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时机已到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邓城,府衙大堂中。
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酒肉香气,弥漫在大堂之内。
高踞首座的,乃是蔡瑁的堂弟,如今邓城守军的主将——蔡中。
他年纪约莫十八岁,面皮白净,眼角微微上挑,带着几分志得意满的倨傲。
其下左右两列,分别坐着庞家的代表庞羲,蒯家的代表蒯祺,以及几位州军的将领。
蔡中志得意满,他轻抚着下巴,心中快意难以言表。
想当初,堂兄蔡瑁能力出众,深得家族看重,不管哪一方面都力压他一头,族长之位他已经没有再去妄想。
如今蔡瑁兵败身死,家族不得不重新倚重于他,将镇守邓城如此重要的职责交到他手上。
只要他能在此挡住甚至击败那刘峥,等待朝廷援军到来,便是泼天的大功!
届时,蔡家族长之位,舍他其谁?
想到美妙处,他几乎要笑出声来,连忙举起酒樽掩饰:“诸位,请满饮此杯!”
“那刘峥贼子虽号称十万,兵临城下,却连试探性的进攻都不敢发起,可见其已是黔驴技穷,畏惧我邓城坚城雄兵!”
坐在下首的蒯祺闻言,立刻哈哈大笑附和,言语间充满了轻蔑:“蔡将军所言极是!”
“那刘峥小儿,不过是仗着几分蛮勇和运气,侥幸赢了几阵,便敢妄自称尊!”
“如今见到我邓城固若金汤,军容鼎盛,自然是原形毕露,胆气尽丧!”
“我看他那些黄巾贼众,不过是土鸡瓦狗尔!”
他蒯家此次损失惨重,族中精锐折损大半,对刘峥恨之入骨。
此刻见刘峥迟迟不敢进攻,自然是极尽嘲讽之能事,试图挽回一些颜面。
一旁的庞羲却微微皱眉,白了他一眼,语气沉稳地开口:“蒯兄切不可大意轻敌。”
“刘峥自起兵以来,一路势如破竹,连皇甫嵩的十面埋伏都能突围,到了荆州后又连连让我们吃亏,岂是幸哉?”
“别忘了,蔡瑁将军,还有蒯钧、庞德民都死在其手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此人用兵,颇有些诡诈难测。他此刻按兵不动,或许正是在寻觅我城防破绽,我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庞家同样是损失惨重,庞羲心中悲愤并不比蒯祺少,但他性格更为谨慎持重。
蔡中听了庞羲的话,点了点头,压下心中的得意,做出一副从谏如流的样子:“庞兄顾虑的是。”
“刘峥狡诈,非常理可度之,此前种种,皆是我兄蔡瑁轻敌之过。”
“如今我等肩负重任,关乎家族存续与荆州安危,自当上下一心,谨慎应对。”
此时此刻,他还不忘给已经身首异处的蔡瑁身上甩一口大黑锅。
紧接着,他目光扫过堂下诸将,声音提高了几分:“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凭此坚城。”
“三万劲旅,以及南阳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援,任那刘峥有千般诡计,也休想越雷池一步!这邓城,便是他刘峥的葬身之地!”
“将军英明!”众将齐齐举杯。
蒯祺被两人一说,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讪讪点头,将矛头再次对准刘峥:“将军所言极是!”
“城中粮草充足,兵力雄厚,后方补给畅通无阻。就算围困,也能耗他一年半载!看他能奈我何!”
话虽如此,蔡中想到城中骤然增加的两万五千部曲,每日消耗的粮草着实惊人。
他沉吟片刻,招来一名亲信校尉,低声吩咐道:“你即刻派人返回南阳,催促下一批粮草务必尽快起运。”
“城中存粮虽尚可支撑半月,但需得未雨绸缪。”
“是!”校尉领命而去。
蔡中再次举杯,与众人欢饮。
大堂内一时间又充满了乐观的气氛,仿佛城外的黄巾大军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
又是七日,在一种诡异而紧张的对峙中悄然流逝。
黄巾大营内,焦躁的情绪几乎要积累到顶点。
连最沉得住气的张郃,眉宇间也带上了几分凝重,数次欲言又止。
黄忠更是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沉默得吓人。
中军大帐内,刘峥却似乎对外界的情绪毫无所觉。
他正坐在桌案前,手持一支毛笔,在一张粗糙的麻纸上尝试勾勒着什么。
纸上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线条和结构,依稀能看出管状和击发装置的轮廓,正是他凭借模糊记忆试图复原的早期火绳枪。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极其骨感。
“艹,这特娘的什么玩意儿?“
无论他怎么画,都觉得丑陋而怪异,完全无法与记忆中那划时代的武器联系起来。
“唉……”
他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将毛笔掷于一旁,揉了揉眉心。
“火药颗粒化、冶炼工艺、密闭性、激发装置……难题太多了。就算能勉强造出来,恐怕也是炸膛比杀敌多。”
他低声自语,摇了摇头。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眼下,还是先弄出黑火药,搞点震天雷之类的简单玩意更实际。”
“热武器,急不得,只能慢慢来。”
就在他思绪飘远,思索着如何利用超越时代的知识在这个乱世建立更大优势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轻微的脚步声。
“报——!”
一名浑身沾满草屑尘土,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斥候,如同鬼魅般闪入帐内,单膝跪地:
“禀主公!北门外二十里,发现南阳而来的运粮队!”
“押运兵卒约五百人,大车近百辆,正沿着官道往邓城方向而来!”
刘峥猛地抬起头,眼中原本的散漫瞬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如同利剑出鞘般的锐利精光!
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布局,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
他豁然起身,一股无形的杀伐气势自然而然地弥漫开来,整个大帐的温度仿佛都骤然下降了几分。
“来人!”刘峥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帐幕,传遍四方。
“击鼓,升帐,召集所有将领!”
“诺!”帐外亲兵轰然应诺,脚步声迅速远去。
很快,低沉而极具穿透力的聚将鼓声,隆隆响彻整个黄巾大营!
鼓声就是命令!
早已等得心焦无比的各营将领,无论是正在巡营的赵云、督促训练的張郃,还是在帐中枯坐几乎要憋出病来的黄忠。
此刻闻听鼓声,无不是精神猛地一振!
他们等待已久的信号,终于来了!
一道道披甲的身影如同受到无形力量的牵引,以最快的速度冲出营帐,从四面八方朝着中军大帐疾奔而去!
黄忠更是第一个冲到帐前,凤嘴刀顿地,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他赤红的双眼紧紧盯着帐门帘幕,粗重的呼吸喷吐出白雾。
胸腔中压抑已久的复仇烈焰,轰然燃烧!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即将掀开的帐帘之上,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起的亢奋与肃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