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刘彻:……他又做了什么?】


    看到安国少季的名字, 刘彻就想到了南越。


    十六年前,闽越国攻打南越国,南越王赵眜向刘彻求助。


    刘彻派兵平定闽越之乱, 让赵眜来长安朝见。


    赵眜不敢前来,将太子赵婴齐送来长安,成为他的侍卫。


    三年前赵眜病重,赵婴齐请求返回南越,刘彻放他回去继承南越王之位。


    赵婴齐早年在南越有妻并生长子赵建德,到长安给他当侍卫的时候,又娶邯郸樛氏女子为妻,生下次子赵兴。


    继位后赵婴齐上书立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


    刘彻准了。


    而安国少季……与尚未为齐姬的樛氏有旧情。


    所以见到秦念提及安国少季, 刘彻立即就怀疑是南越有变。


    【秦念:元鼎四年, 也就是六年后, 赵婴齐死后赵兴继位。这时的南越王年幼,是樛太后辅政。你想让南越从藩属国变成诸侯国,就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


    刘彻不想让秦念继续说下去。


    但不知为何,又有点想知道后续。


    【秦念:赵婴齐在长安给你当侍卫的时候娶了樛氏, 而樛氏婚前与安国少季有旧情——这是你派安国少季去南越的理由吗?】


    【刘彻:……】


    史书并没有记载汉武帝对于安国少季与樛氏的关系是否知情。


    但秦念认为他知道。


    因为安国少季死在这次出使过程中, 而《史记》记载“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 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


    那么大概率在他出使之前,司马迁就知道他与樛氏的旧情。


    史官知道的事,汉武帝没理由不知道。


    比起不知情的情况下恰好选择安国少季作为使者,显然汉武帝刻意为之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串省略号,表明刘彻的扮演者对此有着同样的看法。


    既然如此有默契, 那秦念当然要加点节目效果:


    【秦念:所以这事不能算安国少季抽象, 是你故意的?】


    “朕如何知道此事!”


    刘彻矢口否认, 但此言被天幕认定为“谎言”。


    安国少季坚强地看着天幕,假装感受不到周边人的目光。


    而刘彻治下百姓皆惊。


    南越王的王后曾与安国少季有旧情?!


    陛下竟然知道此事?


    陛下竟然还因此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


    令刘彻更加无语的是,他一直在不断来回波动的民心竟然因此上窜一截。


    ?


    他治下的汉民是怎么回事???


    ………


    “阿父应不知此事!”


    刘弗陵尝试为阿父辩解,但纯属雪上加霜。


    因为他的话被天幕认定为谎言。


    刘弗陵苦着脸,本以为自己的民心会因谎言下跌。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竟是与阿父一样不跌反升。


    ??


    刘病已:“……”


    他倒是不觉得奇怪,毕竟他算得上长于市井之中。


    对黔首有所了解。


    但以如此直观的方式看先帝与陛下上涨的民心,刘病已还是对将来多了一分惆怅。


    ………


    刘邦抚掌大笑。


    这刘彻,有乃公之风!


    ………


    刘启则是哭笑不得。


    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教导彻儿。


    于礼,太子此举显然不合。


    但于国……


    咳。


    【刘彻:这不重要,说后事!】


    秦念迟迟不言,刘彻坐立难安。


    只能绷着脸转移话题。


    【秦念:安国少季来到南越后,果然和樛太后旧情复燃。】


    安国少季:“……”


    他的名声是彻底没有了。


    【秦念:奉旨偷情,也算是古今头一遭。】


    【刘彻:……】


    刘彻不怎么在乎民心,但非常在乎名声。


    现在却是民心榜排名不断上涨,但名声扫地。


    这事他都还没做,凭什么将此事算在他头上?


    但刘彻没有出言反驳。


    他怕天幕再判定为谎言,直接将“朕以后不会这么做”变成“朕就是想这么做”。


    【秦念:大半个南越都知道太后与汉使偷情,南越人大多不愿意依附太后。樛太后害怕发生动乱,极力想要归附汉朝以得到庇护。】


    至于为什么传得大半个南越都知道?


    秦念怀疑是南越丞相吕嘉干的。


    他反对南越归附,这是动机。


    吕嘉辅佐过三代南越王,根基深厚,也有实力让太后偷情一事传得大半个南越都知道。


    其实换个角度,王弱臣强,樛太后想要归附汉朝也不一定是因为安国少季,也有可能是想自保。


    毕竟赵婴齐的长子赵建德是南越女子所生,樛太后却出身邯郸。


    她势单力薄,自保的最佳方式就是依附大汉。


    【刘邦:那南越是否因此归附?】


    【刘彻:……】


    刘彻不敢置信地望着天幕。


    被秦念笑话,他还能观察其所言,伺机反击。


    可如今高祖皇帝在做什么?


    【秦念:差一点就兵不血刃地收复南越,可惜这安国少季只有偷情的胆子,却没有杀人的气魄。】


    收复?


    刘邦觉得这个词用得有些奇怪。


    始皇帝取岭南之地,秦亡之后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


    不管怎么说,于秦念而言,都不该认为刘彻欲取南越为“收复”。


    秦念将代秦之汉视为正统?


    这个解释实在离谱,刘邦不敢有如此设想。


    或许只是口误。


    从刘弗陵言刘彻被涉何所蒙蔽未被天幕视作谎言来看,天幕判断谎言的方式是“论心”。


    口误大约也不会被视为谎言。


    刘邦可不会就此事“纠正”秦念的用词。


    正相反,有后世秦皇“收复”之言,极利于大汉攻取南越!


    于是他果断继续延续这个话题。


    【刘邦:出了什么差池?】


    刘彻面无表情。


    既然未能功成,且此番天幕在赵婴齐还没死的时候提前曝光安国少季与樛氏的私情。


    这樛氏恐怕也当不了“樛太后”。


    此事还有说的必要?


    高祖皇帝分明就是欲要看他的笑话!


    羞怒交加之下,刘彻未能注意到“收复”一词。


    不过无妨,有不少大臣注意到此事。


    只是此时无人敢顶着陛下的怒火出列禀告。


    【秦念:樛太后设宴邀请不想归附的丞相吕嘉,想让安国少季除掉吕嘉,这样就没人能阻止南越的内附。】


    【秦念:但他不敢动手,反而是樛太后拿起矛想要刺死吕嘉,但被南越王赵兴阻止——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安国少季怎么就能这么怂呢?】


    【刘邦:实在可惜!】


    不只是刘邦,各朝汉民都为此扼腕叹息。


    其实也不只是汉民在叹息。


    就连大秦的黔首们,也在感慨安国少季怎能比身为女子的樛太后还要怂!


    ………


    安国少季无地自容。


    他不仅自己名声全无,还带累陛下的名声。


    更令他绝望的,是他因胆怯未能助陛下收取南越。


    等同于什么都没做成,还让陛下声名受损!


    刘彻冷笑了一声。


    若不是他终究记下了秦念那句“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这时候安国少季就该被诛杀。


    不是危及皇室,就不是非杀不可。


    ………


    赵佗望着天幕,神色有些复杂。


    他已经确定,能够看到天幕的人,多是年长且心怀故里的秦卒与六国遗民。


    “收复”、“可惜”、“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后世秦皇因南越未能归附汉朝而叹息?


    他早就背叛了大秦。


    当初陈胜起义之事传到南海郡,他就听从任嚣的建议,在任嚣死后切断道路,杀秦官吏改任亲信,待秦亡就自立为王。


    他确实叛秦。


    然,他能见到天幕,而他的子嗣不能。


    【秦念:二凤,你还觉得和亲的女子不能助汉略地吗?】


    【李世民:是朕轻视了女子。】


    李世民无奈道。


    此前他确实没有想到南越之事。


    对于南越来说,樛氏是祸国之源。


    但樛氏本是汉民,她若能让南越归附大汉,无疑是汉之功臣。


    【秦念:南越不能和平回归,刘小猪,你的责任也不小。】


    【刘彻:与朕何干?】


    他怎知安国少季如此胆小如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