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风马牛不相及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北伐?”
“宝钞的贬值,怎么可能跟北伐有关呢?”
“这两件事情,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朱棣说道。
大明北伐,就是攻打北元。
甚至有些时候,还会从北元抢来很多的牛羊等。
北元不但不会生产宝钞,而且,他们也不会使用宝钞。
可是,宝钞的贬值,怎么跟北伐扯上关系呢?
朱棣突然感觉,这老板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
“我开这当铺,已经好几年时间。”
“宝钞贬值的过程,的确就是如此!”
老板一脸无奈道。
“好吧!”
朱棣苦笑道。
具体是原因是什么,看来老板也无法回答。
回去之后,朱棣也只有问一下凌峰了。
今天他来到当铺,倒是了解了不少的东西。
他跟老板再次简单询问几句之后,跟徐妙云转身离开。
……
秦淮河畔!
此时,朱棣和徐妙云,已经回到这里。
凌峰,依旧在那里欣赏着秦淮河的风景。
“凌先生,你今天带我们来这里,还真是值了。”
“否则,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呢!”
朱棣说道。
“哦?”
“听你的话,是不是看出了什么端倪?”
凌峰说道。
“对啊!”
“一切的原因,还是大明宝钞贬值的问题。”
“老百姓,他们对苦宝钞久矣!”
“而且,我跟妙云还去当铺询问了一番。”
“面值一千的宝钞,居然只能兑换四百文铜钱。”
“这种事情,那些纤夫岂能接受?”
“但是,他们又不敢跟官府叫板。”
“无奈之下,只能默默承受被剥削。”
朱棣说道。
随后,他自己见到的一切,全部告诉了凌峰。
他帮助纤夫们补给的事情,也是说了一遍。
看他的样子,十分自豪!
一眼看见,就是想要在凌峰面前邀功。
“凌先生,你知道吗?”
“那些纤夫,还夸赞我是青天转世!”
“妙云,是女菩萨!”
“哈哈哈哈!”
朱棣大笑道。
“哈哈哈哈!”
“这一次,你做得非常不错。”
“对老百姓,还是有怜悯之心。”
“对了,我们到船上再说!”
凌峰也是大笑道。
同时,他伸手指了指秦淮河上一艘小船。
很快,三人坐上小船。
而且,还专门热了一壶好茶。
看三人的样子,准备在船上还好研究一番。
“凌先生,他们今天发工钱,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徐妙云说道。
“这没什么啊!”
“我也是听到纤夫们的抱怨,才知道的!”
“实际上,他们没事的时候,也是经常到酒楼门口乞讨。”
“还说今天发工钱,一个个希望得到铜钱。”
凌峰说道。
朝廷征召的纤夫,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工钱。
甚至很多时候,他们跟乞丐一样进行乞讨。
今天,他们虽然得到了工钱。
但是,却又为了宝钞的事情而感到痛苦。
“哎!”
“他们实在是太可伶了!”
朱棣叹息道。
他对大明的百姓,突然多了跟多的同情。
如果没有大明的恶政,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如果不是亲自看到,怎么也不相信这样的事情。”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现在的大明,正在蒸蒸日上。”
“可是,大明的百姓,却是已经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
“这跟元末时期的景象,又有什么区别呢?”
朱棣说道。
大明的政策,也只有像他这样的皇家之人,才敢如此评价。
徐妙云听到他的话,倒是立即进行提醒。
“张四,你是不是想活了啊?”
“你应该知道,现在可是戴罪之身。”
“难道你还想被砍头吗?”
徐妙云说道。
她担心朱棣的言行,把他的身份暴露出来。
“好吧!”
“我知道了!”
朱棣无奈道。
“你说说吧!”
“今天知道了一切,还有什么感想?”
“你们回来之后,我可不是听你们骂街的。”
凌峰突然说道。
“凌先生,感想的话,倒是真的有。”
“宝钞,为什么一直在贬值呢?”
“它的本身,原本就是一种货币。”
“金银铜,都没有贬值。”
“大明的宝钞,也才发行三四年的时间。”
“可是,居然贬值到不到原来的一半了。”
朱棣说道。
凌峰听到他的话,立即摇了摇头。
“是我在问你,不是你问我?”
凌峰说道。
“这……?”
朱棣哑然一笑。
徐妙云在一旁,倒是开始猜测起来。
“凌先生,我倒是感觉。”
“宝钞,或许它本身就是一阵人为之物。”
“所以,才如此难以控制。”
“金银铜,那就不一样。”
“除了在山里开采,根本就不是人为能够制造出来的。”
“也许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宝钞跟金银同就有了一定的区别。”
徐妙云说道。
凌峰闻言,倒是十分认可。
“妙云的话,的确说到了点子上。”
“不过,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你们继续想一想!”
凌峰说道。
朱棣伸手,挠了挠脑袋。
他把之前跟当铺老板讨论的问题,再次提了出来。
这个发现,他想要占为己有。
“凌先生,我在之前,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大明朝廷每一次北伐之后,宝钞都会加快贬值。”
“一句话,就是只要北伐,宝钞就越是贬值。”
“但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又无法找到!”
朱棣说道。
“哦?”
“这个发现,真的是你发现的?”
凌峰说道。
“应该差不多吧!”
“反正这样的现象,就是真的存在!”
“嘻嘻嘻嘻!”
朱棣嬉笑道。
他心里明白,凌峰绝对看得出来,这根本就不是他发现的。
无奈之下,他只好尴尬一笑。
“这个发现,的确是事实。”
“大明的每一次北伐,确实加快了宝钞的贬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