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袁绍的谋划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袁绍也是面露疑惑,孙坚的沉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按照他的设想,孙坚即便无法在荆州打开局面,也应及时传递消息,说明情况。


    哪怕是请求朝廷支援,那也应该有消息才对。


    这般石沉大海,着实诡异。


    “大将军稍安勿躁。”袁绍安抚道,“或许江东路远,信使在路上耽搁了。”


    “亦或是孙文台初至江东,忙于站稳脚跟,一时无暇北顾。”


    “再等等看,或许不久便有消息。”


    话虽如此,但他心中那股不安的预感却越来越强。


    孙坚的消失,让荆州那边仿佛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


    刘韪那份看似合理的奏章,此刻回想起来,也显得愈发可疑。


    然而,没有孙坚的确切情报,他们便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朝廷跟陛下,立刻兴大军南下。


    对凉州、冀州叛军的征讨,已经牵扯了朝廷大部分的精力。


    “等?再等下去,那刘铮小儿怕是要在荆州称王了!”何进怒气冲冲,却又无可奈何。


    眼下他也忙于跟十常侍的斗争,显得有些焦头烂额。


    加上现在陛下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他必须为他跟妹妹的未来提前做一些准备。


    自己的外甥刘辩是陛下嫡长子,又是朝中百官认可的太子人选,然而陛下迟迟未正式册封太子。


    除此之外,陛下尤为宠爱刘协,经常说刘辩轻佻无威仪,非为君者!


    这就给所有人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他意向的太子人选不是刘辩,而是刘协。


    这就导致陛下扶持十常侍与他这个大将军对着干,以至于他处处受制于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所以他更希望借荆州之事打开一个突破口,哪曾想孙坚这家伙竟然当起了缩头乌龟!


    看着有些着急的何进,袁绍微微一笑:“明公不必担忧,他刘铮不出来,我们可以想办法让他出来。”


    “哦?”何进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本初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袁绍闻言,当即开口:“据我收到的情报来看,那刘铮有一小妹,名叫刘禾。”


    “此女有一个师父,叫赵义珍,是刘禾的救命恩人,据消息,这赵一珍前几个月去了汝南。”


    “等到年关一过,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人身上做做文章,逼迫刘铮出荆州。”


    “届时,派人知会孙坚与刘韪,前后夹击,刘铮可破也。”


    此话一出,何进顿时眼前一亮:“本初不愧是四世三公之后,竟有如此见地,深得我心啊。”


    见大将军认可自己,袁绍心中大喜,表面上还是故作谦逊摆手:“大将军过奖了。”


    江东这边,因为有江湖追杀令的存在,孙坚根本不敢公开露面。


    这让他感到十分憋屈,但一想到荆襄大地上那支其实辉煌的黄巾军,他便选择忍气吞声。


    他相信,总有一天,朝廷会明白自己的用意。


    等到朝廷大军压境讨伐刘铮,便是他孙坚蛟龙入海的大好时机。


    刘铮趁着这片空挡,快速整合了荆襄区域。


    设九郡,分别是南阳、上庸、襄阳、南郡、江夏、长沙、零陵、武陵、桂阳。


    拜司马徽为黄巾军师将军,总览荆州政务大权,协助刘铮处理军务。


    陈羡为参军,协助司马徽处理政务。


    同时册封黄忠为镇北将军,太史慈为镇西将军,张志为征东将军,张郃为镇南将军,赵云为黄巾副都督。


    其余有功将士,皆获封赏赐,不在话下。


    冬日的暖阳,为襄阳刺史府的演武场镀上了一层淡金。


    平定了荆南,刘铮终于有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


    除了处理日常军政,他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自身的武艺精进和新兵的操练之中。


    此刻,演武场中央,两道身影快如闪电,盘旋交错。


    “锵——!”


    金铁交鸣之声,清越而急促,在空旷的场地上激起一圈圈回音。


    赵云手中一杆亮银枪,使得是神出鬼没,灵动飘逸。


    枪尖每一次点出,都仿佛是蛟龙探爪。


    带着一股穿云破雾的锐气,角度刁钻,直指刘铮周身要害。


    而刘铮手中,则换上了一杆沉重的长戟。


    他并未开启系统技能,仅凭自身圆满境界的戟法与赵云对拆。


    大戟在他手中,时而如猛虎下山,大开大合,势大力沉,卷起阵阵狂风,逼得赵云不得不暂避其锋;


    时而又如灵蛇盘树,招式精妙,守得是滴水不漏,将赵云那暴雨般的攻势尽数化解。


    两人你来我往,转眼间已拆解了近百回合,依旧是平分秋色,难分轩轾。


    又一次兵器碰撞,巨大的反震之力让两人双双催马后撤。


    赵云勒住马缰,胸膛微微起伏,那张俊朗的面容上,却并无战后的疲惫,反而充满了极致的震惊与一丝难以置信的困惑。


    随着跟刘铮一起练武,他自身的武艺也几将提升到顶级武将序列。


    但他总感觉,若是刘铮全力出手,他将一个回合也接不下来。


    更何况现在刘铮用的是戟,不是他最擅长的刀法!


    想到这儿,他心中震惊不已:“主公,您的武艺……似乎又精进了?”


    “我感觉,你若是出全力,云便只有举手投降的份了。”


    这话绝非恭维。


    当初在江陵城下,刘铮与太史慈决斗,赵云就在一旁观战。


    那时的刘铮,戟法虽已是出神入化,但与此刻相比,却仿佛少了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今日再战,赵云敏锐地感觉到,刘铮的每一招每一式之间,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势”。


    那是一种仿佛能与天地共鸣,压迫对手心神的无形气场。


    在这种气场之下,他引以为傲的枪法,竟隐隐有种施展不开的滞涩之感。


    刘铮闻言,收起长戟,哈哈一笑:“子龙的枪法一日千里,我若不勤加练习,怕是很快就要被你甩在身后了。”


    赵云却郑重地摇了摇头,他翻身下马,走到刘铮面前,神色无比严肃:“主公,云说的并非招式,而是一种……境界。”


    “境界?”刘铮来了兴趣,示意赵云继续说下去。


    赵云沉思片刻,眼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与向往:“云昔年学艺于恩师童渊门下,曾听恩师提及,当世武者,能称之为一流高手的,不在少数。”


    “然,在一流之上,尚有一个虚无缥缥缈的传说之境,恩师称之为‘万人敌’!”


    “万人敌?”刘铮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


    这个词汇,对他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同时,也是他个人武艺追求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