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入城风波
作品:《寒门文圣》 几日后,苏砚一家已经安顿下来
清晨,苏明孝牵着苏砚的小手,走向里正苏德全家。
“里正叔。”苏明孝站在门口,恭敬地唤了一声。
苏德全正在整理农具,见他们父子来了,脸上露出笑意:“明孝?砚哥儿?进来吧!”
苏明孝局促地搓了搓手,道:“里正叔,我想带砚哥儿去村里的私塾看看,他既然读了书,总得有个正经先生教。”
苏德全眼睛一亮,抚掌笑道:“好!我正想带你们去看看!”
私塾设在村中一座稍显宽敞的院落里,平日里只有村里的孩子在此蒙学,由一位年迈的童生授课。
然而,苏砚一进门,便看到自己昨日写的那首《七步诗》,正被工整地裱好,悬挂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
里正苏德全满脸自豪,指着那幅字,对一旁的私塾先生道:“林先生,你看!这就是昨日砚哥儿作的诗,竟能引动文气,简直是天赐之才!”
那林先生是个须发皆白的老童生,闻言仔细打量苏砚,惊讶:“如此年纪就能写出鸣州之作,神童啊”
苏砚故作腼腆地低头,实则悄悄观察这私塾的规模——简陋,甚至比不上前世的一间普通教室。
“这种地方……恐怕教不了更深的学问”
正思索间,里正忽然笑道:“说来也奇,自昨日这首诗挂上去后,村里那几个平日里最爱闹矛盾的兄弟,今日竟难得和睦,还互相让饭!”
苏砚眼神一动,心中暗忖:“难道……这诗不仅引动文气,还能影响人心?”
苏明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但随即又忧虑道:“里正叔,村里的私塾虽好,但我想给砚哥儿寻个更好的先生……不知可否?”
苏德全沉吟片刻,点头:“确实,砚哥儿天赋异禀,若只在此蒙学,未免可惜。”
他想了想,突然拍手道:“对了!今日正好有村中牛车进城送粮,不如你们一同前往?听说庆安城里,有举人府中招学!”
“举人?!”苏明孝瞪大眼睛。
苏砚也心中一动
“若能得其指点,或许能更快了解此方世界的文道体系!”
苏德全见苏家父子有意进城寻访名师,当即转身朝院内喊了一声:“大柱!出来!”
不多时,一个二十出头的壮实青年快步走出,腰间别着赶车的鞭子,正是里正的儿子苏大柱。
苏德全吩咐道:“你今日不是要送粮进城吗?顺道捎上明孝叔和砚哥儿,路上照应着些。”
苏大柱憨厚一笑,拱手应道:“好嘞,爹!”转头对苏明孝父子道,“明孝叔,砚哥儿,牛车就在村口,咱们这便动身吧?”
“多谢里正叔!多谢大柱!”苏明孝连连道谢
苏砚也乖巧行礼,眼中却闪过一抹期待。
一路上,苏大柱挥鞭驱车,随口聊起城中近况:“听说这几日府城热闹得很,有位从京城退隐的大人物在招学生,连县太爷都亲自去拜会了!”
苏砚闻言心头一跳,故作天真地问道:“大柱哥,那位大人物是谁呀?”
苏大柱挠挠头:“俺也不清楚,只听粮行的掌柜提过,说是姓徐,早年做过翰林,如今告老还乡,在城西建了座‘松涛书院’……”
苏砚眸光骤亮。
此方世界文道为尊,能入翰林者必是文气深厚的大家!若能拜入门下,远胜寻常私塾!
正思索间,城墙已映入眼帘。
牛车刚入城,便见前方人群拥堵,喧嚷声不绝。苏大柱停下车,探头张望:“怪了,平日没这么热闹啊……”
苏砚跳下车,拉着父亲挤进人群。只见一张朱红告示高悬,上书:
「徐氏族学招贤令」
——举人徐谦奉父命开府授课,择资质上佳者十人——
围观者议论纷纷:
“徐举人可是庆安第一才子!他父亲更是了不得,据说是京城当官哩!”
“若能进徐府,岂不是半只脚踏进了科举门?”
苏砚心中权衡——举人族学虽比不得翰林亲授,但胜在门槛较低,且背靠徐家资源。
他拽了拽父亲衣角,低声道:“爹,我想试试。”
苏明孝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好!爹带你报名去!”
苏明孝紧紧攥着苏砚的小手,父子二人穿过熙攘的人群,终于来到了徐府门前。
朱漆大门前,人头攒动,衣着光鲜的童生、富绅们三五成群地交谈,个个神情倨傲。
有人身着丝绸长衫,腰间挂着玉佩;有人手执折扇,身旁还跟着书童伺候。
相比之下,苏明孝一身粗布短打,苏砚虽然穿着最干净的衣裳,但布料早已洗得发白。父子二人站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爹,好多人啊……”苏砚仰头看了看父亲。
苏明孝咽了口唾沫,手掌微微发抖。
他从未踏足过这样的场合,但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砚儿不怕,咱们先去报名。”
两人艰难地挤到报名处,负责登记的中年管事抬眼扫了他们一眼,眉头微皱:“两位是何方人士?”
“我们是环山村来的。”苏明孝恭敬道。
“环山村?”管事愣了一下,随即在脑海中搜寻,确定那不过是个偏远的小村庄,眼中顿时多了几分轻视,“可有保人?”
“保人?”苏明孝一愣。
管事不耐烦地解释道:“若无秀才或举人作保,便需缴纳十两银子作抵押。”
苏明孝脸色一变。十两银子,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
苏砚见状,连忙拽了拽父亲的袖子,轻声道:“爹,要不我们……”
他话未说完,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冷哼:“哟,这不是二哥吗?怎么,你也想送你家砚哥儿进徐府?”
苏明孝猛地回头,只见三叔苏明福正站在不远处,身旁站着几个衣着光鲜的读书人,显然是他的同窗好友。
三叔的脸色有些阴沉,眼中闪过一丝愕然和恼怒。
他万万没想到,自家这被分出去的二哥,竟然敢带儿子来徐府考核!
“明福?”苏明孝愣了愣,随即勉强挤出一丝笑,“三弟,你也来了?”
苏明福身旁的好友见他神色不对,低声问道:“明福兄,你认识?”
苏明福冷笑一声,故作轻描淡写地摇头:“没什么,就是有一个靠抄诗博名声的小儿,如今竟也妄想进徐府,真是笑话。”
他声音不大,却故意让周围的人听清。
顿时,附近几个富绅和童生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苏砚身上,眼中满是怀疑和轻蔑。
“抄诗?莫不是前几日传的那首《七步诗》?”有人低声嘀咕。
“据说是个七岁小儿所作?呵,如今谁还不知道,定是有人替他代笔!”
“原来如此,难怪敢来徐府丢人现眼……”
苏砚感受到一道道刺人的目光,但他神色未变,只是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苏明孝的脸色却涨得通红,他盯着三弟,沉声道:“明福,你什么意思?”
苏明福故作无辜地摊手:“二哥,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徐举人府学何等尊贵?可不是什么人靠一首抄来的诗就能混进去的。”
管事听到这番话,眉头皱得更紧,看向苏砚的眼神也愈发冷淡:“小娃娃,你当真会写诗?”
苏砚还未开口,苏明福已抢先笑道:“他若真会写,不如现在当场作一首?否则,徐府可不会收一个欺世盗名之徒。”
周围顿时响起一阵附和声。
苏明孝气得双手发抖,但苏砚却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子,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爹,我可以的。”
他转向管事,微微一笑:“先生,我可以当场作诗,不知可否借纸笔一用?”
管事犹豫了一下,但见围观众人咄咄逼人,若不答应反倒显得徐府不通情理,只得点头:“好,你若真能作诗,我便破例让你一试。”
苏砚接过笔,目光扫过苏明福讥讽的眼神,唇角微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