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合同规定了…

作品:《重生医界巅峰,开局救了女神的首富爹

    但如果降低标准,万一出了质量问题,不仅砸了公司的招牌,还可能害人性命。


    “不能降标准。”林新成语气坚定,“宁可延期交货,也不能降低质量。”


    “可是合同规定了……”


    “我知道。”林新成打断他,“我会去跟项目方沟通,争取延期。但质量这一关,绝不能让步。”


    他立刻给李处长打了电话。


    “李处长,我是林新成。”


    “小林啊,怎么了?”


    “有个情况需要跟您说明。”林新成顿了顿,“因为产能问题,可能需要延期半个月交货。”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小林,你当时可是拍胸脯保证能按时交货的。”李处长语气有些不满。


    “我知道,但质量必须保证。”林新成说,“如果为了赶时间而降低标准,出了问题谁都负不起这个责。”


    李处长又沉默了一会儿。


    “行吧,我理解你的难处。”他说,“延期半个月可以,但不能再拖了。”


    “谢谢李处长。”


    挂断电话,林新成松了口气。


    但他知道,半个月的缓冲期还远远不够。必须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


    他把研发部和生产部的负责人都叫来。


    “老王,有没有办法简化生产工艺,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研发部的老王想了想。


    “可以试试模块化生产。”


    “什么意思?”


    “现在咱们是整体加工,一台器械从头到尾都在一条产线上完成。”老王说,“如果改成模块化,把器械拆分成几个部件,分别在不同产线上生产,最后再组装,效率能提高一倍。”


    林新成眼睛一亮。


    “可行!马上安排!”


    模块化生产确实有效。


    原本一条产线一天只能做两台,改成模块化后,一天能做五台。


    但组装环节又出了问题。


    工人们组装的时候经常出错,导致器械无法正常使用。


    “林总,这组装太复杂了,工人学不会。”老张说。


    林新成想了想。


    “那就编个组装手册,图文并茂,一步一步写清楚。”


    “这得花不少时间啊。”


    “我来写。”


    当天晚上,林新成开始写组装手册。


    他把每一个步骤都拍成照片,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甚至连每个螺丝该拧几圈都标注清楚。


    写到凌晨三点,手册终于完成。


    第二天,他把手册发给各个加工厂。


    工人们拿着手册,照着步骤操作,果然错误率大幅降低。


    生产终于走上了正轨。


    但林新成还是不敢放松。


    他每天泡在工厂里,盯着每一个环节。


    从原料采购到加工生产,从质量检测到包装出库,他都要亲自过目。


    有时候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庄静涵看着心疼。


    “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


    “没事,等这批货交了就好了。”


    “那以后呢?订单会越来越多,你不可能每次都这样。”


    林新成沉默片刻。


    “你说得对。”他说,“公司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不能老靠我一个人盯着。”


    “这个我可以帮你。”庄静涵说,“我认识一个做企业管理咨询的朋友,可以请他来给咱们做系统规划。”


    “好。”


    一周后,咨询公司的人来了。


    他们花了三天时间,详细了解了公司的生产流程,然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案。


    “林总,你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管理混乱。”项目负责人说,“生产、质检、仓储、物流,每个环节都缺乏标准化流程。”


    “怎么改?”


    “第一,建立SOP标准作业程序,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都要明确规定。第二,引入ERP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第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每个产品都要有独立编号,出了问题能追溯到源头。”


    林新成点头。


    “这些都很必要,马上安排。”


    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很多老员工不习惯标准化管理,觉得太死板。


    “林总,以前咱们都是凭经验干活,现在非要照着流程走,太麻烦了。”


    “麻烦也得照做。”林新成说,“公司要做大,必须规范化。”


    “可是……”


    “没有可是。”林新成语气强硬,“不想照做的,可以离开。”


    这话一出,大家都不敢再抱怨了。


    但林新成心里也不好受。


    他知道这些老员工跟着他很辛苦,但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做出改变。


    感情归感情,原则归原则。


    一个月后,第一批一百台器械终于生产完成。


    林新成亲自检查每一台,确认没有问题后,安排发货。


    “终于赶上了。”老张擦了擦汗,“林总,剩下的一百台什么时候做?”


    “马上开始。”林新成说,“这次有了经验,应该会快一些。”


    果然,第二批只用了三周就完成了。


    当最后一台器械装箱的那一刻,整个工厂爆发出欢呼声。


    “成功了!”


    “咱们做到了!”


    林新成看着员工们兴奋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这一个半月,太不容易了。


    但这只是开始。


    器械送到京城后,陈教授亲自组织了验收。


    “林医生,你们的产品质量确实不错。”陈教授很满意,“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谢谢陈教授。”


    “不用谢我,是你自己争气。”陈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我当初没看错你。”


    验收通过,尾款很快打到了公司账上。


    拿到钱的那一刻,林新成终于松了口气。


    公司活下来了。


    但还没等他喘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


    医院那边,患者的情况急转直下。


    王建军打来电话,声音凝重。


    “小林,患者出现了腹腔大出血,正在抢救。”


    林新成心里一沉。


    “什么情况?”


    “可能是术后血管破裂。”王建军说,“我正在手术,但情况不乐观。”


    “我马上过来。”


    “你现在被停职了,不能进手术室。”


    “那我在外面等。”


    赶到医院,手术室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患者家属正在和医务科的人争吵。


    “你们医院是怎么搞的?手术都做了两次了,怎么还出问题?”


    “我们会尽力抢救的。”医务科的人安抚道。


    “尽力?我们要结果!”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如果我妈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们没完!”


    林新成站在一旁,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