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谁说我要围城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暮色渐沉,寒风卷起枯叶,在邓城高耸的城墙下打着旋。
刘峥与赵云一行十余人,皆是一副流民打扮。
衣衫破碎,蓬头垢面。
分成两队,沿着城墙外围的阴影悄无声息地移动。
他们刻意避开官道,专走荒僻小径。
目光却始终看向邓城外围一圈,任何一个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只是随着他们观察的深入,所有人的心头便越是下沉。
邓城四门紧闭,厚重的包铁城门在夕阳余晖下泛着冷硬的光。
城头之上,火把早已提前点燃。
巡逻士卒的身影密集如林,刁斗声声传来,间隔极短,显然这些守军的警惕性极高。
城墙垛口后,隐约可见强弓劲弩的反光,以及滚木礌石堆积的阴影。
城下通往各门的主要道路上,均设有关卡鹿角,皆有精兵把守。
即便是零星出现的流民或试图靠近城池的百姓,也会被严厉盘查。
稍有可疑便立即驱赶,甚至扣押。
……
足足耗费了近一个时辰,两路人马才极其艰难地按照约定在北门外一片枯树林中再度汇合。
“主公。”一名亲卫队长压低声音,语气沉重,“四门情况皆如此,守备极其森严,几乎无隙可乘。”
“尤其是北门,这里直通南阳方向,盘查最为严苛。”
赵云穿着一身灰色的破旧皮袄,望着远处那如同巨兽蛰伏般的城池,剑眉紧锁。
“主公,强攻之计,确需慎之又慎。”
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观此城防,蔡、蒯、庞三家已是孤注一掷,做困兽之斗。”
“我军若此时蚁附攻城,即便能下,伤亡必然惨重至极,恐伤我军根基元气。”
他话锋一转,忧虑更深:“然……王睿求援之信已发往洛阳,朝廷若真遣大军来援,届时我军顿兵坚城之下,腹背受敌,局势将危如累卵!”
“末将以为,纵有伤亡,也当速战速决,趁我军士气正盛,朝廷援军未至,全力破城!”
“即便战后折损严重,只要据城而守,尚可与朝廷援军周旋!”
事到如今,这已是赵云能想到的,最不是办法的办法。
速战虽惨烈,但总比陷入绝境要好。
面对赵云的催促,刘峥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深邃的目光越过不远处的山林,望向南阳方向,晚风吹动他额前的发丝,眼神却沉静如古井深潭。
沉默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子龙,你看这北门,防守如此严密,为何?”
赵云微微一怔:“因这是连通南阳的要道,亦是南阳向邓城增派增粮的重要路径。”
“不错。”刘峥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三大家族困守孤城,三万张嘴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巨大,他们支撑不了多久。”
“他们的粮草,必然要从南阳转运而来。而运输队,最可能走的,就是这北门。”
赵云何等聪敏,立刻反应过来:“主公是想…截其粮道?”
但随即,他眉头皱得更紧,“此确为奇策。然,如今时间紧迫,即便能成功截断粮草,邓城内存粮想必也能支撑一段时日。”
“若要等到他们粮尽自溃,开城投降,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恐朝廷援军早已兵临城下矣!”
他的担忧,合情合理。
断粮是慢功,但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刘峥闻言,却只是淡然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强大的自信和一丝莫测高深。
“子龙,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他目光再次扫过戒备森严的北门。
“如今天气日益寒冷,寒冬将至。凉州羌乱未平,北宫伯玉、李文侯肆虐,朝廷焦头烂额。”
“洛阳那帮衮衮诸公,忙于争权夺利,即便收到王睿求援,是否会立刻派遣大军,派遣多少大军,何时能到,皆是未知之数。”
“况且。”他语气陡然一转,目光锐利如刀,“谁告诉你,我断其粮草,是为了围困邓城,等待他们投降?”
赵云彻底愣住,英俊的脸上写满了困惑:“不围城?不强攻?难道主公想绕过邓城,直取南阳?”
他随即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这更不可能!”
“我军主力若绕行,必然耗时日久,且踪迹难藏。邓城守军岂会坐视?”
“即便侥幸绕了过去,一旦我军深入,邓城与南阳前后夹击,我军顷刻间便有覆灭之危!”
刘峥看着赵云难得的急切模样,笑了笑,却不再解释,只是抬手吩咐道:“此事我自有计较。”
“子龙,你即刻选派一队最机警的斥候,潜伏于北门外十里之处,严密监视通往南阳的官道。”
“若发现三大家族的运粮队,只可远观,绝不可打草惊蛇,速速回报于我!”
“诺!”赵云虽心中疑窦丛生。
但对刘峥的命令却从不迟疑,立刻抱拳领命。
“走,回营。”刘峥最后看了一眼邓城,转身融入暮色。
一行人再次化整为零,如同滴入沙地的水珠,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荒原之上,返回城外连绵的大营。
……
时间一晃便是三日。
黄巾大营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各项攻城准备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冲车、云梯、井阑等器械在不断加固保养,士卒操练之声终日不绝。
然而,中军帐内,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焦躁。
除了日常巡营、操练军士,刘峥再无任何新的指令下达。
既不下令攻城,也不解释缘由,仿佛只是在与邓城守军默默对峙。
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最是折磨人心。
尤其是黄忠。
此刻的他像是一头被囚禁的猛虎,每日在自己营帐内踱步,眼中血丝日益增多,握着凤嘴刀的手背青筋暴起。
丧亲之痛如同毒火日夜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每一次望向邓城的方向,都恨不得立刻飞上城头,将蔡、蒯、庞三家之人斩尽杀绝。
他曾按捺不住,闯入中军帐向刘峥请战。
刘峥只是抬起头,平静地看着他,语气斩钉截铁:“汉升,相信我。”
“你的仇,我一定让你亲手报。且再忍耐几日,我必给你一个交代。”
看着刘峥那双深邃而自信的眼睛,黄忠满腔的焦躁与悲愤竟奇异地被安抚下去大半。
他对刘峥并非那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与崇敬,但他却隐隐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刘峥既然说了,就一定会做到!
于是他便强行压下几乎要沸腾的热血,重重抱拳,退回帐中继续忍受那煎熬的等待。
赵云和张郃同样心中不解,但他们性格更为沉稳。
只是将疑虑压在心底,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刘峥的命令,将大军维持在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