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绝不负盼儿 亲笔执鸿雁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看着德叔老泪纵横的样子,欧阳旭眼中闪过复杂神色,德叔有些势利眼,后来也助纣为虐,但本质上只是个一心为主却用错方式的忠心奴仆。


    深吸一口气,说道:


    “德叔,若我今日为攀高枝弃盼儿于不顾,来日就可能为更大利益背叛高家,如此不忠不信之人,高家会长期重用吗?”


    “更何况,糟糠之妻不可弃,这三年来,若不是盼儿资助,何来今日高中探花的我?我绝不能做那负心薄幸之人。”


    德叔愣住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高观察能官至步军副都指挥使,贵妃娘娘能深得圣宠,岂是昏庸之辈?我直言拒婚固然冒险,但至少保全了诚信,若是欺瞒成婚,日后东窗事发,才是真正死路一条。”


    这番话说服力惊人,因为句句在理。德叔茫然点头,似乎被全新的欧阳旭震慑住了。


    “那...那现在该如何是好?高家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德叔忧心忡忡。


    欧阳旭走到窗前,望向东南方——钱塘的方向。


    “首先要稳住盼儿那边,不能让她听说京城的事产生误会。”


    “我打算写一封书信给盼儿,告诉她,我欧阳旭绝不负她,按照约定,我既已高中,定与她完婚。”


    德叔惊讶得睁大眼睛:“公子,您当真要娶盼儿姑娘?她可是...”


    “贱籍出身,是吗?”欧阳旭接过话头,语气平静。


    “但她早已脱籍从良,更重要的是,没有赵盼儿就没有我欧阳旭的今天,此事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多言。”


    德叔叹了口气,终于点头称是。


    突然,欧阳旭盯着他问道:“德叔,你实话跟我说,高府是不是给了你什么好处?”


    德叔听得一怔,旋即脸色一变,急忙摇头:


    “没…没有,高府怎会给我好处。”


    欧阳旭看着他,眼神闪烁,轻叹:


    “德叔,你跟了我多年,是我最信任的人,我敬你是长辈,并未将你当做奴仆看待,可是,你现在却对我撒谎了。”


    德叔听了,神色大变,急忙跪地,可怜巴巴地说道:


    “公子冤枉啊,老奴对公子您一向是忠心不二,也绝不会欺瞒您呀,望公子明鉴!”


    看着他头顶闪烁的绿色线条,欧阳旭知道,德叔和他有离心离德的风险,沉思片刻,他决定还是再给德叔一次机会。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至少以前德叔对他确实忠心耿耿,照顾他的起居,做了不少事情的。


    想到这里,便摆手道:“德叔,我再信你一次,不过,这是最后一次,如果还有下次,别怪我不念主仆旧情。”


    “另外,我再对你重申一遍,盼儿对我有再造之恩,生而为人,绝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事,迎娶盼儿之事,是我必然要做的,谁敢阻拦,就是我欧阳旭的敌人!”


    德叔听出了这话中浓烈的警告,心中大骇,脸色一变再变,他这时已经察觉,眼前的主子,确实完全不同了,又急忙低头应承。


    欧阳旭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又走到书案前,铺纸研墨,准备写信。


    他现在需要谋划的远不止婚事。


    高家权势熏天,明着对抗无异以卵击石,他必须找到立足之道,既保住仕途,又不沦为权贵附庸。


    记忆中,《梦华录》中的朝堂势力分为四派:清流、后党、内侍皇城司和皇亲国戚。


    高家属于皇亲国戚一脉,而清流一派以柯政和齐牧为首,常与后党萧钦言一系抗衡。


    想到这里,欧阳旭眼中闪过光芒,或许他可以借清流之力制衡高家?但这就要求他必须展现出足以让清流重视的才能和价值。


    欧阳旭提笔蘸墨,思绪却飘向远方。


    那个在钱塘开茶坊的明媚女子,聪明果决,有胆有识,若是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定不会坐视不管。


    突然,一个念头击中了他——赵盼儿不仅是他要守护的爱人,更是他仕途上的潜在助力。


    她经营茶坊的经验、对人情的洞察、处变不惊的能力,都是宝贵财富。


    不妨告诉盼儿实情,包括高家逼婚一事,但也会让她知道,我已有了应对之策,请她相信我,一如这三年来那般信任,或许她也能给自己什么好的主意呢?


    笔尖落在纸上,墨迹蜿蜒成句:


    盼儿卿卿如晤:今科已毕,幸得探花,本应喜不自胜,然京城水深,高门逼婚,事两难全。


    然旭誓不负卿,已有对策,京中局势复杂,盼卿暂留钱塘,静候佳音,不日必凤冠霞帔,迎卿入门…


    写到这里,欧阳旭停顿了一下,他知道,仅仅儿女情长不足以安抚那个精明果敢的女子,于是笔锋一转:


    “另,京中茶业兴盛,然无南味,卿可留意钱塘茶艺、果点制法,乃至器皿特色,将来或可在京中开辟一番事业,送信之人携有些许银票,可供卿筹备之用。”


    这既是给赵盼儿一个定心丸,也是为将来铺垫,欧阳旭清楚,要想在京城站稳脚跟,他需要自己的经济来源,而不能完全依赖官俸或攀附权贵。


    信写完后,欧阳旭密封妥当,亲自招来可信的两个书童,将信和银票分别交给二人,又拿了一点钱给他,并郑重嘱咐:


    “你们现在就起程,务必将信和银钱亲自交到盼儿手中,这点钱是给你们盘缠和赏钱。”


    “还有,打探一下钱塘的茶市行情,特别是南方特有的茶品和果点,详细记录回来报我。”


    此时的银票需要验明身份才能兑换,倒也不怕两个书童私吞,另者,他在信中告知给盼儿有银票带到,盼儿得知,必会仔细检查。


    再者,两个书童若敢私吞银票跑路,不仅兑不了银子,还会被官府通缉,得不偿失。


    更别说,如今欧阳旭高中探花,前途无量,他们也没道理,为了私吞这点银子而亡命天涯,跟着欧阳旭才是最好的选择。


    两个书童接过信,恭敬应承:“公子放心,我们必将信和银票亲手交到赵娘子手中。”


    欧阳旭微微摆手,又叮嘱他们一路小心,若实在遇到突发情况,就报他这个新科探花郎的名号,想必还是会有点用。


    两个书童谨记于心,见欧阳旭再无吩咐,便立马动身了。


    一旁的德叔,看着欧阳旭有条不紊地安排,神情复杂地看了欧阳旭一眼,下意识说:


    “公子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欧阳旭心中一惊,表面却淡然一笑:


    “人总是要变的,但有些根不能变,比如信义,比如感恩。”


    德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