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皇帝崩了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没错!”袁绍的手指,在襄阳、南郡等几个富庶的郡县上重重一点!


    “大将军,您莫要忘了,那刘铮是如何起家的?他是靠着均分田亩,收买那些泥腿子的人心!”


    “他推行的那些所谓‘新政’,固然能让百姓归心,但同时,也必然会触动另一群人的利益!”


    “谁?”


    “荆州世家!”袁绍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寒意,“蔡家、蒯家、黄家……这些盘踞荆州数百年的名门望族。”


    “他们的田产被分,家仆被夺,在地方上的权柄更是被刘铮一手建立的官僚体系彻底架空!”


    “您说,他们心里,会甘心吗?他们会不恨那刘铮吗?”


    “他们只是慑于刘铮的兵威,暂时隐忍罢了!他们的心中,必然憋着一股滔天的怨气,就像一座随时都会喷发的火山!”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这座火山,添上一把火!”


    何进的双眼瞬间亮了起来,他激动地搓着手:“快说,如何添火?!”


    袁绍微微一笑,那笑容,带着几分毒蛇般的阴冷。


    “很简单。秘密派遣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我等的亲笔信函,以及朝廷的官印、封赏,悄悄潜入荆州。”


    “去联络这些人!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与我们里应外合,在荆州内部发动叛乱,动摇刘铮的根基。”


    “事成之后,朝廷不仅会赦免他们附逆之罪,恢复他们所有的田产家业……”


    袁绍顿了顿,抛出了一个足以让任何人疯狂的诱饵。


    “更可以许诺他们——共治荆州!”


    “届时,刘铮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覆灭的下场!而我们,则可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利!”


    “妙!妙啊!!”何进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放光!


    “不愧是袁本初!此计,当真是釜底抽薪,歹毒……不,是高明至极!!”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刘铮众叛亲离,被愤怒的世家大族淹没的场景,心中的恶气顿时出了一大半。


    然而,袁绍却摇了摇头,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转而化为一片凝重。


    他看了一眼皇宫的方向,压低了声音:“大将军,此计虽妙,却也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我们没有时间了。”


    何进脸上的笑容一僵:“此话怎讲?”


    “宫里传来的消息,陛下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袁绍的声音里不带一丝感情,“立储之事,迫在眉睫。”


    “宫中那十个老阉狗,仗着陛下的宠信,上蹿下跳,处处与我们作对,一心想扶持刘协上位!”


    “我们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在陛下龙驭归天之前,扫清这些障碍,确保大皇子能顺利登基!”


    “这,才是我们眼下的头等大事!”


    听到“十常侍”这三个字,何进的眼中瞬间迸发出刻骨的恨意,那是比对刘铮更深百倍的仇恨。


    他明白袁绍的意思。


    与荆州的战事相比,洛阳宫廷内的这场权力斗争,才是真正决定他们生死存亡的战场!


    他们暂时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南征了。


    寄希望于策反荆州世家,从内部分化瓦解刘铮,便成了他们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我明白了。”何进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所有的情绪,那张肥胖的脸上,闪过一抹狠厉的决绝。


    “就依本初之计!”


    “传令下去,立刻挑选精干之人,携带金银印信,即刻启程,潜入荆州!”


    “告诉那些世家的人,只要他们能杀了刘铮,本将保他们,世代富贵!”


    只是他不知道,他们的信才传到荆州那些氏族手中的时候,个个都视之为烫手山芋。


    开什么玩笑,那么多名门望族,在实力尚存的时候都不是刘铮的对手,更何况现在!


    他们是不服,可是他们不敢妄动。


    大家暗地里商议的结果,便是按兵不动,等朝廷真的打来了,到时候再做打算。


    时光荏苒,眨眼间,便来到公元189年。


    三年时光,孙坚自从上次差点被刺杀,便没敢出江东一步。


    反倒是曹操,在两年前重新出仕,被朝廷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他与袁绍一起,共同在何进麾下效力。


    而皇帝的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岌岌可危!


    刘铮这边,也是难得的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在他的改革下,荆州全境一百余县,彻底纳入了黄巾军的掌控,政令统一,军权集中。


    农业上,因为刘铮成立农学院的原因,百姓们在分到的土地上种植精挑细选的种子,每一年都是大丰收。


    当然,这也离不开刘铮对全境水利的改造,遏制洪灾爆发。


    军事上,由于引入现代化的操练科目,整个黄巾军军纪严明,军容铿锵。


    士兵们不仅拥有强壮的体魄,更是学会了各种知识,令他们耳目一新。


    至于赵云等将领,在刘铮的“暴打”下,每个人的武道修炼都更进一步。


    而最让他们感到神秘的,便是刘铮如今究竟是何等境界。


    因为不管他们如何努力,使用什么武器,在刘铮面前,都逃不开被暴揍一顿的命运。


    襄阳、江陵、长沙等大城,商旅云集,市面繁荣。


    各种新奇物事如包子、馒头、酱油、改良的桌椅等逐渐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虽然暗处仍有旧势力残余的窥伺,北方朝廷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


    但在荆州这片土地上,一个秩序井然、生机勃勃、与外界腐朽混乱截然不同的“黄天盛世”雏形,已然清晰地呈现出来。


    百姓们脸上多了笑容,眼中有了光彩。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天下大势,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是谁让他们吃饱了饭,穿暖了衣,看到了希望。


    “黄天大将军刘铮”的名号,在荆襄大地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威望与号召力。


    这一日,刘铮与司马徽、陈羡再次登临望襄楼。


    望着下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远眺城外阡陌纵横、禾苗青青的沃野,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安宁与蓬勃之气。


    司马徽轻捋长须,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主公,荆襄九郡,已尽在我手。此间气象,前所未有。此乃王业之基也!”


    陈羡依旧摇着他的红色小扇,补充道:“基业初成,然北地豺狼环伺,疮疤亦需时时清理。万不可有丝毫懈怠。”


    刘铮负手而立,身形挺拔如松,脸上全然没有之前残留的稚气,蜕变的成熟坚毅。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来报:“主公,洛阳急报,皇帝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