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普及推广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标有些理解了。
棉花看来真可以用来抵御严寒。
但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父皇,虽然棉花具有抵御严寒的效果。”
“但据我所知,它的价值是丝绸的三倍!”
“怎么好普及呢?”
朱标说道。
“不好说!”
朱元璋摇摇头。
……
酒楼门口。
“你们告诉我,丝绸和裘皮为什么如此难普及?”
凌峰目光看着徐妙云和朱棣。
“丝绸之所以难普及,那是因为它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
“据我所知,皇家要制作一件丝绸衣服,起码需要一千名女工工作一个月的时间。”
“裘衣的制作,更是需要大量野兽皮。”
“大明难道要去屠杀无数野兽吗?”
朱棣说道。
“棉花虽然也昂贵。”
“但它需要那么多人力吗?”
“需要屠杀野兽吗?”
凌峰说道。
“不需要!”
朱棣说道。
“那不就行了。”
“只要将棉花大力推广,让百姓种植即可。”
“棉花价格如此昂贵,就是因为种植的人太少。”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棉花一旦种植普及,价格就会下降。”
凌峰说道。
丝绸、裘衣十分昂贵,很难普及。
只有那些贵族才能够获得。
但棉花却大不相同。
不过是知道的人少,种植的人少。
“凌先生,你真不愧是天才!”
“无论什么问题,你都看得如此透彻!”
徐妙云说道。
棉花跟丝绸、裘皮,看上去都是贵族的专属。
但性质完全不同。
朱棣听到这里,也开始明白。
再贵的东西,也有可能普及下来。
关键是,棉花情况特殊。
不是获得有多难,而是知道这东西的人实在太少。
……
二楼。
“凌峰说的对啊!”
“棉花跟丝绸、裘衣完全不同。”
“这一点,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朱元璋伸出手拍了拍脑袋。
他陷入到了一个误区。
棉花珍贵,那是老百姓不知道棉花的存在。
只要将棉花普及到民间。
最多两年不到就可以大规模种植出来。
那个时候,老百姓自然用得起棉花。
“父皇,凌峰说的方法应该可行!”
“这样才能够解救大明的百姓!”
朱标说道。
“对,这件事情必须尽快实施!”
“大明的百姓就靠棉花了。”
朱元璋说道。
……
酒楼门口。
“凌先生,我替大明所有百姓,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朱棣说道。
凌峰的提议把皇家大麻烦解决。
“小四,就算有这样的方法,你能够达到天听吗?”
“也许还是很难实现的。”
凌峰摇头一笑。
如果他能成为大明的丞相或者国师,自然可以普及这个方法。
徐妙云和小四知道有什么用?
“凌先生,当今皇上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人!”
“这样的办法,他绝对能够想出来。”
“大明会度过这场灾难。”
朱棣说道。
闻言,徐妙云眉头一皱。
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凌先生,棉花推广虽然可以实行。”
“但要怎么推广呢?”
“大明幅员辽阔,哪里才是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
徐妙云说道。
“是啊!”
“大明面积那么大。”
“哪里最适合种植呢?”
朱棣也是反应过来。
“这个问题,我刚才不是已经回答你们了?”
凌峰说道。
两人都愣住了。
什么时候回答了?
这个问题不是刚刚才提出来的吗?
但凌峰不说,他们也不敢继续问。
“凌先生,你能不能给我讲讲有关天文方面的事情?”
凌峰摇头。
“今天给你们讲的东西,你们十天半月都不一定消化完。”
“改天再说!”
随后,他伸了一个懒腰。
意思十分明显。
“凌先生,我们先告辞了!”
于是,两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徐妙云想起了刘伯温之前拜托他们问一下当徒弟的事情。
她给了朱棣一个暗示。
“这件事情,我怎么差点忘了?”
朱棣凑到凌峰的面前。
“凌……凌先生,你要不要徒孙?”
朱棣说道。
“徒孙?”
“你有孩子了?”
凌峰说道。
“凌先生,你误会了。”
“不是我有孩子,而是有个人缠着我,非要当我的徒弟!”
“我告诉他所有东西都是你教我的。”
“要我传授给他,必须先征得你的同意才行。”
“所以,我要跟你请示一下!”
朱棣脸不红心不跳的说着。
一开始可是他自己想收刘伯温为徒弟。
此时却说刘伯温非要缠着他。
徐妙云暗自吐槽。
不过,她没有把朱棣的想法揭穿。
听到朱棣的话,凌峰明白过来。
“小四,你是不是在外面显摆了?”
“学了一点皮毛就去当大师?”
“你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凌先生,我知道错了。”
“我再也不敢显摆了!”
朱棣说道。
“我这人很现实。”
“既然他想当徒孙,那他能给我什么好处?”
“好吃的还是好穿的?”
凌峰说道。
闻言,朱棣愣了愣。
刘伯温的名字,他可不敢直接说出来。
但该怎么告诉凌峰呢?
徐妙云见此,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
“凌先生,那个人我还是了解一些。”
“他懂医术,也懂推拿。”
“没事的时候,让他给你推拿下还是很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