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宴上风波多
作品:《穿成弃妇带俩娃,我立女户发家暴富》 沈家二房几人怒气冲冲的过来,路上引来许多看热闹的村里人。
人群中,沈家大房的沈禾堂哥沈文方、妻子赵氏以及沈二旺三人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
前两天,赵氏从沈禾家中碰壁回去之后,就把二房有两百多两银子的事告诉了公爹。
沈大旺今年九月参加院试,正是用钱的时候,当时赵氏找沈禾借钱的借口确实不是瞎编的。
赵氏在沈禾这碰了钉子,沈大旺读书的事又耽搁不得,沈家大房的房头沈老大,也就是沈禾的大伯便决定拉下脸,亲自去找二弟开口借银子。
“二弟,大旺九月就要下场了,这盘缠、食宿处处要钱......你们既手头宽裕,不如先借些给我们,等大旺考上秀才,绝忘不了你们的好。”
二弟......沈老头在心里咂摸着这个称呼,他都多少年没听过了?
他爷爷当年进县城打零工,跟着人偷偷认了几个字,学会了看账本,之后便找了家铺子当算账先生。
后来得东家重用,一路干到好几个铺子的掌柜,沈家也是那时发了家。
他爷爷尝到了读书认字的好处,有了积蓄后便开始让孩子读书。
他的儿子们,也就是沈老头的爹那一辈没赶上认字,他爷爷便把希望都放在了孙子辈上。
偏偏他爷爷因为忙于生意,香火不旺,儿子辈只有一个,孙子辈也只得了沈老头和沈老大两个。
两人一入学,差距就出来了。
沈老头认字慢,沈老大却在十五岁就成了童生。
沈老头爷爷去世之后,沈老头的爹不会做生意也不会看店,只能守着土地过日子。
家里的银钱渐渐被消耗,逐渐供不起两个人读书,沈老头便退了学,开始下地干活托举哥哥。
这一托就从沈老头十几岁托到了三十多岁。
沈老大也一直停在童生,再未前进一步。
这十几年,两人都成了家,有了孩子。
但因为沈老大是个童生还要科举,家里的活便是沈老头一家做的最多,但享受最多的却是沈老大一家。
沈老婆子三天两头的因为这事和沈老头吵架,沈老头本来心中也有气,等到他爹娘一死,立马分了家。
分家后,沈老头心里憋着一股劲要看沈老大一家没了自己家的帮忙,能过成啥样。
果然,沈老大没办法再读书,也开始想办法挣钱。
但他读书之心未死,努力抄书教书攒了些银钱后,立马就把大孙子送去读书。
沈老头一看,当年被大哥一家压在头上的痛苦记忆又冒出来,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孙子也送去念书。
当年他因为念书比不过大哥,才当了十几年的老黄牛。
现在他就不信自己的孙子也读不过大哥的孙子!
但沈老大的孙子毕竟有他这个老童生开小灶,十三岁就中了童生,今年要是院试通过,那就是秀才了!
而沈老头一家,三个孙子都送去念书了,却一个童生也没!
这种情况下,沈老头怎么可能借给沈老大银子!
而且路明书院里富家子弟多,登科折桂几个娃抱怨好几次因为穿着寒酸被同窗耻笑。
那些银子,他们还想着要给孙子置办几身体面衣裳,再买些好的笔墨纸砚呢!
他们自己还算计的紧巴巴,哪有闲钱借给沈老大。
于是任凭沈老大好话说尽,沈老头就是咬死了没钱,沈老婆子更是好一通阴阳怪气。
沈老大垂着脸回去后,儿子沈文方当即就要冲到沈老头家打架,还是沈老大呵斥回去的。
而等这两天蝗虫越来越多,昨天晚上,担心连粮食都没得吃的沈老大硬着头皮找到沈老头。
这次直接说的是借“救命钱”。
沈老大想着,不管多少,能借一些是一些。
沈老头不愿大哥过的比自己好,但也不想看他去死,见他这么说了,便也掏了两百文给他。
谁知道这一幕偏偏被沈老婆子给看见了!
沈老婆子当即叫骂起来,什么‘打秋风’、‘骗银子’、‘为老不尊’之类的话全说出来。
她声音尖利,嚷嚷的附近村民都出来看热闹。
沈文方从家里赶过来,看到的就是自己爱面子的爹被一个泼妇指着鼻子骂的场景。
他当即就火冒三丈,撸起袖子就要揍自己婶子。
眼看就要打起来,还是沈老大自己强压着怒气拦住儿子。
但人是拦住了,嘴巴没拦住。
“就你那几个孙子,捆一块儿都没我家大旺一个人念得好!”
“还供应他们读书,不如存着给他们娶媳妇吧!”
几句话,把沈老头最难堪的记忆全勾出来了。
沈老头直接拽过刚递给沈老大的钱袋子,推搡着让他们滚,说是一分钱都不借了。
沈老大自知理亏,但心里也有气,便也没拦着儿子说难听话。
沈大田沈二田又怎么可能看着自己儿子被人嫌弃,顿时两家人彻底吵得不可开交......
要不是看热闹的村民也多,两家人怕是真会群殴起来。
此刻,看着二房一家人也没被沈禾邀请,而且还来闹事,大房的人心里别提多痛快了,就差没拍手叫好。
闹起来,闹起来!
反正一个两个的都不借给他们钱,打起来,把银子都花给药房才好!
沈老婆子见满院子的人都看着他们,更是来劲,指着沈禾的鼻子骂:“你个丧良心的!自个儿在这儿吃香喝辣,大鱼大肉,把你爹娘哥哥撇在一边喝西北风!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沈禾缓缓站起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声音却清晰地传遍院子:“爹?娘?哥哥?我为什么要请你们?”
沈老婆子啐了一口,骂道:“为啥?就凭我们是你的爹娘!是你的亲哥!这还不够?!”
“是吗?”沈禾冷笑一声,“如果你们真是我的爹娘,我的亲哥,那为什么当初我被休弃回家,你们不仅不帮我,反而把陈家最后给我的那二百两安身立命的银子,硬生生抢走了呢?”
围观的村民顿时一片哗然,看向沈家二房几人的眼神都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