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狗,得会咬人,也得听话
作品:《大明九千岁:开局签到九阳神功》 小路子屁滚尿流地逃走后不到半个时辰,李公公的传唤就到了。
来的是另一个小太监,年纪不大,走路却不见半分声响。
他没有踹门,也没有高声叫嚷。
他在杂役房门口站定,隔着门槛,对着屋内的杨凡躬身行礼。
“杨哥,干爹请您过去一趟。”
他说话时,头垂得很低,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屋里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屋里所有的小太监,包括刚刚对杨凡生出敬畏之心的那些人,心头又是一紧。
杨哥?
一个新来的杂役,居然被李公公身边的人称作“哥”。
这称呼里透出的信息,比小路子被打断手腕还要让人心惊。
杨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将那本《蛮牛铸体功》贴身放好。
他面色如常,看不出是喜是忧。
“有劳了。”
他从那小太监身边走过,对方立刻又躬下身子,跟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引着路。
还是那间书房。
杨凡进去的时候,李公公正拿着一把小巧的银剪,修剪着一盆君子兰的枯叶。
他没穿蟒袍,只着一身玄色常服,动作专注,仿佛那盆花是天下最重要的事物。
书房里很静,只听得见银剪开合的“咔嚓”声。
空气里浮动着檀香的味道,比上一次更浓。
“奴才杨凡,叩见公公。”
杨凡跪在地上,额头触地。
李公公没有回头,也没有让他起身。
他剪下最后一片枯叶,将银剪在旁边的丝帕上仔细擦拭干净,放回原处。
做完这一切,他才缓缓转过身,坐回那张太师椅上。
“起来吧。”
“谢公公。”
杨凡起身,依旧垂手站着,目光落在自己脚尖前三尺的地面。
李公公端起手边的茶杯,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却没有喝。
“小路子的手,是你打断的?”
他问得直接,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回公公,奴才不敢。”杨凡的回答不卑不亢,“路子哥来传干爹的赏,想替奴才保管功法,奴才不敢劳烦。拉扯之间,路子哥自己脚下没站稳,摔了。”
李公公闻言,将茶杯放回桌上,发出一声轻响。
“自己摔的?”
“是,奴才亲眼所见。”
李公公看着他,看了很久。
那双眼睛像深不见底的古井,要把人吸进去。
“杂家赏你的《蛮牛铸体功》,练得如何了?”
他忽然换了话题。
“回公公,奴才愚钝。”杨凡立刻接话,“昨夜蒙公公厚爱,得此神功,奴才不敢懈怠,修炼了一夜。只觉得小腹处有一股热气流转,想来是功法神奇,奴才侥幸,摸到了一点门路。”
他只说了有热气,没说练成了第一层。
他更不敢提【九阳绝脉】带来的变化。
“一夜?”李公公的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声响,“就练出了气感?”
“全是公公栽培,功法玄妙。”杨凡把功劳推得一干二净。
李公公的敲击声停了。
他站起身,走到杨凡面前。
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下来。
“杂家喜欢有本事的狗。”
李公公的声音很冷,贴着杨凡的耳朵钻进去。
“但也最恨,会咬主人的狗。”
他伸出手,拍了拍杨凡的脸颊,动作很轻,像是在抚摸一件心爱的瓷器。
“年轻人有点本事是好事,但别忘了自己的身份。记住,你的本事是杂家给的,杂家能给你,也就能随时收回来。”
杨凡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垂首。
“奴才的命都是公公给的,不敢有二心。”
“最好是这样。”
李公公收回手,重新走回书桌后。
他脸上的冷意消失了,仿佛刚才的敲打从未发生过。
“你的记性不错,留你在杂役房,屈才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串钥匙。
“司礼监的档案房,积压了过去三年的机密卷宗,一直没人能理得清楚。你去,把它们给杂家分门别类,整理出来。”
杨凡心中一动,抬起头。
“公公的意思是?”
“给你十天时间。”李公公将那串沉甸甸的钥匙扔在桌上,“把所有卷宗全部过一遍,不仅要整理好,还要把里面的错漏之处,给杂家一一找出来。做好了,杂家重重有赏。做不好……”
他没有说下去。
这是一个看似重用,实则艰巨无比的任务。
三年的机密卷宗,堆起来怕是比人还高。
十天内全部看完,还要找出错漏,这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既是考验,也是一种变相的囚禁。
杨凡没有半分犹豫,立刻跪下领命。
“奴才遵命!定不负公公所托!”
“去吧。”李公公挥了挥手。
门外,先前那个引路的小太监早已等候多时。
他接过钥匙,带着杨凡穿过数道宫门,来到一处偏僻的院落。
院子深处,是一座三层高的阁楼,朱漆的木门上挂着一把巨大的铜锁。
这里就是司礼监的机密档案室。
小太监打开铜锁,推开沉重的木门。
一股混合着灰尘与陈年纸墨的气味扑面而来。
门内,是一排排顶到天花板的巨大书架,上面塞满了落满灰尘的卷宗,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杨哥,就是这里了。”小太监躬身道,“您这十天的饮食,会有人按时送到门口。除了茅厕,您不能离开这间院子半步。”
“知道了。”杨凡点头。
小太监不再多言,转身退了出去。
沉重的木门在杨凡身后缓缓关上,接着,是铜锁落下的声音。
门外,传来了两个人的脚步声。
有人在外面看守。
名为整理,实为软禁。
杨凡站在如山高的故纸堆中,环顾四周。
他没有畏惧,也没有沮丧。
他的眼中,反而透出一股灼热的光。
司礼监,是大明内廷权力的中枢。
这里存放的机密卷宗,记载着过去三年,这座皇宫,乃至整个大明王朝最核心的秘密。
对他而言,这不是考验。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走到最近的一个书架前,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卷宗。
吹去上面的浮尘。
卷宗的封皮上,是三个古朴的毛笔字。
御药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