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秦祥瑞?
作品:《我在大秦那些年》 骊山北麓,渭水之滨。
秋风卷着黄叶,打着旋儿,扑在脸上,带着一股子泥土的腥气,直往鼻子里钻。
公子衍跪在地上,膝盖早已失去了知觉。
他微微抬起眼皮。
眼前是望不到头的玄甲洪流,矗立在巨大的陵墓甬道两侧。
兵士们手持长戟,面无表情,像是一尊尊用陶土烧制的俑。
更远处,是始皇帝那庞大的骊山陵。
封土如山,沉默地压在大地上,也压在每一个跪在这里的人心头。
甬道很深,通往地下那复刻了帝国疆域的幽冥世界。
而他们,即将成为那地下世界的首批居民。
陪葬。
这两个字,像是蛇信子,舔舐着公子衍的耳膜。
他不是历史上的公子衍,他的灵魂来自两千年后,一个名叫李衍的图书馆管理员。
几天前,他还泡着一杯碧螺春,在故纸堆里翻阅着秦朝的故事,感慨着这些公子王孙的悲惨命运。
可谁能想到,一觉醒来,他就成了他们的一员,而且马上就要被活埋。
恐惧就像冰水,浸透了他每一寸思绪。
“不,我不能死,我不能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死在这里!”
李衍身旁传来低低的啜泣声,是一位年幼的公主,身子抖得像秋风里最后一片落叶。
更远处,一个年纪稍长的公子猛地抬起头,似乎想喊什么,却被身旁一名郎官用眼神狠狠逼了回去。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从侧后方传来。
李衍眼角的余光瞥见一簇华贵的衣角。
是几位后宫夫人,在宦官的搀扶下,准备先行进入陵墓。
其中一位,被两名侍女小心架着,正是赵太后。
她走得很慢,每一步像是踩在针尖上,身体佝偻着,那张保养得宜的脸上,覆盖着一层细密的冷汗。
她的眉头紧锁着,似乎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机会!
李衍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知道赵太后素有隐疾,史书含糊其辞,野史多言与妇人病有关,缠绵病榻已久。
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一场豪赌,赌的是他的命!
就在一名宦官夹着嗓子,准备让殉葬队伍起身入陵的瞬间,李衍猛地挺直了身子。
“太后!”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的身上。
两侧的玄甲卫士手中长戟一顿,锋利的戟尖迅速朝着他的脖颈划过,押送殉葬队伍的郎官脸色骤变,手按上了剑柄,厉喝道:“放肆!退下!”
李衍不管不顾,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受惊的赵太后,竹筒倒豆子般把话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太后!臣侄观您面色清白,额沁虚汗,行步滞涩,手按少腹,可是每逢阴雨寒凉,少腹疼痛,如坠冰窟,带下清稀,畏寒肢冷?”
他一口气报出的症状,让赵太后原本浮现出怒容的脸,瞬间僵住。
这些深宫隐秘,连侍医都未必能说得如此确切,这个即将赴死的公子衍,如何得知?
“你…你是如何知晓?”
赵太后的声音带着颤抖,呆呆地看着李衍。
押送的郎官见太后有应,一时不敢造次,只能按剑怒视着他。
李衍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候来了,他必须给出一个无法被拒绝的理由。
“回太后,臣侄少时曾得一异人梦授,习得些许岐黄之术,于妇人隐疾一道,略有心得。”
李衍胡诌着,让自己的目光看起来比较真诚:“太后此症,乃寒湿凝滞,客于胞宫,寻常汤药难达病所,臣侄有一法,或可缓解太后之苦,愿献于太后,以尽孝心!”
幸运的是,穿越前的他,终日与书海为伴。
旁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对于他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他从小记忆力惊人,近乎过目不忘,再加上对杂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整理旧书区时,那本《赤脚医生手册》便成了他打发时间的闲书。
只是没想到,有朝一日,这本闲书会成为他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不等太后开口,李衍一边在自己身上比划一边道:“需用艾灸,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
“以陈年艾绒制成艾柱,隔姜片灸之,借火之力,温经散寒,扶阳固本!再辅以汤药内服: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芍药、生姜、甘草、半夏……入药煎服,双管齐下,可驱宫内寒湿,缓太后沉疴!”
赵太后死死地盯着李衍,眼中光芒不断闪烁。
虽然仍旧存疑,但她身侧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这可能是她摆脱折磨的希望。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从陵园入口方向传来。
“且慢。”
人群迅速分开,一位身着素色长衣,头戴进贤冠的青年在几名随从的簇拥下,缓步走来。
青年面容儒雅,眼神清澈,正是长公子扶苏。
他径直走到太后身侧,躬身一礼,而后转向始皇帝陵方向,深深一拜。
起身后,他的目光这才落在了李衍的身上。
片刻后,他又看向太后,温声道:“太后,十八弟年幼,既通晓医术,所言或可一试,况父皇以仁孝治天下,若因殉葬而致使太后凤体欠安,岂非不孝?此子……”
扶苏顿了顿,将声音提高了一些。
“或为大秦之祥瑞,未可知也。”
祥瑞二字,迅速在每个人心头炸响。
李衍只觉得一股热气猛地冲上眼眶,脚一软差点跪下。
总算是活下来了。
可当他抬起头,看向神色复杂的赵太后以及周围那些嫉妒的目光时,心瞬间凉了半截。
胡亥会怎么想?
那位历史上矫诏篡位,将兄弟姐妹屠戮殆尽的秦二世!
还有那位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始皇帝……
想要骗过这两个人,可没有那么容易。
风再次刮起,卷着沙尘,迷了人眼。
这大秦的天,要变了。
赵太后看了李衍一眼,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在侍女的搀扶下微微颔首,算是默认了扶苏的提议。
“十八弟,起来吧。”
扶苏走到李衍面前,弯腰伸手,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他的手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李衍借着这股力道站了起来,双腿却因为长时间跪地,踉跄了一下。
“小心。”
扶苏扶住他的胳膊,声音温和:“惊吓过度了吧?无妨了。”
李衍抬起头,对上扶苏那双带着悲悯的眼睛,心头百感交集。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道:“多谢长兄。”
扶苏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再多言,只是对负责监刑的官员吩咐了几句。
李衍只听得大体意思是陛下殉葬事宜已毕,余下公子公主,暂回原处安置,听候发落。
这听候发落四个字,却让众人松了口气,至少不用被推进那黑暗的陵墓了。
人群开始骚动,哭泣声变成了压抑的抽噎。
李衍被两名郎官护送着,跟在扶苏的队伍后面,离开了骊山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