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动荡的时局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皇帝驾崩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荆襄九郡一百余县。


    整个欣欣向荣的领地,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田间地头,忙碌的农夫们停下了手中的锄头;


    襄阳城内,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南来北往的商旅和市民们也纷纷驻足。


    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茫然地望向遥远的北方天空,那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深切的不安。


    一个时代的终结,往往也预示着一个更加混乱血腥的时代的开启。


    这一点,连最普通的贩夫走卒,都能凭借最朴素的生存直觉,清晰地预感到。


    他们对现在荆州的生活很满意,很享受这片宁静祥和,不希望有一天这种宁静被人打破。


    刺史府,议事厅。


    刘铮端坐于主位,一身玄色常服。


    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正静静地审视着下方神情各异的核心文武。


    皇帝死了。


    这个消息在他心中没有激起半分波澜,甚至觉得有些荒诞可笑。


    之所以觉得可笑,是因为像汉灵帝这种只知道沉迷于酒色享乐,视万民如草芥的天子死了,对这早已糜烂不堪的乱世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刘铮尽收荆襄土地,但三年来没有任何行动,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虽然汉室倾颓,但始终是所谓的天下正统。


    若是像张角他们一样大规模的揭竿而起,定然遭到天下兵马围攻。


    所以,刘铮选择休养生息,为乱世做准备。


    如今灵帝死了,等到董卓入京,便是他没有顾及之时。


    “诸位。”刘铮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如同磐石,瞬间将所有人的心神都牢牢地吸引了过来。


    “洛阳传来的消息,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大汉的天,塌了。但我们荆州的天,不能塌。”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如鹰:“今日召集大家来,便是要议一议,在这即将到来的滔天乱局之中,我荆州,该何去何从!”


    话音刚落,一道银色的身影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甲胄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铿锵之响。


    “主公!”


    赵云一身亮银甲,那张俊朗的面容上此刻写满了昂扬的战意。


    他上前一步,对着刘铮抱拳朗声道:“云以为,此乃天赐良机!”


    “皇帝驾崩,何进与十常侍那帮阉狗必将为争夺大位,在洛阳掀起一场你死我活的血雨腥风!”


    “朝廷中枢大乱,自顾不暇,正是我军高举义旗,北伐中原,扫清寰宇,重整河山的大好时机!”


    他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年轻将领特有的锐气与冲劲。


    尤其是那“重整河山”四个字,更是说得掷地有声,让在场的不少武将都听得热血沸腾!


    “子龙所言极是!”黄忠一拍大腿,霍然起身。


    他那双苍劲的眼眸中精光爆射,声如洪钟:“主公,如今我军兵强马壮,士气正盛!更有复合弓此等神兵利器在手,何惧天下群雄?”


    “我等厉兵秣马这么多年,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正是兵锋直指司隶,问鼎中原之时!”


    “若瞻前顾后,错失良机,等到北方乱局已定,无论是何进胜出,还是阉党得势,他们第一个要对付的,必然就是我们!”


    “届时,我等再想出荆州,可就难如登天了!”


    黄忠的话,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了一大勺冷水,瞬间点燃了所有武将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战火。


    “末将附议!请主公下令,即刻北伐!”太史慈眼神锐利如鹰,抚着腰间的长戟,战意盎然。


    “北伐!北伐!”


    以赵云、黄忠为首,太史慈、张郃等一众战将纷纷出列,个个昂首挺胸,战意高昂。


    整个议事厅内,一时间竟被一股浓烈到化不开的肃杀之气所笼罩。


    然而,就在这片激昂的请战声中,一道不紧不慢,带着几分儒雅从容的声音,却悠悠地响了起来。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


    司马徽手持羽扇,缓缓起身。


    他先是对着战意勃发的众将微微颔首,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淡然笑意。


    “北伐之心,人皆有之,徽亦然。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缓步走到厅堂中央巨大的沙盘前,羽扇轻挥,指向了荆州之外那广袤而复杂的土地。


    “敢问诸位将军,洛阳之乱,会乱多久?最终胜出者,会是何进,还是十常侍?亦或是……除了他们,还有其他势力?”


    一连串的提问,让赵云等人顿时语塞。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那千载难逢的机会,却从未深思过,这机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重重迷雾与致命陷阱。


    司马徽微微一笑,智珠在握:“北方局势尚不明朗,我军若贸然出兵,便如黑夜之中无舵之船,闯入满是暗礁的凶险海域,极易触礁沉没。”


    “更何况,我荆州,真的已经准备好了吗?”


    他的羽扇,在荆襄九郡的沙盘上缓缓划过,动作轻柔,话语却重若千钧。


    “主公推行新政不过三年,百姓虽已归心,然根基尚浅。新募之兵虽众,然训练时日尚短,与朝廷那些久经沙场的百战精锐相比,仍有差距。”


    “我荆州钱粮虽丰,但若要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北伐大战,恐怕亦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最关键的是。”司马徽的语气陡然变得凝重起来,羽扇指向了荆州的东西两侧,“江东孙坚,乃当世猛虎,虽被追杀令所困,但其爪牙未除,时刻觊觎江夏。”


    “西川刘焉,名为汉室宗亲,实则野心勃勃,暗中练兵,亦非善类。”


    “我军若倾巢而出,与北方鏖战,他们会安分守己地坐视不理吗?”


    “一旦我军在北方战事不利,此二獠从背后狠狠捅上一刀,届时,我荆州腹背受敌,危如累卵!”


    “故,徽以为,当下之上策,非是逞一时之勇,与群狼争食,而是应当效仿高祖入汉中故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我们应当紧闭关门,继续深化内政,发展民生,积蓄实力,静观北方风云变幻。”


    “让他们去斗,让他们去争,让他们去流血!”


    “等到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元气大损,我们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兵收拾残局,一锤定音,岂不美哉?”


    “军师此言,深得我心。”


    一直沉默不语的陈羡,此刻也摇着他那把标志性的红色小扇,施施然地站了出来。


    “一群饿得发疯的野狼正在抢夺一块血淋淋的肥肉,我们为何要急着冲上去跟他们一起撕咬,弄得自己一身骚?”


    “舒舒服服地坐在山顶上,泡一壶好茶,看着山下的虎斗,等到他们咬得头破血流,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我们再慢悠悠地下山。”


    “一脚踩死那只残喘的病虎,捡起那块最肥美的肉,岂不更轻松写意?”


    司马徽与陈羡,一个正道王策,一个奇诡毒计。


    一稳一毒,两人的观点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瞬间将武将们那股高昂到顶点的战意给硬生生压了下去。


    赵云等人虽然心中依旧囤积着一团火,却也知道两位军师所言句句在理,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议事厅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主战与主守,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想,如同两股无形的巨浪,在厅中激烈地碰撞交锋。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那个从始至终都未曾表态的刘铮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