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创立医学院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就在这时。
“噗通。”
刘铮身后的房门被推开,刘禾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她一直躲在门外偷听,此刻早已是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了,师父为什么要把那本视若性命的医书留给她。
她终于明白了,师父临走前,那句“将来帮我立座坟”的嘱托,是何等的沉重。
“爷爷……”
小丫头再也忍不住,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瘫软在地。
刘铮快步上前,将妹妹紧紧地揽入怀中,那双漆黑的眼眸中,杀意与悲痛交织,最终化作了无尽的决绝!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一字一句地宣布:
“传我将令!”
“赵义珍先生,于我黄巾有再造之恩,于荆州万民有活命之德!”
“当以……国士之礼,厚葬!”
……
三日后,襄阳城。
全城,缟素。
曾经象征着喜庆的彩带早已被尽数撤下,取而代之的,是那一面面迎风飘荡的白色孝幔。
商铺停业,学堂停课。
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皆身着素衣,自发地走上街头,沉默地伫立在街道两旁。
万人空巷,纸钱像是雪花,漫天飞舞,只为送一位英雄,最后一程。
“起灵——!”
随着一声悠长的唱喏,刺史府的大门缓缓打开。
八名黄巾军中最高大的猛士,抬着一副由金丝楠木打造的厚重灵柩,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而在灵柩的最前方,亲自为逝者扶灵引路的,不是旁人,正是他们荆州的王,刘铮!
他一身素白孝服,神情肃穆,亲手捧着赵义珍的灵位。
在他身旁,刘禾同样一身孝衣,小小的手里捧着一个木匣。
里面装着的,是赵义珍那本未来得及写完的医书。
她的小脸依旧苍白,但那双红肿的眼睛里,却再无半分泪水,只剩下与年龄不符的坚韧。
参与抬棺的,有赵云、李建、司马徽、黄忠、太史慈、张郃等荆州高层。
此刻不管是征战沙场的将军,还是运筹帷幄的谋士,都一脸严肃,沉默不语。
送葬的队伍,缓缓地行进在襄阳城的主干道上。
没有哀乐,没有哭喊。
只有那整齐划一,沉重无比的脚步声,以及街道两旁百姓们那压抑的啜泣声。
他们中有许多人,甚至从未见过赵义珍。
但他们知道,正是这位老人,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候,用一手妙手回春的医术,拯救了他们的亲人,拯救了这支保护他们的军队。
队伍最终,停在了襄阳城的中心广场。
这里,早已搭建起了一座高高的祭台。
而在广场的中央,一座高达三丈,由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雕像,已经巍然矗立!
那雕像的面容,正是赵义珍!
他身背药箱,手持银针,目光温和而坚定地注视着远方,仿佛在守护着这座他曾用生命拯救过的城市。
刘铮亲自将灵位供奉于祭台之上,而后转身,面向那黑压压的人群。
他深吸一口气,用蕴含着内力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广场:
“今日,我们在此,送别一位英雄!”
“赵义珍先生,以医者仁心,行悬壶济世之德!他救过的人,比在场的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
“他是我黄巾的恩人,更是我荆州万民的恩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仁医,却惨死于酷吏之手!这,是朝廷的腐朽!是世道的悲哀!”
“我刘铮在此立誓,这笔血债,必将用那些人的鲜血来偿还!”
“但,杀戮,并不能阻止悲剧的重演!要让天下间,再无第二个赵先生含恨而终,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赵先生’站出来!”
说到这里,刘铮的声音陡然高亢起来,带着一股振聋发聩的力量!
“我宣布!”
“自今日起,将在襄阳,建立一座史无前例的医学院!”
“学院将不问出身,不计男女,凡有志于医道者,皆可入学!”
“学院将承担所有学子的食宿用度,只为培养出更多能够救死扶伤,造福于民的医者!”
“此学院,将以英雄为名——”
“命名为,‘义珍医学院’!”
轰!
一石激起千层浪!
广场上的百姓们,先是震惊,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呐喊!
他们听到了什么?
建立医学院?
让所有想学医的人,都能免费上学?
这……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
刘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即抛出了一个更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转过身,将目光投向了身旁那个娇小的身影。
“‘义珍医学院’,将由赵先生唯一的亲传弟子,刘禾,担任首任院长!”
“由医圣张仲景先生,担任荣誉院长!”
“我希望,她能继承赵先生的遗志,将赵先生的仁心仁术,发扬光大,传遍这荆襄九郡,乃至整个天下!”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那个小小的身影之上。
刘禾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
她抬起头,迎着那数以十万计的,充满了敬仰、期待与鼓励的目光,又看了看身旁兄长那信任的眼神。
最后,将目光落在了那座高大的雕像之上。
仿佛间,她又看到了师父那温和的笑容:“丫头,好好学,将来,要救更多的人。”
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从她小小的身体里,喷薄而出!
悲伤,仍在。
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躲在哥哥身后,需要人保护的小女孩了。
她是“黄天医圣”的传人!
她是“义珍医学院”的院长!
她要继承师父的遗志,她要完成师父未竟的事业!
她对着雕像,对着全城百姓,深深地鞠了一躬。
再直起身时,那张稚嫩的小脸上,所有的悲伤与迷茫尽数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光芒!
在这一刻,刘禾,获得了新生。
又过三天,襄阳,刺史府。
议事厅内,那场全城缟素的葬礼所带来的悲伤与压抑,依旧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黄巾军的核心层,悉数在座。
刘铮端坐于主位,那身血衣早已换下,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玄色常服。
他脸上的悲恸被强行压下,只剩下如同万年寒冰般的冷峻。
司马徽、陈羡分坐左右,赵云、黄忠、太史慈、张郃、张志等一众高级将领则分列两旁,神情肃穆。
“诸位。”
刘铮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瞬间将所有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人死不能复生,悲伤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今日召集大家来,便是要复盘此次‘五路伐荆’之危,并定下我们黄巾军下一步的方略!”
他的话,如同投入死水中的一颗石子,让这压抑的气氛,终于有了一丝流动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