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受之有愧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议事厅内,军事行动的商议,暂时告一段落。
这时刘峥像是想起什么,目光转向身旁的司马徽:
“军师,那庞德民庞德公之弟,我将其斩杀,是否会令军师与庞德公之间生出嫌隙?”
这是他刚才想到的,立马就悬在心头。
庞德公是荆州士林领袖,名望极高,同时也是司马徽的至交好友。
自己杀了他的亲弟弟,虽说是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但终究担心会影响到司马徽。
毕竟现在自己麾下那些荆襄士子,大多都是跟随司马徽一起为自己效力的。
有他们在,内政方面,确实省下了不少的精力。
司马徽闻言,轻摇的羽扇微微一顿。
随即摇了摇头,脸上并无太多波澜,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复杂的感慨:“主公多虑了。”
“自追随主公以来,徽与德公道虽同,而路已殊,可谓泾渭分明。”
“再者,德公早有明言,庞家与主公之争,他已置身事外,不与闻问。”
“他曾言,‘庞家是庞家,我是我’,其志在山水学问,而非家族纷争,主公不必为此挂怀。”
语气平静,界限感十分清晰。
昔日好友如今分道扬镳,虽然不一定反目成仇,但已然各行其道,再难回到从前那种毫无隔阂的状态。
刘峥仔细看着司马徽的神情,确认他并非勉强,心中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庞德公的态度,无疑减少了许多潜在的麻烦。
他点了点头:“如此便好。”
解决了这桩心事,刘峥神色一正,目光扫过堂下众将。
这些面孔,他都熟悉,此刻脸上都还带着新伤。
无一例外,都是从几天前那场炼狱血战中走出来的。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缓有力:“此番襄阳、新村大捷,虽代价惨重,然终究是胜了。”
“在场诸位,皆浴血奋战,劳苦功高,当论功行赏。”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今日,诸位可有何所求?但有所请,只要合理,我必应允。”
话音落下,刘峥预想中的兴奋或请赏并没有出现。
议事厅内,反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众将们闻言,先是下意识地抬眼,眼中本能地闪过一丝渴望。
搏命拼杀,求的不就是赏赐吗?
但随即,眼中的渴望迅速黯淡下去,变得茫然。
许多人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脸上的表情变得极为复杂,挣扎、羞愧、悲恸……
他们想起了那夜惨烈的厮杀,想起了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想起了朱俊和黑兵卫决死的冲锋……
那些画面如同梦魇,刻骨铭心。
自己还活着,还能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侥幸,是无数袍泽用命换来的。
如今主公要赏赐,他们如何能坦然接受?
如果今天他们接受了这份赏赐,这辈子良心都会受到谴责!
李建想到了此前司马徽曾说过,最大的功劳或是在自己头上。
如今回想,他宁愿不要这功劳。
如果没有后来三大家族偷袭黄天新村,那襄阳大捷的功劳他自然会认。
但是到如今,他只觉得这份功劳烫手。
李建想到这儿,率先抬头,情绪激动:“主公,末将……末将愧不敢受此赏!”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此番能守住襄阳、保住新村,非我等之功!”
“乃是朱俊将军、数千黑兵卫弟兄、以及上万将士以血肉性命拼杀换来的!”
“他们……他们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血流干了,人死绝了,才为我们争得了这一线生机!”
他的声音变得哽咽,眼神痛苦而坚定:
“若非他们死战,末将早已命丧黄泉,何来功劳可言?”
“这赏赐,末将若领了,日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朱将军和那些战死的弟兄?!”
他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说出了所有幸存将领的心声。
赵云紧接着踏前一步,银甲虽擦拭干净,却仿佛还能闻到血战的气息。
他面容冷峻,眼神却同样带着沉痛:“主公,李将军所言极是。”
“此刻大战方歇,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亟待安抚,阵亡将士遗孤亟待抚恤。”
“我等皆愿将此次赏赐,尽数用于抚恤伤亡、安顿民生。且接下来征战必多,实非论功行赏之时!”
有了李建和赵云带头,其余将领再无犹豫,纷纷单膝跪地,神情坚定不移。
“末将等受之有愧!”
“请主公收回成命!”
“请主公将这次功劳全部算在阵亡兄弟身上。”
……
他们可以流血,可以拼命。
但绝不能玷污了战死弟兄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更不能让自己的功劳簿建立在袍泽的尸骨之上。
那样,他们一辈子都无法心安。
刘峥看着眼前跪倒一片的将领,看着他们脸上那真挚的羞愧与沉痛,一时怔住了。
他本意是赏罚分明,激励军心。
却忽略了经历如此惨烈大战后,将士们心中那份与袍泽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的厚重情感。
这份情感,远非金银官爵所能衡量。
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这些质朴忠诚将领的感动,也有一丝计划被打乱、考虑不周的尴尬。
一旁的司马徽将刘峥细微的尴尬看在眼里,轻摇羽扇,上前一步,温和开口:“主公,诸位将军忠义之心,天地可鉴,实乃我军之福。”
“既然诸位将军皆心系阵亡将士,不如这样。”
“此次所有功勋,优先厚赏阵亡将士之家,抚恤标准可从优从厚,使其家眷余生无忧,亦可彰显主公仁德,告慰英灵。”
“至于幸存将士之功,可先行详细记录在册,待我军彻底平定荆州,大局稳定之后,再一并论功行赏。”
“如此,既可全诸位将军之义,亦不负主公赏罚分明之诺。主公以为如何?”
刘峥闻言,眼睛一亮,心中那点尴尬顿时烟消云散。
司马徽此言,既照顾了将士们的情绪,又维护了军功制度的严肃性。
不仅将赏赐转化为抚恤,更能收拢人心,可谓面面俱到。
“军师所言甚善!”刘峥当即点头,“便依军师之言!子龙!”
“末将在!”赵云抱拳。
“此事由你亲自督办,联合军师府及后勤营,即刻统计所有阵亡将士名单、家庭情况,参照我之前拟定的抚恤章程,标准上浮三成!”
“务必尽快将抚恤钱粮发放到位,不得有任何克扣延误!”
“若有遗孤孤老,妥善安置,孩童由我军中统一供养至成年!”
“诺!末将遵命!”赵云大声应下,神情肃穆,深知责任重大。
“郑矛!”
“末将在!”
“你协助子龙,凡有敢在抚恤事宜上动手脚、欺压烈士家眷者,无论何人,一经查实,立斩不赦!”
“诺!”
……
众将见此,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下。
对刘峥和司马徽的处理方式心服口服,更加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