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黄忠黄汉升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大军开拔,旌旗蔽日。
刘峥亲率一路,与赵云并骑而行,直扑荆州北部门户——樊城。
一路上,但见田地荒芜,村落萧瑟。
与襄阳境内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更让刘峥坚定了扫除奸佞还民安宁的决心。
赵云策马紧随刘峥身侧,银甲白袍,手持龙胆亮银枪,英姿勃发。
但眉宇间却隐隐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纳闷和委屈。
行军途中,刘峥偶然瞥见赵云这副神情,不由觉得有些好笑,故意放缓马速,与他齐头并进,打趣道:
“子龙今日为何闷闷不乐?可是嫌这行军枯燥?或是想念襄阳城中的美酒了?”
赵云闻言,连忙收敛心神,抱拳道:“主公说笑了,末将岂是因口腹之欲而误事之人?”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耿直和不解:“只是……末将有些想不明白。”
“哦?何事让我的常胜将军如此困扰?”刘峥笑着问道。
赵云看了看刘峥,语气颇为认真:“主公,樊城虽坚,然有末将在,必为主公取之!何须主公亲自劳顿奔波?”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话说得不够清楚,又补充道,声音甚至带上了一点点的赌气。
“莫非……主公是对子龙的能力有所不放心?觉得子龙攻不下这樊城?”
刘峥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洪亮,引得周围亲兵都侧目看来。
他一边笑一边摇头:“好你个赵子龙,平日里沉稳持重,怎地今日倒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般,胡思乱想起来?”
赵云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眼神依旧执着地看着刘峥,显然想要一个答案。
刘峥收敛笑容,神色变得认真了几分,解释道:
“子龙莫要多心。我岂会不信你之勇武?”
“只是樊城非同小可,它不仅是襄阳东北屏障,更是南阳盆地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王睿与三大家族联盟,首要防备的,便是我军从襄阳北上或东进。此处必然是重兵布防之地,守将也绝非庸才。”
“我亲自前来,非是不信你,而是深知此战艰难,多一人便多一分力量,多一分把握。”
“我这是亲自来给你掠阵来了!”
他看向赵云,目光坦诚:“至于功劳?子龙,你我之间,何分彼此?”
“若取下樊城,首功自然是你赵云赵子龙的!我岂会与麾下大将争功?”
听到刘峥这番推心置腹的解释,赵云脸上的那点小情绪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感动和释然。
他赧然道:“是末将心思狭隘,误解主公了。”
随即,他胸膛一挺,眼中燃起熊熊战意,铿锵道:“主公放心!这樊城,末将必定亲手为主公拿下!这份功劳,谁也抢不走!”
正如刘峥所料,战事初期,得益于他“圆满级统帅”技能对全军的隐性加持,以及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战略。
张郃与张志两路大军进展极为顺利,几乎是势如破竹。
张郃一路连破酇城,兵锋直指房陵;张志亦攻克枣阳,兵临义阳城下。
捷报频频传回,然而刘峥、赵云这一路主力,却停滞不前。
樊城,这座汉水南岸的坚城。
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牢牢扼守着通往南阳的要道。
城墙高厚,濠沟深宽,滚木礌石堆积如山。
更棘手的是,守军作战极其顽强,指挥调度有方。
无论赵云如何挑战、诱敌、强攻,对方总是能沉着应对,将汉军的攻势一次次瓦解。
半个月过去了,汉军除了在城墙下留下不少尸首和损耗大量箭矢粮草外,竟未能撼动樊城分毫!
赵云急得嘴上都快起了燎泡,日夜巡营,苦思破敌之策,却始终无计可施。
这一日,又一封捷报传来,张郃部已攻克南乡!
赵云再也坐不住了,他大步走入中军大帐。
只见刘峥正站在一幅简陋的荆州地图前,目光深邃,不知在思索什么。
“主公!”赵云声音带着焦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愧,“末将无能,半月之久,未能攻克樊城,反劳主公在此枯守!请主公责罚!”
刘峥转过身,脸上并无太多焦急之色,反而平静地问道:“子龙,可知此番樊城守将是谁?”
赵云一愣,答道:“探马回报,大旗乃是‘黄’字旗,应是荆州将领黄忠。”
“黄忠……黄汉升……”刘峥轻轻念着这个名字,眼神复杂。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关于这位老将的辉煌记忆——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老当益壮,勇冠三军!
那是三国演义中何等耀眼的将星!
而如今,他面对的可不是年迈的黄忠,。
而是一个三十多岁,正值巅峰壮年,精力、武力、智谋都处于顶峰的黄忠!
难怪如此难缠!
“原来是他……”刘峥喃喃道,随即嘴角却勾起一丝奇异的笑容,“若是他,那我大概知道该如何破此僵局了。”
赵云闻言,精神一振:“主公有计了?”
刘峥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樊城的位置,以及其周边蜿蜒的汉水水系。
一个大胆的计策在他心中迅速成型——水淹七军!
演义中,关羽便是借此计威震华夏,要不是孙权使坏,他必然攻克樊城!
虽然此计有伤天和,但根据确切情报,蒯氏和王睿为了对付他,早已将樊城内的百姓强行驱逐干净。
如今的樊城内,除了军队,便是三大家族的私兵部曲,再无一个无辜平民!
“子龙,随我去勘察一下周边地形,尤其是汉水河道!”刘峥抓起佩剑,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
“喏!”赵云虽然不明所以,但对刘峥的命令毫无迟疑。
与此同时,樊城之内,府衙大厅。
主位之上,端坐着一员大将,正是黄忠。
他年约三十五六,面容刚毅,目光锐利如鹰。
虽静坐不动,却自有一股沉凝如山、渊渟岳峙的气度。
只是此刻,他浓密的眉宇间却锁着一丝深深的困惑与不忍。
他想不明白,上官为何要强行驱逐城中百姓?
美其名曰“坚壁清野”,实则将无数黎民赶入绝境,只为对付一个刘峥?
这与他从军报效、守护一方的初衷截然相反。
但他官职低微,虽有些勇力之名,却并非蔡、蒯、庞这等豪族出身。
在许多事情上并无话语权,只能听从命令。
下首坐着几人,衣着华贵,神态倨傲,正是三大家族派来的监军家臣。
此刻,他们正推杯换盏,言谈间充满了对城外汉军的鄙夷和轻松。
“哈哈哈!那刘峥小儿,先前吹得如何厉害,如今还不是被我等挡在这樊城之下,寸步难进?”蒯氏家臣蒯鹏得意地笑道。
庞礼接口道:“可不是么?困了半月,粮草怕是都要耗尽了!我看他还能撑几日!”
“黄将军守城有功,届时我等必向家主为将军请功!”蔡旬假惺惺地对着黄忠拱拱手。
随即话锋一转,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压低声音问道:
“对了,前往襄阳那边的奇兵,出发已有几日了吧?算算时辰,也该快到襄阳城下了?但不知领兵的是哪位将军?”
那蒯氏家臣闻言,更是得意,嘿嘿一笑:“此番乃是蒯钧公子亲自举荐的族中猛将蒯恩率领,带去的皆是各家精锐部曲,共五千人马!”
“此刻那刘峥主力尽在此处,襄阳空虚,又有流民内应……嘿嘿,想必此刻,那刘峥的老巢,已然起火了吧?”
几人相视而笑,仿佛已看到襄阳易主,刘峥军心大乱的情景。
唯有黄忠,听着他们得意的话语,眉头锁得更紧。
刘峥若是如此简单,又何须王睿跟三大家族一起联手来对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