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得不保郑青田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听郑青田提及,可引海盗前来除掉欧阳旭、杨知远二人,宗琛倒也觉得此计可行,只是依旧面色阴沉,问道:
“你可有确切的把握?若再出纰漏,届时,本官亦难自保。”
郑青田信誓旦旦道:“宗公放心,事已至此,下官已无退路可言,必亲自操办此事,确保万无一失。”
宗琛沉思片刻,终究未想出更佳之策,只得挥手道:
“既如此,速速去办,此事宜早不宜迟,拖延下去,咱们所有人都难逃干系!”
郑青田急忙应承:“宗公放心,下官这便立即去办。”
言罢,见宗琛再无其他指示或叮嘱,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待其离去,孔兴平忧心忡忡说道:
“东翁,您真打算让他来操办此事?即便办成了,杭州境内竟出现海盗,您也不好向朝廷和官家交代啊。”
宗琛咬了咬后槽牙,沉声回应:
“那总比市舶司之事被暴露要好,届时,一并推到郑青田身上便是。”
孔兴平却道:“东翁,属下以为,事情发展至此,郑青田此人已绝对靠不住,倒不如……快刀斩乱麻,先将他推出来,不必再保他了!”
宗琛听罢,站起身来,在屋中来回踱步,半晌,方道:
“你以为我不想如此?若处理不当,郑青田反咬一口,到时我一样说不清。”
“除非如之前那般,郑青田灭了杨知远的口,我握有他切实证据,他不敢胡乱攀咬才行。”
孔兴平听罢,明白了他的意图,接话道:
“东翁是想让他来承担所有罪责,所以才答应让他来做这件事情吧?”
宗琛点头:“没错,正是如此,孔先生,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给我盯死郑青田,确保能够拿到他的一些罪证!”
孔兴平深知此任务之重要,深吸一口气,躬身回应:
“东翁放心,属下这便去办,一定拿到郑青田杀人的证据。”
宗琛轻轻点头,二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后,孔兴平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宗琛则独自一人坐在屋中思索。
没过多久,一个小吏在门口通禀:
“启禀大人,漕台大人派人来传话,说有事找您,请您立即去一趟转运衙司。”
宗琛惊醒过来,忙回道:“知道了,你去回那人,就说本官立即动身。”
言罢,又命人备轿,急匆匆地出了公房和州衙,往转运衙司而来。
……
转运衙司是一路负责财政、漕运、民政、监察地方官员的机构,与安抚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共同构建一路的行政架构。
因担忧集权会出现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等局面,故财政、军事、刑狱、仓储的权力皆被分散,四大衙门互相牵制与监督。
在民间,这转运衙司亦俗称‘漕司’,尊称长官一声漕台大人。
宗琛急匆匆来到漕司,径直来到现任两浙路转运使博朔的公房外,恭敬请示:
“下官宗琛,求见漕台大人。”
半晌,里头传来一个沧桑的声音:“进来吧。”
宗琛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缓步进入。
宽敞的公房上首,摆放着一张书案,书案后方,坐着的正是博朔。
见他年约五十好几,鬓角已微微泛白,戴着双翅交叉帽,身着绯红官袍,满脸威严之色。
“下官拜见漕台大人。”
宗琛进入屋内后,恭敬地躬身行礼。
虽说他是两浙路首府杭州知州,且兼任转运副使一职,但终究在官阶上矮了博朔一级,自然需恭恭敬敬地行礼。
博朔抬眼看了他一下,微微摆手道:“不必多礼,坐吧。”
宗琛应了一声,在下手的位置缓缓坐下,旋即主动询问:
“不知漕台大人唤下官前来,有何指示?”
博朔沉声说道:“方才杨运判前来见我,称昨夜有人纵火烧了他的府邸,显然是有人蓄意加害于他,幸好他和他夫人临时起意离开了府邸,否则早已葬身火海了。”
“此等胆大妄为之举,实在令人骇然,宗知州,此事就发生在你管辖的眼皮子底下,本官想来,你应该有所知晓吧?”
最后这番话,说得颇为隐晦,但宗琛却听得明明白白,这是在询问他是否知晓其中内情,若知晓,又究竟知晓多少?
这个问题若回答不当,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麻烦,宗琛也只能深思熟虑之后,才谨慎回应。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真诚地说道:
“回漕台大人的话,此事下官确实知晓不少内情,不过,一切皆在掌控之中,漕台大人不必担忧。”
有关市舶司走私之事,博朔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他也从中获取了不少利益,听宗琛如此说,便点头说道:
“那就好,最近朝廷下派了一个监察御史欧阳旭,前来咱们江南巡视,在此关键时段,本官不希望出现任何差池,否则,大家都不好向官家交代。”
宗琛连忙跟着点头:“漕台大人放心,此事下官定会妥善处置,给您一个合理的答复。”
他可不敢现在就告知博朔,他们已然准备对欧阳旭杀人灭口,只能等事成之后再向博朔禀报。
博朔对宗琛似乎颇为放心,听他说完后,便也不再过多提及此事,转而谈起其他公务来。
二人商议了许久,宗琛这才告辞离开。
刚回到州衙,便听小吏前来通禀:
“大人,御史欧阳旭求见您,已经来了一会儿了。”
听闻欧阳旭亲自前来,宗琛心中有些惊疑,暗暗揣测欧阳旭此次前来的目的,心想或许与杨府大火案有关。
迟疑了一会儿,才摆手道:“请他到本官公房说话。”
小吏恭敬应承,立马前去通知欧阳旭。
不多时,在宗琛的公房里,欧阳旭恭敬见礼:
“在下欧阳旭,见过知州大人。”
宗琛原本坐着,见他进来,起身相迎,笑呵呵地回礼:
“欧阳御史客气了,快,请坐!”
说着,请欧阳旭去一旁落座,二人对坐,并命人给欧阳旭上茶。
宗琛打量了欧阳旭一眼,夸赞道:
“欧阳御史如此年轻,却已高中探花,并成为监察御史,当真是年轻有为,昆山片玉……”
欧阳旭拱手回应:“当不起知州大人如此夸赞,承蒙官家信任,点为探花,并授御史一职。”
“在下初入官场,什么都不懂,若有不当之处,还得请知州大人多多斧正才是啊。”
宗琛见他有礼有节,并不倨傲,心中不免有些惊讶。
毕竟大多数有才学之人,皆有一股傲气,甚至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当即又夸赞了欧阳旭一番,诸如谦谦君子、一表人才、未来栋梁之类的话语皆脱口而出。
欧阳旭也再次谦虚一番。
二人客套一番后,宗琛笑着询问:
“不知欧阳御史眼下来找本官,有何贵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