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针锋相对

作品:《大梁第一言官

    他笑的像一只狡猾的狐狸,赵旻认命耸了耸肩。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杨川镇是为了他而来的。


    不过也好,他们总要交手的,什么时间不重要。


    “来了。”


    二人相视一笑,赵旻开口道,“这次你想比什么?”


    “诗词文章比太多了,而且你的诗文我见识过,所以我想比对子。”


    赵旻愣了一瞬,随即点了点头,“也可以,那你先出?”


    杨川镇点点头,“那你听好了,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有米。”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他们不比诗词歌赋,竟然在这次比试中对起了对子。


    杨川镇的上联一出,山长和秦夫子他们目光顿时含了几分惊叹。


    青州书院的山长呵呵笑着摸了摸胡子,“不错,这是个典型的拆字联,精彩。”


    秦夫子并不确定赵旻能不能接的上,虽然赵旻现在对文章诗词都不在话下,策论写的也是一针见血,但对对子,他没教过,谢流云也没提过。


    赵旻能不能对的上来?


    如果不能,怕是那些本就对赵旻颇有微词的人,更有理由嘲讽他了。


    虽然赵旻的确是神童,但他年纪太小,心性不一定有成人那么坚定。


    一但对自己产生怀疑,往后的求学路或许会出现波折。


    然而秦夫子完全没想到的是,他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听好了,我的下联来了。”赵旻咧嘴一笑,随即开口道,“娶来何门女,添人、添口、添丁。”


    “好!”


    秦夫子率先叫好,他万万没想到,赵旻竟然还有这种天分。


    即便是他,也不一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的那么精准。


    杨川镇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了几分赞赏,“确实不错,该你出上联了。”


    赵旻清了清嗓子,“我的上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没什么难度啊,赵旻摸了摸下巴,“那你来出吧。”


    杨川镇再次开口道,“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赵旻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一连三个回合,有来有回,二人谁也不逊色。


    赵旻接着说道,“无山得以巫山好。”


    众人听得满头雾水,人群中有人一拍脑袋,“这是谐音对啊!”


    杨川镇只是略微思索片刻,“何水能如河水清?”


    紧接着,杨川镇再度开口,“不如我们换个玩法,我从六岁开始便吟诗赋对,你来出上联,我答不上来,就是我输。”


    赵旻心想,做对子他没那么擅长,这是真的遇到对手了。


    不过一直这么僵持也不是事儿,干脆同意了杨川镇的提议。


    “那也行,我来了,童子执桐木,撞铜钟,同声相应。”


    “妃嫔着绯衣,叩扉户,非礼勿言。”


    赵旻拿了张纸,在上面边写边念。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杨川镇见状,也同样拿出了一张纸,提笔写出自己的下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


    半个时辰过去,二人仍旧没有偃旗息鼓。


    反而让赵旻越发兴奋起来,他以前接触的对子的机会并不多,也没什么大的兴趣。


    但是今天跟杨川镇这一番切磋,却是他来到大梁后,最为酣畅淋漓的一次。


    钱文豪叹了口气,“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萧云清摊开双手,“那谁知道,别再对到下午了。”


    赵旻眼珠子转了转,突然伸出一根手指头,“有了!”


    随后他在纸上写出,“天上星,地面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这下所有人都安静了,琢磨着赵旻的上联,却完全没有任何头绪。


    两个山长和秦夫子他们也都各自思索着,这个对子的难处在于天地人三面,莫说短时间,即便是几个昼夜,也不一定能有好的下联。


    果不其然,杨川镇这次也久久不曾开口。


    蓦然间,他抬起了头,“是我输了,这个上联我没有头绪。”


    赵旻摆了摆手,“你已经很厉害了。”


    然而杨川镇对赵旻的这个上联却是兴趣深厚,“你可有响应的下联?”


    赵旻曲指敲了敲脑袋,“别说,还真有一个,下联是,云间雁,檐前燕,离边鷃,物类相同。”


    杨川镇口中喃喃道,“云间雁,檐前燕……是了,我怎么没有想到,是我过于局限性了。”


    不只是杨川镇,在场其他人也都在细细品味这两句。


    “妙啊,太妙了……”


    秦夫子低笑了几声,这个赵旻简直是世间少有的天才,说他是谪仙下凡也不为过。


    后面又零零散散的比试了几场,各有输赢,一直到日落西山,两方才结束。


    青州书院的山长浅行了一礼,“临安学堂卧虎藏龙,我等佩服。这一程不仅是学子之间的切磋,也算让我大开眼界了。”


    临安学堂的山长连忙回了一礼,嘴上谦虚道,“过誉了,学无止境,大家共勉罢了。”


    实际上他心里也捏了一把汗,何止是青州书院的山长大开眼界,他这个活了半百的老头子也被震撼到了。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赵旻,堪称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


    青州书院的学子们离开时,赵旻有心想要留杨川镇小住两日,杨川镇委婉回绝了。


    “家里最近事情较多,我还需回去处理。”


    赵旻这才想起来杨川镇那个大伯和堂哥。


    看来杨家对他做的那些事,杨川镇都一一记在心里。


    现在杨川镇的身体已经没有了任何问题,那么之前没清算没计较的,也是时候一并解决了。


    “好,那就祝你事事顺利,等处理完了,或许我们还能找个机会小聚一二。”


    赵旻私心里还是比较希望杨川镇能够将杨家夺回来。


    杨川镇抿着唇笑的有些腼腆,“那就多借你吉言,院试之前,我们一定还会再见面的。”


    很快,青州书院跟临安学堂比试的事传的沸沸扬扬,最主要的还是赵旻那些诗词和对子。


    杨川镇这是头回遇到真正的对手,不仅是各地学子,就连老百姓也津津乐道。


    当然,他们还感兴趣的是杨川镇重整杨家一事。


    青州杨家这么多年,总算是又回到了永宁伯一脉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