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章 温体仁的主意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听到这里,朱由检眼中精光一闪。


    他原本想着,能否利用斡罗斯人东扩的压力,驱赶或者引导衮布、素巴第等人去与之火并,大明好坐收渔翁之利。


    但李若琏接下来的话,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


    “然,据最新情报显示,这些斡罗斯人虽与蒙古诸部有摩擦,但其规模不大,且斡罗斯人似乎更倾向于建立贸易据点,通过贸易和威慑获取利益,而非大规模征服。”


    “更重要的是,其东扩主力,目前主要集中于奴儿干以北,对于南下进入草原,兴趣似乎并不十分强烈。”


    朱由检听完,暗自摇了摇头。


    最后一条可能借力的路子,看来也走不通了。


    轻叹一声,挥挥手让李若琏退下,朱由检的语气略带一丝疲惫道:“如今看来,唯有指望曹变蛟能够拖住他们了。”


    曹变蛟再能打,三千营再是精锐,兵力悬殊如此之大,能自保已属不易,何谈拖住?


    暖阁内的气氛略微有些压抑。


    就在这时,首辅温体仁忽然轻咳一声,再次站了出来。


    他先是向朱由检微微躬身,然后环顾众人,缓缓开口道:“陛下,方才诸公所议,无非是朝廷直接出兵,或借助外力,然朝廷财力拮据,外力又不可恃,这两条路看样子都走不通了。”


    他话锋一转,捋须道:“不过,老臣却有一策,或可解此困局,既无需朝廷耗费太多钱粮,又能增强漠北防务,甚至可对西域形成长期压力。”


    朱由检精神一振,忙道:“哦?首辅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温体仁也不绕圈子,忙是回道:“陛下,诸公,可知为何漠北难以长治久安?为何前汉、盛唐,虽一度击溃匈奴、突厥,设郡立县,然往往数十上百年后,又有新的边患兴起?”


    他自问自答道:“究其根本,在于中原王朝难以真正、持续地向此地移民实边!中原百姓习于耕织,不惯游牧,视塞外为畏途,朝廷强迁之,则怨声载道,耗费巨大,且往往因气候、生计等原因难以持久。”


    “然,我大明如今,却有一些人,天生便适应这草原生活,熟悉骑射,不惧风寒!”


    “那便是已然归附王化,忠于陛下的漠南蒙古诸部!”


    “科尔沁、哈喇慎、土默特、永邵卜、内喀尔喀……这些部落,经陛下多年经营,互市通商,册封首领,联姻结亲,其心已大多归附,其部众皆是我大明子民!”


    “陛下何不效仿当年汉武迁降胡于塞下之故事,下旨鼓励,甚至以政策引导这些漠南诸部,抽调部分牧民,北迁至漠北水草丰美之地?”


    见暖阁内众人都看向他,温体仁接着说道:“朝廷可明确告知诸部,凡自愿北迁者,其在漠北所划之牧场,朝廷承认其所有权,并可世袭罔替,减免其税赋。”


    “朝廷还可提供部分农具、粮种,助其在新牧地建立越冬据点,开设小型榷场,方便其交易。”


    “同时,可仿漠南旧例,由朝廷派员,与诸部首领共同勘定牧场界限,避免争端,并承诺,北迁部众,同样受大明律法保护,与漠南无异。”


    “如此一来,朝廷无需耗费巨资迁徙汉民,便可迅速为漠北输入大量熟悉当地环境、善于游牧骑射的人口。”


    “这些北迁的漠南部众,为了守护自己的新牧场和家园,必然会自发抵御衮布等部东返!”


    “衮布也好,素巴第也罢,若想东返,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些原本的漠南牧民。”


    “此乃以蒙治蒙,以漠南之民,实漠北之边!”


    “既可减轻朝廷直接驻军的压力,节省大量粮饷,又可消除漠南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诸臣先是愕然,随即纷纷露出思索之色。


    朱由检的眼睛更是越来越亮。


    是啊!他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强行迁徙汉民困难重重,但引导这些本就生活在草原上的漠南蒙古部众北迁,却要容易得多!


    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迁徙是其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给予足够的利益诱惑和政策保障,他们完全有动力去开拓新的牧场!


    而且,用他们来防备衮布等部,简直是再合适不过!


    孙承宗捋须沉吟,缓缓点头:“首辅此策老成谋国,因势利导,确实另辟蹊径,或可解当前困局。”


    郭允厚也眼睛发亮:“若此策可行,朝廷只需付出划定牧场、减免部分税赋、提供少量农具粮种的代价,便可省去维持数万大军长期驻防漠北的巨额开销!善!大善!”


    李邦华也从自己的角度出言赞同道:“诸部牧民本就亦兵亦民,平日放牧,战时集结,熟悉地形,机动灵活,确是弥补官军兵力不足之良法。”


    “只需在关键地点,如和林、科布多,驻扎少量精锐官军作为支撑,便可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


    就连之前主张西征的孙继浚,仔细思量后,也不得不承认,在目前朝廷财力不济的情况下,这或许是唯一可行且效果可能不错的办法。


    朱由检见众臣基本达成共识,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忍不住出言赞道:“首辅此策,深合朕心!”


    “如此一来,漠北可安,朝廷也不用花费大量的钱财,实乃一举两得之良策!”


    “首辅!”


    “臣在。”


    “内阁即刻拟旨。”


    “其一,嘉奖北伐有功将士,祖大寿、曹变蛟、方正化、满桂、硕垒、绰尔滚等,各有封赏,具体由兵部、五府、吏部议定上报,阵亡将士,厚加抚恤!”


    “其二,正式下旨,设立大明漠北布政使司,治所暂设于和林,任命右佥都御史、宣府巡抚张维世,为漠北布政使司首任布政使,全权负责漠北民政、招抚、筑城、屯田等一切事宜!孙传庭仍任督师,负责漠北军务,肃清残敌,配合张维世稳定地方。”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依你方才所说,明确北迁之策,着漠南诸部,如科尔沁、哈喇慎、土默特、永邵卜、敖汉、奈曼、内喀尔喀等部,自行商议,上报自愿北迁之部众数量及意向牧地,由漠北布政使司统筹划分牧场!”


    “此事,由内阁牵头,会同户部、兵部及漠北布政使司,尽快制定详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