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火烧荆山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不知不觉中,两个时辰过去。


    蔡瑁骑在战马上,焦急地策马踱步。


    一双眼睛,始终锁定在那漆黑一片的荆山轮廓。


    山下,士兵们将柴草混杂着湿泥,沿着他们认为可能的下山路径堆砌成一道道简陋的火障。


    浓烈的火油味刺鼻,已经盖过战场上残余的血腥。


    “将军,一切准备就绪!”


    副将上前禀报,神情疲惫,眼里带这些狐疑。


    说实话,他是真不想当这个刽子手。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然而,蔡瑁并没有立刻回应。


    他再次抬头,凝望荆山。


    似乎……太安静了。


    自从那支百人队进去后,整座山就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吞噬了所有动静。


    除了冲鸟鸣叫的声音,再无其他。


    这……很不对劲。


    就算黄巾贼寇设伏再精妙,数万百姓拖家带口隐匿其中,怎么可能一点声息都没有?


    孩童的啼哭?老人的咳嗽?妇女的低语……


    总之,必须有些什么才对。


    然而,两个多时辰,他硬是没听到一点动静。


    除非……


    他们跑了?!


    自己就在山脚,他们怎么会走那条路呢?


    “背山!”蔡瑁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快,全军散开,把这荆山给老子围起来,一只兔子也不准放跑!”


    命令突如其来,副将和周围的军官都愣了一下。


    “将军,这山峦起伏,范围极大,我们这点人手恐怕……”


    “执行军令!”蔡瑁厉声打断,“能围多少围多少,重点是那些下山的路径,快!”


    这种情况下分兵,是大忌。


    但他此刻已顾不得其他,唯一的念头就是绝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否则,功亏一篑,蔡家将会成为荆州世家的笑柄。


    刹那间,军队再次骚动起来。


    士兵们本来很疲惫,但是在军官的呵斥下,不得不打起精神,举着火把。


    如同一条散开的不规则线条,沿着山脚缓慢移动,试图拥抱这座庞然大物。


    然而,荆山之大,远超他们想象。


    半个时辰过去,也才堪堪围了一半。


    蔡瑁等不了了,当即挥手下令:“点火,给老子烧死这帮贼寇!”


    顿时,一支支火把被扔进浇灌了火油的柴堆。


    “轰——!”


    刹那间,一条扭曲的火龙在山脚下开始咆哮!


    火龙贪婪地舔舐着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顺着山势带着毁灭一切的狂暴,开始向上蔓延!


    枯草、灌木、低矮的树木……接连被点燃。


    火光冲天,将半个夜空映照得一片血红。


    浓烟滚滚,如同妖魔出世,张牙舞爪地升腾而起,空气中弥漫开草木燃烧和湿泥被炙烤的混合怪味。


    蔡瑁驻马原地,望着自己的杰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火势虽因前几日雨水和地表潮湿的缘故,并未如想象中那般瞬间燎原,而是以一种更折磨人的速度,徐徐向上吞噬。


    “哼,烧不死,也得把你们熏死在这山上!”


    ……


    与此同时,荆山背侧,半山腰。


    浓烟已经顺着风势弥漫过来,刺鼻的气味让人呼吸不畅。


    但所有人都用湿润的布条捂着嘴,忍着不发出声响。


    这一招,还是刘峥以前搞什么消防培训的时候交给大家的。


    没想到,现在还真派上了用场。


    数万百姓挤在崎岖陡峭的小路上,队伍蜿蜒如长蛇,在微弱的月光下艰难潜行。


    为了隐蔽,无人敢点火把,全靠月光和前方之人的模糊轮廓引路。


    孩子被大人紧紧捂住嘴,生怕发出一丝哭声。


    老人被青壮搀扶着,每一步都走得颤颤巍巍。


    恐惧像是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求生欲支撑着他们秩序井然地向下静默移动。


    李建和朱俊站在一处稍显突出的岩石上,焦灼地回头望去。


    当看到山脚下那条狰狞的火龙开始舞动,大有将荆山围住的趋势,两人的心同时沉了下去。


    “还是被想到了!”朱俊咬牙,拳头紧握。


    李建面色凝重如水:“蔡瑁不是蠢货,他反应过来只是时间问题。”


    “他兵力不足,包围圈必有疏漏,但放火是为了逼我们出去,或者直接将我们困死。”


    他拉住朱俊,走到一旁避开人群,一脸凝重压低声音:


    “朱都统,火起了,蔡瑁的人肯定也散开围山了,我们这么多人,又有老弱妇孺,速度绝快不过他们的骑兵。”


    “一旦下了山,进入西面那片平原,就是活靶子,被发现是迟早的事!”


    朱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他看着山下那不断扩大的火光,又回头望了望身后黑暗中无声蠕动的人流。


    李建说的是事实,也可能情况比他说的会更糟。


    “如果真的被发现。”朱俊的声音异常干涩,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带黑兵卫断后,李将军,你带乡亲们走。”


    “不行!”李建断然拒绝,抓住朱俊的胳膊,“我带兵留下,你黑兵卫都是精锐,更能保护乡亲们撤离!”


    “李将军!”朱俊猛地甩开他的手,一脸决绝。


    “我们黑兵卫从成立那天起,吃的每一口粮,穿的每一件衣,拿的每一份饷,都是主公给的,都是黄天新村给的!”


    “我们的使命,从一开始就是保护他们,保护这些乡亲父老,哪怕是赔上性命,也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你们已经跟蔡瑁血战了一场,兄弟们死伤惨重,够辛苦了!”


    “接下来,该我们黑兵卫上了,这是我们的职责,是我们的宿命!”


    月光下,朱俊的眼神灼灼。


    仿佛燃烧着某种神圣的火焰,那是一种超越恐惧的决绝。


    李建看着他那张年轻却写满坚毅的脸,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鼻腔酸涩得厉害。


    他想反驳,想争抢这赴死的机会。


    却发现任何语言在对方这朴素而沉重的信念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张了张嘴,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沉重到几乎无法呼吸的认同:


    “……好,若真到那时,我挑些还能打的兵帮你。”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重逾千斤。


    它意味着接纳,意味着诀别,意味着将活下去的机会让出,也意味着将死亡的责任扛起。


    没有矫情的推让,只有残酷的共识。


    朱俊重重地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只是用力拍了拍李建的手臂。


    一切尽在不言中。


    ……


    队伍,继续在沉默和黑暗中前行。


    浓烟愈发刺鼻,背后的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投在崎岖的山路上,如同群魔乱舞。


    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烟灰、汗水和泪水,混合成泥泞的痕迹。


    但没有人停下,没有人抱怨。


    唯一的念头就是走,走下去。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黎明前的寒意最是刺骨。


    当最后一名老乡的双脚踉跄着踏上山下相对平坦的土地时,人群中几乎要爆发出一阵虚脱的欢呼,但都强忍着咽了回去。


    不能出声!危险尚未解除!


    所有负责警戒断后的黄巾军士兵迅速从山林中撤出,收拢队伍,护在百姓队伍的两翼和后方。


    人人带伤,个个疲惫,但眼神依旧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渐趋清晰的旷野。


    然而,没走出几步,所有人的心都再次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