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生死一线萧执再救
作品:《重生之宠妃天下》 苏凝华那封字字泣血的求救信,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被云雀拼尽全力送到了摄政王府沈长史的手中。揽月轩内,烛火彻夜未熄,苏凝华和衣坐在窗边,望着东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同在滚油中煎熬。
她不知道萧执会作何反应。是冷眼旁观,任由苏家这艘破船沉没?还是会如上次一般,伸出援手?她赌上了自己的未来,赌上了整个苏家的命运,这种将生死寄托于他人一念之间的感觉,让她几乎窒息。
天色将明未明之际,窗外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却迅疾的脚步声,不是云雀,而是另一种训练有素的轻盈。苏凝华心头一跳,猛地起身。
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翻窗而入,落地无声。来人一身夜行衣,黑巾蒙面,只露出一双锐利如鹰的眼眸,对着惊疑不定的苏凝华单膝跪地,压低声音道:“苏小姐,奉王爷之命,特来传讯。”
是萧执的暗卫!他竟然直接派了暗卫潜入丞相府!苏凝华心中巨震,强压着狂跳的心脏,低声道:“讲!”
“王爷已悉知此事。”暗卫语速极快,清晰无比,“血书已被王爷派人截下,暂未呈递御前。柳氏之死确有蹊跷,刑部狱卒中已有端妃眼线招供。王爷让小姐稍安勿躁,一切自有安排。今日无论发生何事,切记三点:一,矢口否认,态度坚决;二,一切往柳氏畏罪自杀、攀诬主家上引导;三,若御史发难,可提‘漕运旧账已由王爷派人核查,不日即有公断’。王爷会在暗中策应。”
暗卫说完,不等苏凝华回应,便如一阵风般再次翻窗而出,消失在渐亮的晨曦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苏凝华僵立在原地,心脏狂跳,手心全是冷汗。信息量太大,冲击太强!萧执不仅收到了她的信,而且已经采取了行动!截下血书!控制了眼线!他甚至已经查到了漕运旧账的线索!这效率,这手段,简直骇人听闻!
他……他竟然真的出手了!而且是以如此雷霆万钧、直接有效的方式!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绝处逢生的狂喜,有对萧执权势的深深敬畏,更有一种莫名的、让她心慌意乱的东西在悄然滋生。他为何要如此帮她?一次又一次?
但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暗卫传达的信息,是她此刻唯一的救命稻草。她必须牢牢抓住!
“小姐!小姐!”云雀这时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色煞白,“信……信送到了!沈长史说王爷已知晓……”
“我知道了。”苏凝华打断她,眼神已经恢复了冷静,甚至比以往更加锐利,“云雀,更衣。今日,恐怕有客要上门了。”
果然,日上三竿,丞相府还未从清晨的宁静中完全苏醒,府门外便传来一阵喧哗。门房连滚带爬地进来禀报:“老夫人!大小姐!不好了!御史台李御史带着人,说是……说是要查问柳夫人自尽一案!”
该来的,终究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直接!
老夫人闻讯,惊得差点晕厥,被嬷嬷死死扶住。苏凝华却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裙,对老夫人道:“祖母莫慌,孙女出去应对。”她的声音平静得不可思议,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她缓步走到前院客厅,只见李御史一身官服,面色肃穆地坐在主位,身后跟着几名书吏和衙役,气氛凝重。李御史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是朝中有名的铁面御史,性情刚直,甚至有些迂腐,一旦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楚煜和端妃选择他作为发难的突破口,可谓歹毒至极。
“臣女苏凝华,参见李大人。”苏凝华上前,依礼参拜,姿态不卑不亢。
李御史目光如电,直射苏凝华,声音冰冷:“苏小姐,本官今日前来,是为查证一事。昨夜,你嫡母柳氏在刑部大牢中吞金自尽,并留下血书,指控你为夺家产权势,逼死嫡母,可有此事?!”他开门见山,语气咄咄逼人,带着强烈的审问意味。
厅内所有下人都吓得噤若寒蝉,老夫人被搀扶出来,听到这话,更是浑身发抖。
苏凝华抬起头,迎上李御史凌厉的目光,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震惊、悲痛和难以置信,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李大人!此话从何说起?母亲……母亲她竟自尽了?这……这怎么可能!”她眼中迅速氤氲起水汽,却倔强地不让其落下,“逼死嫡母?此等骇人听闻、十恶不赦之罪,臣女万万不敢承受!还请大人明察!母亲……母亲或许是因身陷囹圄,心怀怨愤,一时想不开才……才走了绝路,留下些不实之言攀诬臣女,也未可知啊!”
她完全按照萧执的指示,坚决否认,并将矛头引向柳氏“畏罪自杀,攀诬主家”。
李御史冷哼一声:“攀诬?血书在此,字字血泪,岂容你狡辩!”他虽未真的拿出血书(已被萧执截下),但气势十足。
苏凝华心中冷笑,面上却更加悲戚:“大人!若真有血书,可否让臣女一观?臣女也想看看,母亲临终前,究竟为何要如此构陷于我!臣女自问对母亲一向恭敬,近日掌家亦是恪尽职守,从未有过半分不敬之举!此事定然另有隐情!求大人彻查!”她言辞恳切,逻辑清晰,将问题抛回给李御史。
李御史被她反问得一滞,他确实拿不出原件,只能强硬道:“血书已被刑部存档,岂是你说看就看?本官自有判断!此外,血书中还提及苏相早年督办漕运,账目不清,此事你又作何解释?”
终于来了!苏凝华心弦绷紧,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她深吸一口气,按照暗卫的指示,沉声道:“李大人,家父为官清正,世人皆知。漕运旧事,年代久远,若真有不妥,自有朝廷法度稽查。不过……”她话锋一转,目光直视李御史,带着一种奇异的镇定,“臣女听闻,摄政王殿下近日似乎已关注到此陈年旧案,并已派人重新核查账目。想必不日便有公断。李大人此刻追问臣女一个深闺女子,恐怕……有失妥当吧?”
她轻轻巧巧地将“摄政王”三个字抛了出来!
李御史脸色瞬间一变!摄政王萧执!他怎么会插手这种陈年旧账?若真如此,他此刻紧逼,岂不是有与摄政王作对之嫌?萧执的权势和手段,满朝文武谁不忌惮三分?李御史虽刚直,却并非毫无政治头脑的无知莽夫。
厅内气氛陡然变得诡异起来。老夫人和下人们都惊呆了,没想到大小姐会抬出摄政王这块金字招牌!而且听起来,摄政王似乎真的在暗中相助?
李御史死死盯着苏凝华,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撒谎的痕迹。但苏凝华眼神清澈,态度坦然,毫无心虚之态。他心中惊疑不定,一时间竟有些骑虎难下。继续逼问?万一真惹恼了摄政王……就此罢手?又显得他畏于权势。
就在这僵持之际,府外忽然又传来通报声:“老夫人,大小姐,摄政王府沈长史到访!”
众人皆是一惊!说曹操,曹操就到!
只见沈长史步履从容地走进客厅,先是对李御史拱了拱手:“李大人。”然后转向苏凝华和老夫人,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王爷听闻府上变故,特命在下前来慰问。王爷让在下转告苏小姐,柳氏一案,王爷已命人彻查,不日便会水落石出,还苏家一个清白。请苏小姐与老夫人宽心。”
这话,看似慰问,实则是当着李御史的面,明确表明了摄政王府的态度——苏家,他护了!
李御史的脸色彻底变了。沈长史的出现和这番话,无疑坐实了苏凝华方才所言非虚!摄政王不仅关注此案,而且已经介入调查!他若再纠缠下去,就是明目张胆地与摄政王为敌了!
“既然……既然王爷已有安排,那本官……本官便先行告退,静候刑部与王府的调查结果。”李御史勉强挤出一句话,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他来时气势汹汹,走时却近乎仓皇。
一场足以覆灭苏家的滔天危机,就在萧执这轻描淡写的介入下,瞬间消弭于无形!
老夫人看着这一幕,如同做梦一般,拉着苏凝华的手,老泪纵横:“华儿……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摄政王他……”
苏凝华扶着祖母,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她看着沈长史,深深一福:“凝华谢王爷救命之恩!请长史大人转告王爷,此恩此德,凝华没齿难忘!”
沈长史微微颔首:“苏小姐言重了。王爷让在下带句话:风波未平,好自为之。”说完,便告辞离去。
客厅内,只剩下劫后余生的苏家祖孙和一众目瞪口呆的下人。
苏凝华独立厅中,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她看着李御史消失的方向,又望向摄政王府的方向,眼神复杂难辨。
生死一线,萧执再次以绝对的力量,将她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这份恩情,太重了。重到她不知该如何偿还。
而未来的路,似乎也因这份“恩情”,与那个深不可测的男人,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是福?是祸?她不知道。她只知道,经此一役,她与楚煜、端妃之间,已是不死不休之局。而萧执这座靠山,她似乎……再也无法离开了。
危机暂解,但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