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兵分几路
作品:《预知未来厄运,我成了警局常客》 “冲动控制有问题但执行冷静。”唐甜补充道。
“侧写矛盾点很多。”
就在三人讨论时,一个佝偻的身影出现在巷口。
一位穿着破旧雨衣的老婆婆正用铁钳翻找垃圾桶里的可回收物。
许星河走上前去,“婆婆,我们是警察,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老婆婆抬起头,看到警察并不害怕,笑眯眯的回答道
“什么事啊?警官我老婆子可没做过违法的事儿,捡的都是人家不要的东西。”
“只是问问,您经常在这一带捡废品吗?”许星河语气温和。
老婆婆点点头。
“嗯,俺家老头子死的早,儿女们又在外面打工,这十几年我都在这一片捡垃圾,对这一片都很熟悉。”
唐甜把一个空瓶子放到老婆婆的蛇皮袋里。
“婆婆,那您一般都几点出来捡垃圾啊?”
婆婆看了一眼唐甜,一边从垃圾桶里拿出一个空瓶子,踩扁放进袋子里。
一边说着,“也不一定,我只要不睡觉,一般都会出来的,你也知道我们年纪大了,觉少。”
三人对视一眼。
“那您记不记得上个月12号晚上,那天下着大雨您有没有出来捡垃圾啊?”
老婆婆眯起眼睛思考了一会儿。
“下雨天我一般都早点回家。”
三人闻言瞬间泄了气。
老太太突然话锋一转,“但是那天下着雨,我寻思外面 没什么人,别人不捡,我捡。”
“我就拎着袋子出来了。”
她突然指着巷子深处,“就在那,我看见一个穿着邋里邋遢的,背着一个蛇皮袋的男人。
“当时我以为他也是捡垃圾的,还嘀咕了一句,现在小年轻都出来干这个了,看来现在的工作是真难找咯。”
三人立刻警觉起来。
“您看到他袋子里背的什么了?背起来费劲吗?”唐甜急切地问。
“小姑娘,我都老太婆一个了,还下那么大的雨,我哪看得清,根本看不清楚。但他听见我说话,转头看了我一眼。”
老婆婆摇摇头,“眼神感觉挺凶的,我赶紧低头翻垃圾桶,就没再看他。”
“身高体型还能记得吗?大概年龄?”周秉追问。
“比你矮一点吧。”老婆婆指着周秉,“年纪我说不准,那蛇皮袋看起来挺沉的,不像装的塑料瓶。”
许星河立刻从手机里调出一些照片。
“这些里有那个人吗?”
老婆婆眯着眼看了半天,最后指着一张模糊的监控截图。
“有点像这个,但我也不能确定,毕竟我又没看清楚。”
三人交换了眼神。
老婆婆指的正是他们在监控中找到的唯一一个可疑身影,但在下一个路口就消失了。
“谢谢您,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周秉递上一张名片。
“如果您再想起什么,可以打电话给我们。”
老婆婆接过名片,点点头,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什么。
回警局的路上,三人兴奋地讨论着这个突破。
“蛇皮袋!”唐甜激动地说,“之前我们一直在找徒手或带小包的人,没想到他可能用蛇皮袋装凶器和换洗衣物!”
“没错,”许星河握着方向盘。
“作案后把血衣和凶器放进袋子,看起来就像是个拾荒者,自然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周秉已经在打电话安排。
“我要所有案发现场周边三公里内,近一个月来的街头监控中出现过背蛇皮袋的人员截图,年龄约25-35岁,身高170-175左右...”
刘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新的方向,立刻着手让大家开始调查。
技术部门连夜筛选监控,果然在各个案发现场周边都发现了符合描述的身影。
但总是出现在不同区域,没有连贯的行踪轨迹。
第二天早晨的案情分析会上。
许星河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有可能故意在模仿拾荒者,这样既可以自由行动而不引起怀疑,甚至因为我们最近的调查,他没法正常出行,所以真的在捡废品作为伪装。”
唐甜补充道。
“考虑到受害者都是雨天遇害,雨水能更快冲刷掉证据。而他选择拾荒者的伪装,出现在下雨天也不会显得很突兀,这样就对上了。”
周秉站在白板前,上面现在已经贴满了蛇皮袋男子的监控截图。
“我们需要缩小范围。他对老城区街道和监控位置如此熟悉,很可能就住在这一带,或者曾经住过。”
“排查所有有前科、符合侧写特征的人员,同时派人走访老城区的拾荒者,也许有人认识他。”
接下来的两天,警方兵分多路。
唐甜带队走访流浪汉和拾荒者,许星河负责协调监控筛查。
周秉则坐镇指挥,梳理所有可疑人员的背景资料。
然而进展并不顺利。
拾荒者群体对外人极其警惕,几乎没人愿意提供信息。
监控中的男子总是低着头或戴着帽子,难以清晰辨认面容。
有前科的人员中,三个符合侧写的都有不在场证明。
第三天下午,唐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警局,发现周秉和许星河正在激烈讨论。
“不可能毫无痕迹,”许星河坚持道,“他肯定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临时住所。”
周秉点头,“技术人员增强了超市监控的图像,看他蛇皮袋的轮廓,不全是软物,有长方体硬物,可能是工具箱。”
“会是凶器吗?”
唐甜放下包,加入讨论。
“有可能,如果是专业工具,也许能从这里入手。”周秉调出图像。
“放大后能看到袋子上有模糊的字样,技术部正在尝试还原。”
就在这时,技术部门的小王冲进会议室,“周队,有发现!图像还原出来了,蛇皮袋上印着‘志宁五金’的字样,是城西一家已经倒闭五年的五金厂!”
三人立刻振奋起来。
许星河迅速查询该厂信息。
“这个五金厂十年前就倒闭了,当时遣散了员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五金厂曾经为员工配过宿舍,位置就在老城区!”
“凶手可能是前员工或者员工家属吗?”
唐甜眼睛亮起来,“对那片区域熟悉,知道监控位置,甚至可能有理由憎恨社会。”
“有没有五金厂前员工名单,特别是离职后有犯罪记录的。老城区的旧宿舍楼,现在是否有人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