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汉中之地

作品:《秦岭的兰花

    吴珠家搬了好几次,最初的家,是住在一个名叫“刺儿柿”的山坡上,那地方的柿子树长得很好,结出来的柿子又大又红,就是柿子树的皮粗带刺,人要是爬上去摘柿叫爸爸的话,非被柿子树的树皮,扎得浑身不舒服。


    轻则皮肤又刺又痒,重则皮肤发红,像是被什么有毒的蚊虫叮咬过似的。


    后来说刺儿柿的山坡不安全,就搬了好几次家,吴珠记得,那时候,秦岭的天气就有点儿反常,以往七月份雨最大,到了那几年,九月份也有暴雨。有时候,还会从北方飘来不散的乌云,那叫做雾霾。


    最后,搬到了距离华阳镇大约五个山头外的一座小山坡上。秦岭的农家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一种是以村落组聚在一起,这样的村落,在秦岭的深处比较多一些,这些村落一般都沿着河而建,但是这些村子的历史,倒不算太长久。


    这一点,是吴珠的爷爷跟她说过的。


    “珠娃,以前秦岭是有土匪的,就是东北人嘴里的胡子。秦岭的土匪,比东北人的胡子要狠。胡子求的是财,土匪在这里是要立威的,一立威,就要见血,一见血,就要有人死的。”


    爷爷说到这里,眼睛看着前方,他似乎回忆起他在儿时听过的故事,那时候,土匪甚至会闯入官府,他们干过血洗官邸的事。


    你会想,秦岭深处的人家,要想躲土匪,是不是就要住在深山里,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在山顶上建个石寨,这样就能安居下来。


    但是秦岭又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不一样就在于,这里不是农耕的经济。


    这一点说出来可能很复杂,就是你可以在山里种点东西,玉米是其中最好的一种作物。


    另外,能种的作物大概还有两种,马铃薯和荞麦。


    马铃薯原本产在南美洲,一个使用克丘亚语的部落,依靠着马铃薯的丰产,使部落的人口,得以爆发性的增涨,渐渐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可见,马铃薯真是的一种好食物,它的丰收竟然帮助一个部落获得了称霸地区的机会。


    另外就是荞麦,秦岭的某些坡地里,荞麦是最适合种的植物。


    但是这些食物,即使种植了也没有办法让人吃上一年,那么怎么办,就要打猎,打来的猎物,是用来补充蛋白质的。


    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在秦岭深处居住,种植食物无法满足一年的食用,同时还是缺少蛋白质,蛋白质的补充物是山中的动物。也就是说,山寨里的人,不能把自己困守在山寨里,地必须出去打猎,来获得一些食物。


    打猎是男人们的事,如果男人们出去打猎,那么山寨里只剩下老幼妇孺,基本上没有任何战斗力,土匪一旦出现,山寨是守不住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岭中很少见到山寨。即使山寨里有足够的男丁,看起来易守难攻,但只要围住山寨,就不怕寨子有被打破的那一天,因为山寨里的守兵,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只能选择投降。也就是说,秦岭中的山寨是不安全的。


    如果山寨是不安全的,那么村落应该更危险吧。


    古道之中,有人居住的村落,一般都是商埠。


    没错,以傥骆古道为例,这条道路其实是从关中穿越到汉中的最短距离,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这也是最实惠的一条道路。


    虽然道路艰险,但是路程短。


    所以,在傥骆古道上,行走都是一些轻便却又珍贵的货物。


    比如,在很久以前,从长安城运往蜀地的丝绸、某些珍贵到极点的瓷器,走的就是傥骆道。


    在更多的时候,是蜀地向长安输血。


    到了一百多年前,蜀地依然向西安城输送了各种各样的物资,其中最珍贵的是药材,包括天麻和茯苓,在西药并不流行的时候,天麻是针对痛风和心血管病颇为重要的独立药材,至于茯苓,这种保健食物能够刺激某种男性最需要的功能。


    还有茶叶,蜀地的茶叶,就是通过傥骆道运往西安。


    有时候,从西安城归来的商队,他们也会运输一些其他的货物,这些货物之中,要不就是沉重的铁器,为了不空载回去,为了让商队把人和驴马的力量发挥到极限,有时候,这帮商队们还会在回去的时候拉些煤炭。


    煤炭是直接送到汉中城的。汉中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盆地中的城市,渐渐成为关中平原与蜀地之间、秦岭之中的商业枢纽,加上汉中本身就有适合耕种农田,就形成了一个即能在生活资料上自给自足、又必不可缺的商业枢纽。


    所以,有人说汉中是汉王朝的龙兴之地,是因为拥有了丰富的可耕种资源,提供了粮食的种植基地;也有人说,汉中南通蜀地,在冷兵器时代,蜀地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摩天岭上的山寨”,这个摩天岭,恰恰就是从关中至汉中,又从汉中至蜀地的七条古道。


    话说回来,我们要谈的是村落。


    秦岭中的一些村落,更准确地说,是商人们的客栈。


    在秦岭深处某些河滩边,商人们会建立起可以供商队休息的客栈。南来北返的商队们,也就会进入这些村落里休息,这些村落有自己的武装,甚至装了小炮楼,随时等着土匪们上门进攻。


    最后要说的是,秦岭的土匪,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做流寇。


    几人就是一队土匪,十几人是一批,上百人的就是大部队,大部队是十几支小队组织在一起的。


    他们没有武器优势,土匪们的武器是木棒和钢叉,如果要进入商人们武装起来的村落,就必须组成上百人的部队,这样至少有威慑力。


    吴珠的爷爷就回忆起过一件事情。


    “秦岭中的人,能够散住在山岭之中,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爷爷说道,“因为以前,可没有人敢一家人住在山岭中。”


    “你问我土匪有多凶,我告诉你,我小的时候,知道这些土匪们去攻过骆河边的一个村落。那场战斗,可是真凶啊。”


    “土匪大概纠结了一百多人,那客栈位于河边,地势平坦。是不是城堡,不,不,不是城堡。就是普普通通的村子,那个村子现在还在,好像叫做沈河村。”


    “村子位于河的西边,河上架着石板搭成的桥。河的东边,有一些零星的耕田,傥骆道从河东穿过。”


    准确地说,沈河村是傥骆道中的、一个位于山区盆里的小型村落,村子附近有一些可供耕种的田,但主要是有商业功能。


    “是的,如果你从北侧骆谷进入傥骆道,商队行走两至三天后,就会来到沈河村;如果你从南侧的傥河口进入古道,你也需要走上两三天后,就能进入沈河村。”


    吴珠点了点头,她听明白了。


    这是一个商业枢纽,被建成了一个村落,但是功能却是纯商业性的,提供给来往的商队,一个可以休息安整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当然会受到土匪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