” 林沐阳的眼睛亮了,“你怎么知道我这里会错?”


    林启星翻开数学课本,指尖在一道类似的题目上划了划 —— 那道题,林沐阳昨天晚自习时,对着它皱了很久的眉,还抓了抓头发(他紧张时的习惯)。


    原来,他一直在偷偷观察自己。林沐阳看着草稿纸上的红笔字,突然觉得那道辅助线像一座小桥,轻轻搭在了他和林启星之间 —— 不是他单方面靠近,是对方也在悄悄看着他。


    转校后的第二周,下了一场暴雨。


    放学时,林沐阳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雨幕发愣 —— 他的伞落在家里了,母亲今天值夜班,没人送伞。然后他看到林启星背着书包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黑色的伞 —— 伞面有个破洞,伞骨歪了一根,是很旧的款式。


    “我跟你顺路,一起走?” 林沐阳赶紧说,声音里带着点期待。


    林启星盯着他看了几秒,然后把伞递过来,自己往雨里走 —— 破伞的伞柄上,还缠着一圈透明胶,是奶奶帮他缠的。


    “哎!你没伞怎么行?” 林沐阳追上他,把伞塞回他手里,故意笑得很轻松,“我年轻嘛,淋点雨就当洗汗了,你伞破了,再淋湿要感冒的。”


    男生的脚步停住了。他看着林沐阳被雨水打湿的头发(油墨印在雨里淡了点),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 不是不耐烦,是担心,然后把伞往他那边倾斜了一点,破洞正好对着自己的肩膀。


    两人并肩走在雨里,伞很小,林启星的肩膀很快湿了一大片,透明胶在雨里变软,黏在手上。林沐阳想把伞推过去,却被他按住了手 —— 这次没躲,只是轻轻按着,像在说 “别推”。


    “不用。” 林启星的声音很轻,“我家近。”


    其实林沐阳知道,林启星的家在郊区,要走四十分钟,比自己家远两倍。


    走到岔路口时,林启星停下脚步,把伞递给林沐阳:“你拿着。”


    “那你怎么办?” 林沐阳的手有点抖。


    “我跑回去。” 男生说完,就冲进了雨里。他跑得很快,破伞被风吹得晃,却没回头,很快消失在雨幕里 —— 林沐阳甚至没来得及说声谢谢。


    林沐阳握着那把破伞,伞柄上还残留着林启星的温度。他突然想起早上在教室看到的场景:林启星的课本上,画了一把小小的破伞,伞下有两个模糊的人影,一个在笑,一个在撑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