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阿七中探花

作品:《荒年吃土,穿成了重男轻女恶婆婆

    李晚娘想得很清楚,大河村的高岭土都被她包圆了,如此,即使有人学会了这手艺,也没有原材料,所以她决定加修瓷窑,招收学徒。


    里正听到这个消息,笑得满脸都是牙,“这是好事啊,晚娘放心,定给你选几个听话的好学徒!”


    村民们听说李晚娘要招学徒,好几个年轻人都想去试一试。


    李晚娘从一众年轻人中选出了十人,至于能不能学会能不能留下,还得看他们的表现。


    十个年轻人中有四个是女子,其中一人是熊三的小女儿,熊小梅。


    熊三原本还不愿意让女儿来当学徒,想着孩子都到了出嫁的年纪了,就应该乖乖待嫁。


    熊三媳妇看法不一样,她不希望女儿如她一般,整日在家受夫君和儿子的约束。


    尤其是看到李晚娘自己赚钱自己花,她觉得女子就该活出李晚娘这般。


    熊三媳妇为了这件事将偷偷存下来的一篮子鸡蛋给李晚娘送来。


    李晚娘见熊小梅也是机灵的,当即答应收下她。


    田三媳妇和李老实已经学会了做青瓷和白瓷,李晚娘将带学徒的任务交给了两人,她则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考核。


    十个学徒,除了两个实在是教不会的最后都留下了。


    瓷器工坊也增加了四口瓷窑,八口瓷窑齐齐开工,一月至少能生产出六千件瓷器,除了满足临州城三家铺子外,还有剩余。


    京城,阿七成功上榜,三日之后便是殿试。


    会试放榜他的名次并不高,所以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尽管阿七很节约,此次赶考,他已经花去了一百两银子,此时他正在客栈房间看着满月发呆。


    不知大河村如何,雨禾和明曦都还好吗,娘在干什么呢?


    今日放榜时,他竟然在人群中看到了明家的族兄,明宇堂。


    阿七继母霸占他的家财,后来嫁的就是明宇堂的爹。


    明家举全族之力供明宇堂科举,可是最后明宇堂还是落榜了。


    阿七心情有些复杂,不过更多地是高兴,“娘子,曦儿,如果你们能看见,一定会替我感到高兴的,我中了,再过两日我就能亲眼见到陛下了!”


    阿七知道自己天分不高,但是胜在勤奋,进了殿试相当于他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官途了。


    大乾国有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得到陛下认可,便可以直接入朝为官,阿七有些忐忑也有些期待,他能得到陛下的赏识吗?


    皇宫宫门高大,阿七租了一辆车到的皇宫脚下。


    执事宫人带着贡士们绕过层层宫墙,在阿七头快被绕晕之际,他们被带到了太和殿。


    阿七几乎站在队伍的最末尾,看着前面贡士们行礼,他也跟着行礼,第一次见皇帝或多或少是有些紧张的。


    譬如站在一旁不知名的贡士全身颤栗,就连牙齿都在打架。


    周围站着的是各路官员,“虎视眈眈”地看着这群嫩头青。


    一刻钟过去,陛下还未到,可身旁刚才在发抖的贡士已经昏倒过去。


    两个侍卫将人扛了出去。


    这让阿七不得不怀疑,这也是考核的一个环节,陛下是故意的,考验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


    好在他身体还能控制,冷静一刻钟也能正常思考,只是头不敢左右转动。


    “陛下驾到!”


    宫人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阿七透过人群缝隙看到花白头发的陛下被宫人搀扶坐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即侍卫们端来矮凳,分发试卷,阿七跟着其他学子,别人做什么他便做什么。


    大殿中鸦雀无声,阿七看到题目眼睛一亮,也实在是太专业对口了。


    半个时辰过去,有宫人来收卷,面前矮凳被端走,又是漫长地等待。


    阿七忍不住抬头看了眼陛下,他也无聊地在打盹儿。


    很快,阅卷结果出来,陛下身旁的宫人呈了几份卷子给陛下,接下来是问答环节。


    一般能够被问到的几乎就是一甲了。


    阿七觉得自己最多就是三甲,所以很淡定,认真听陛下提问。


    果然大乾国优秀的人很多,他觉得自己能够站在这里已经很棒了,要是能分享给家人会更好。


    就在阿七愣神之际,恍惚间竟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明礼上前!”,是宫人的声音。


    阿七有些震惊,不过面上却是淡定,从队伍最末尾走到最前面,叩拜行礼,“学生明礼叩见陛下。”


    “水利五论是你写的?”


    陛下的声音不大,闻着有苍老腐朽之感。


    “正是。”


    “不错,水稻竟然先育苗再耕种,至少可以提高三倍的产量,可有实践?”


    阿七不卑不亢道,“回禀陛下,学生来自临州府梨花县梨花镇大河村,这法子还是我阿娘想出来的,去年用这个法子,村里稻谷产量从亩产两百斤提高到了亩产六百斤。”


    陛下抬眼看向户部,户部尚书有些激动,“陛下,若此事为真,咱们大乾国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陛下很满意,因为他笑了,户部尚书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阿七。


    阿七低着头自然全然不知。


    “水磨、水车也是你们大河村想出来的法子?”


    阿七如实回禀,“陛下,皆是我阿娘想出来的法子。”


    陛下敲了敲桌子,“孤最近听闻梨花镇有一村妇代领村民挖木薯、捡青杠子,最后顺利度过了饥荒,你可知此人?”


    阿七叩头,“陛下,这妇人不是别人,正是学生阿娘。”


    皇帝点头,“甚好,如果咱们大乾国人人如明礼娘这般,人人亦能吃饱饭。”


    户部尚书当即了然,“陛下,此等利国利民之事该赏。”


    “户部尚书说得对,此事就交给刘尚书去办!”


    殿试结束,阿七仿佛还在梦中,因为他凭着这篇水利五论竟然得了一甲第三名!授予翰林院编修,从七品,年俸四十两。


    阿七不知如何回的客栈,回了客栈第一件事就是修书回大河村,然后蒙头睡觉。


    他是被敲门声吵醒的,阿七不情愿地揉着眼睛打开门,门外一群人喜笑颜开地看着他。


    “恭喜探花,贺喜探花,探花宴已备好,还请探花赏脸啊!”